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丕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陈丕茂 |
陈丕茂,男,汉族,1970年12出生,广东化州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副主任[2],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主任[3]。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副主任
出生日期----1970年12月
出生地点----广东化州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上海水产大学
人物经历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上海水产大学渔业工程系渔业资源专业农学学士。
1992年7月至1993年7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研究见习员。
1993年7月至1998年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研究实习员。
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1998年10月至2000年7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研究生专业毕业。
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副研究员。
2007年1月至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副主任。
2007年4月至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研究员。
2008年10月至今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主任。
社会任职
1. 广东省人工鱼礁建设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2.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3. 广东省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
4. 广东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技术委员会委员。
5. 中国农业高级专家库专家[4]。
6. 广东省农业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
7. 广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陈丕茂 |
8. 中国水产学会会员。
9. 广东省水产学会会员。
10. 广东动物学会会员。
11. 广东海洋湖沼学会会员。
12. 广东海洋学会会员。
13. 广东省珠海市万山区科技兴海专家委员会委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海洋牧场工程与渔场环境,人工鱼礁,渔业资源增殖与生态安全及渔业资源生态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81项,目前主持农业行业专项等科研项目23项。
1. "十二五"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人工海洋牧场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2010.7~2014.12,主持。
2. "十二五"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专题):珠江口人工水下构筑物生物栖息地修复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1~2013.12,主持。
3. 农业部渔业局项目:广东省2007年度海洋牧场示范区海藻吊养项目,2010.1~2011.12,主持。
4. 农业部渔业局项目:广东省2008年度中央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2010.1~2011.12,主持。
5. 农业部渔业局项目:广东省2009年度中央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2010.1~2012.12,主持。
6. 农业部渔业局项目:广东省2009年度中央海洋经济物种增殖放流效果监测评估和标志放流研究,2010.1~2012.12,主持。
7. 农业部财政项目:黑鲷增殖放流技术规范,2011.1~2011.12,主持。
8. 农业部财政项目:真鲷增殖放流技术规范,2011.1~2011.12,主持。
9.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与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防城港钢铁项目渔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09.5~2019.5,主持。
10.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人工鱼礁礁体材料生物附着物及效果研究,2010.1~2011.12,主持。
11.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广东人工鱼礁学科建设,2010.12~2013.12,主持。
12.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海洋与渔业资源监测及效果检验,2010.1~2011.12,主持。
13.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渔业资源监测及增殖效果检验项目,2010.12~2013.12,主持。
14.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汕尾金厢南和三洲澳人工鱼礁区本底比选调查,2008.10~2011.12,主持。
15.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竹洲溜牛博茂江门七号庙湾等五礁区本底调查,2009.5~2011.12,主持。
16.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外伶仃南澳青洲等三礁区跟踪调查,2009.5~2011.12,主持。
17.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汕尾遮浪角东湛江遂溪雷州乌石湛江特呈礁区跟踪调查,2010.1~2012.12,主持。
18.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珠海高栏岛货轮搁浅漏油事故海域生态监测评估,2009.9~2014.9,主持。
19.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珠海桂山港货轮碰撞甲醇泄漏事故海域生物资源现状调查评估,2010.3~2015.3,主持。
20. 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项目:防城港核电厂工程邻近海域生物调查及渔业资源评估,2008.12~2011.12,主持。
21. 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项目:广东揭阳核电厂工程邻近海域生物调查及渔业资源评估,2009.8~2012.8,主持。
22. 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项目:惠州炼化二期项目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调查,2010.1~2012.12,主持。
陈丕茂 |
23. 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项目:2010-2011年生物分析测试,2010.1~2012.12,主持。
科研成果
1. 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的调查与保护,获2009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5]。
