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陆广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陆广莘
陆广莘
出生 1927年1月
中国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
逝世 2014年9月13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医师


陆广莘,男,汉族,192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职 业 医师 毕业院校 北京医学院医疗系,中国中医科

学院主任医师,1948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

者。 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


人物经历

1945年在上海拜师学医1952年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

1957年入中央人民医院中医科(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事医、教、研。

'陆广莘

1980年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为客座研究员

1983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任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1985年组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并任副所长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8年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7年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2008年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养生、保健、治病必求于本:创生性实践的健康医学》

'陆广莘1

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

2009年被评为”国医大师”

192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现属上海市闵行区)。1945年初学习中医,先后从师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

徐衡之。1948年毕业行医,1950年组建颛桥联合诊所。1952年应考中央卫生部中医药研究人员。录取后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学

习西医五年。

1957年分配中央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事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工作。1958年1月为北医首开中医病房,1958

年秋为北医首开《中医学概论》课程。

1980年受聘中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1983年奉调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心实验室任副主任,1985年组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任业务

副所长,提出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的互补并进,旁开一寸更上一层的科研选题思路,主持“肝血风瘀”和“脾津痰湿”七五攻

关课题,先后获部级成果一二三等奖。

1986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委会副主任。1987年奉派赴坦桑尼亚防治艾滋病研究首批专家组。1993年应邀访

美,就“自我痊愈能力”(Healing force)作主题讲演和学术交流。

1991年退居二线,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受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

会,1998年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基础理论研究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2008年11月,陆广莘先生在首届“中华原创医学复兴论坛”上演讲了其代表性论文《养生、保健、治病必求于本:创生性实践

的健康医学》。


他归结中医药学的学术思想为:

“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

在京逝世

陆广莘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2] 各界人士纷纷发来唁电和挽联。

国医大师邓铁涛:国失大师,痛失益友。

中医文化学者林中鹏:学术精湛,毕生守护中华医魂无畏勇士;名利淡薄,始终关怀平民疾苦真正医家。


人物评价

◆他对中医原旨的独到见解常不易被人接受,自称少数派

◆他致力于中医学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呼吁中医要卓然自立

◆他在西医院临床26年,56岁归队研究中医,倡导“中医研究”

◆他中西汇通,诊疗思想独树一帜,治疗疑难杂病得心应手 陆广莘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著名的中医理论学家、临

床家。听过他讲课的人都会被他激昂的语调、犀利的言辞、深邃的思辩、妙语连珠的中英文打动。“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

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是他对中医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他从医六十多年寻求中医学之道的收获,也是他对中医发

展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