2. 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生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与评估,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广东海域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调查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获200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4. 南海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获2005年度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
5. 我国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库及网络建设,获2004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6. 北部湾中越共同渔区生物资源调查研究,获2004年度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
7. 南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资源调查、评估与管理,获2002年度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
8. 南沙海域巽他大陆架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开发研究,获1997年度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发明专利
1. 一种大型海洋生物标本的装运袋 陈丕茂; 梁沛文; 余景; 张殿昌; 唐振朝; 陈国宝; 邱永松 【中国专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008-12-10
2. 一种海豚骨骼标本的制作方法 梁沛文; 陈丕茂; 贾晓平; 邱永松; 陈涛 【中国专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007-11-28
3. 一种塔型生态抗风浪人工鱼礁 唐振朝; 陈丕茂; 贾春斌; 陈国宝; 余景; 秦传新; 贾晓平 【中国专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010-11-04
4.一种车叶型生态抗风浪人工鱼礁 唐振朝; 陈丕茂; 贾春斌; 余景; 贾晓平 【中国专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010-11-04
5. 一种附着生物实验试板的固定架 李纯厚; 张伟; 贾晓平; 陈丕茂; 方良; 舒黎明 【中国专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009-01-21
6. 一种用于在船舷安装仪器的支架 陈国宝; 李永振; 陈丕茂 【中国专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009-05-13
7. 一种渔探仪换能器的导流罩 陈国宝; 李永振; 陈丕茂; 梁沛文 【中国专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009-05-13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专著25部。
出版专著
1.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问答》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4
2. 《跨海越洋话轮船》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8.10
3. 《南海渔业资源与管理》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8.5
4. 《南海珊瑚礁鱼类资源》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11
5. 《中国专属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3
6. 《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8
7. 《广东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评估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5.6
8. 《中国专属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图集(上册)》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10
9. 《中国专属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图集(下册)》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4.10
10. 《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6
11. 《南海主要岛礁生物资源调查研究》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4.1
陈丕茂 |
12. 《北部湾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2
13. 《珠江口水域水生生物生态研究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2
14.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2.9
15. 《南美白对虾养殖》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9
16. 《中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调查图集(第一卷)》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
17. 《中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调查图集(第二卷)》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
18. 《中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调查图集(第三卷)》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
19. 《中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调查图集(第四卷)》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
20. 《中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调查图集(第五卷)》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
21. 《中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调查图集(第六卷)》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
22. 《中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调查图集(第七卷)》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
23. 《中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调查图集(第八卷)》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
24. 《中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调查图集(第九卷)》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
25. 《中国专属经济区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调查图集(第十卷)》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4
发表英文论文
1 Haiyan Chen, Wei Li, Pimao Chen, Haiyan Zhang, Jiexiang Li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Properties and Precipitate of Common Artificial Reef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78(197-198):8~12
2 Yu Jing, Tang Danling, Yao Lijun, Chen Pimao, Jia Xiaoping, Li Chunhou. Long-term wate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Daya Bay, China using satellite and in situ Observations.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2010, 21(2):393-399
3 Pimao Chen, Weiwen Yuan. Demograph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growth parameter of sharks.《FISHERIES RESEARCH》,2006,78(2~3):374~379
4 Pimao Chen. The analysis for objective species of artisicial reefs area of Guangdong for enhancement.《The 15th Japan, China and Korea Fisheries Scientist Conference》, 2004:21~35
5 Yong-Zhen Li; Yan Chen; Wei-Wen Yuan; Zhao-Jin Lin; Pi-Mao Chen; Dian-Rong Sun. Fish Fauna of Coral Reef Waters in the Centre & North of Nansha Islands. 《J. Fish. Soc. Taiwan》,2000,27(3):187~200
发表中文论文
1. 陈丕茂、袁蔚文.用补充曲线参数估算最大持续产量的方法.《水产学报》,2005,29(3):397~402
2. 陈丕茂.南海北部主要捕捞种类最适开捕规格研究.《水产学报》,2004,28(4):393~400
3. 陈丕茂.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17种鱼类最佳开捕规格和多鱼种拖网最佳网目尺寸.《中国水产科学》,2003,10(1):41~45
4. 陈丕茂、詹秉义.绿鳍马面鲀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中国水产科学》,2000,7(1):35~40
5. 陈丕茂、郭金富.南海北部大陆斜坡海域飞柔鱼资源研究.《热带海洋》,2000,19(3):13~19
6. 陈丕茂、郭金富.南海北部埃布短柔鱼Todaropsis eblanae (Ball)初步研究.《热带海洋学报》,2001,20(2):71~74
7. 陈丕茂.中山人工鱼礁区渔获物调查.《热带海洋学报》,2005,24(3):73~80
8. 陈丕茂.南海北部放流物种选择和主要种类最适放流数量估算.《中国渔业经济》,2009,27(2):39~50
9. 陈丕茂、詹秉义.绿鳍马面鲀生长和资源评析.《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9,19(3):48~54
10. 陈丕茂.中山海域浮式试验鱼礁效果研究.《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2):85~89
11. 陈丕茂.广东人工鱼礁区增殖放流种类初探.《南方水产》,2005,1(1):11~20
12. 陈丕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南方水产》,2006,2(1):1~4
13. 陈丕茂、李永振、袁蔚文.路氏双髻鲨的种群统计分析.《南方水产》,2006,2(2):15~19
14. 陈丕茂、何国民、黄善衔、张利军、曾嘉、巢健、梁小芸、黎小国.中山市人工鱼礁区丰水期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南海水产研究》,2003(27):12~23
15. 陈丕茂、何国民、黄善衔、张利军、曾嘉、巢健、梁小芸、黎小国.中山人工鱼礁区枯水期渔业资源调查.《南海水产研究》,2004(28):17~25
16. 陈丕茂.罗氏沼虾亲虾培育.《水产科技》,1997(2):22~27
17. 陈丕茂、郭金富.南海的头足类资源研究.《海洋水产科学研究文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75~81
18. 陈丕茂.罗氏沼虾亲虾培育技术研究.《海洋水产科学研究文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156~159
19. 陈丕茂、郭金富.南海北部中国枪乌贼资源现状.《南海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5~154
20. 李建柱、陈丕茂、贾晓平、徐实怀.中国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中国水产科学》,2010,17(6):1309~1318
21. 王宏、陈丕茂、章守宇、 贾晓平.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广东农业科学》, 2009(8):18~21
22. 斯广杰、陈丕茂、杜飞雁、陈勇、贾晓平 .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投礁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变化.《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0,25(3):243~247
23. 王宏、陈丕茂、李辉权、陈应华、贾晓平.澄海莱芜人工鱼礁集鱼效果初步评价.《南方水产》,2008,4(6):63~69
24. 王宏、陈丕茂、贾晓平、章守宇、唐振朝、余景、陶峰.海水交换能力的研究进展.《南方水产》,2008,4(2):75~80
25. 斯广杰、陈丕茂、陈勇、贾晓平 .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9026~9029
26. 李永振、陈丕茂.南沙群岛重要珊瑚礁水域鱼类资源数量分布.《水产学报》,2004,28(6):44~49
27. 郭金富、陈丕茂.南海头足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热带海洋》,2000,19(4):51~58
28. 张月平、陈丕茂、梁小芸.南海珊瑚礁周围过渡性水域主要鱼类食性与食物的关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36(4):635~638
29. 张月平、陈丕茂.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主要鱼类食物网.《南方水产》,2005,1(6):23~33
30. 陈海燕、陈丕茂、朱有兰、张海燕、马少荣.两种锌基复合材料的耐蚀性能.《腐蚀与防护》,2010,31(9):691~693
31. 舒黎明、陈丕茂、贾晓平、李纯厚、方良、张伟.人工鱼礁区海草移植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中国水产》,2008(10):18~19
32. 马亚洲、陈丕茂.洪灾影响下饶平柘林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海洋与渔业》,2008(8):14~15
33. 陈炎、陈丕茂.南沙群岛金枪鱼资源初探.《远洋渔业》,2000,52:7~10
34. 郭金富、陈丕茂.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区底拖网头足类资源状况初步研究.《南海水产研究》,1998,16:1~8
35. 闻信爱、陈丕茂.广州市番禺区青虾人工繁育和稻田养殖试验报告.《南海水产研究》,2002(25):50~52
36. 袁蔚文、陈丕茂.渔业资源评估中的若干问题.《南海水产研究》,2003(26):72~76
37. 陈应华、陈丕茂、李辉权.廉江龙头沙人工鱼礁区初显集鱼效果.《海洋渔业》,2007(7):16~18
38. 陈涛、陈丕茂、邱永松.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初步研究.《海洋水产科学研究文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93~102
39. 陈国宝、李娜娜、陈丕茂、李永振、于杰、黎小国.南海黄斑蓝子鱼的目标强度测量研究.《中国水产科学》, 2010, 17(6):1293~1299
40. 李永振、林昭进、陈丕茂、孙典荣、陈炎、陈国宝、张旭丰.南沙群岛中北部重要岛礁鱼类资源调查.《水产学报》,2003,27(4):315~321
41. 陶峰、唐振朝、陈丕茂、贾晓平.方型对角中连式礁体与方型对角板隔式礁体的稳定性.《中国水产科学》, 2009, 16(5):773~779
42. 陈国宝、李永振、陈丕茂、舒黎明.鱼类最佳体长频率分析组距研究.《中国水产科学》,2008,15(4):659~666
43. 陈国宝、李永振、陈丕茂.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蓝圆鲹产卵场的研究.《热带海洋学报》,2003,22(6):22~28
44. 王聪、林军、陈丕茂、章守宇.年平均风场作用下大亚湾水交换的数值模拟.《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3):351~358
45. 陈国宝、李永振、陈丕茂.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深水金线鱼的产卵场.《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6):20~25
46. 于杰、李永振、陈丕茂、黄洪辉、杜飞雁、陈国宝.利用Landsat TM6数据反演大亚湾海水表层温度.《国土资源遥感》, 2009(3):24~29
47. 王聪、林军、陈丕茂、章守宇.大亚湾水交换的数值模拟研究.《南方水产》,2008,4(4):8~15
48. 陶峰、贾晓平、陈丕茂、唐振朝、余景、王宏.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南方水产》,2008,4(3):64~69
49. 苏天凤、黄建华、陈丕茂、江世贵.台湾东风螺和方斑东风螺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价值比较研究.《南方水产》,2006,2(3):57~61
50. 陶峰、贾晓平、陈丕茂、李辉权.广东省澄海菜芜拟建礁区建礁可行性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08~8611
51. 陈应华、李辉权、陈丕茂、洪洁漳.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区建设效果初步评估.《海洋渔业》,2007(7):13~15
52.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吕国敏、贾晓平.10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鲷幼鱼的诱集效果.《水产学报》,2011,35(5):711~718
53. 张 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 良.环境因子对大亚湾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分布的影响.《生态学报》,2009,29(8):4053~4060
54. 艾红、巫特坚、李永振、陈丕茂、林金表.应用生产函数确定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最佳放养密度.《中国水产科学》,2001,7(4):42~45
55.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吕国敏、贾晓平.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花尾胡椒鲷的诱集效应.《热带海洋学报》,2010,29(3):103~107
56. 张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良.底栖生物生物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海洋通报》, 2010, 29(3):351~356
57. 艾红、巫特坚、李永振、陈丕茂、林金表.真鲷网箱养殖的最佳放养密度.《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0,9(3):231~234
58.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唐振朝、吕国敏、贾晓平.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褐菖鲉的诱集效应.《广东农业科学》, 2011(2):8~10
59.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吕国敏、贾晓平.3种光照条件下六面锥型罩式人工鱼礁模型对花尾胡椒鲷的诱集效果.《南方水产》,2010,6(1):1~6
60. 张 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 良.混凝土礁体和铁制礁体附着生物群落多元统计分析.《南方水产》,2009,5(3):30~35
61. 张 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 良.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南方水产》,2008,4(1):64~68
62. 张 伟、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方 良.不同材料人工鱼礁应用效果评价.《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0):13203~13206
63. 方良、李纯厚、贾晓平、陈丕茂、张伟.马尾藻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 21(07):93~96
64.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贾晓平.人工鱼礁生态诱集技术的机理及研究进展.《海洋渔业》, 2010, 32(2):225~230
65. 苏天凤、江世贵、周发林、朱彩艳、陈丕茂.近江牡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变异分析.《高技术通讯》, 2005,15(2):102~105
66. 苏天凤、江世贵、朱彩艳、周发林、陈丕茂.广西钦洲湾养殖牡蛎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变异分析.《中国水产科学》, 2005(1):2~5
67. 陈海刚、马胜伟、蔡文贵、杜飞雁、林钦、陈丕茂、贾晓平.粤东柘林湾海域人工鱼礁投放前海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海洋环境科学》,2011,30(1):48~51
68. 李永振、陈国宝、赵宪勇、陈毓桢、孙典荣、陈丕茂、张旭丰.南海区多鱼种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研究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391~397
荣誉奖励
1. 2011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2. 2009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服务与推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 2009年获中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党组"院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4. 2007年获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岗位排头兵"荣誉称号。
5. 2006年获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6. 2005年至2007年度获广东省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7. 2002年至2005年度获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和广东海洋学会"学会工作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8. 1999年获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优秀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9. 1999年获共青团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相关报道
筑巢牧鱼的水产专家---记南海水产研究所陈丕茂研究员
从2002年开始,珠海东澳岛的捕捞渔民开始发现:渔船开出去的距离比以前更远了,捕到的鱼反而更少了,几乎不足以前一半的收成。也是这一年,陈丕茂和他的科研小组来到这里,准备在这片海域规划投放人工鱼礁。渔民那时很不理解地说:"放了人工鱼礁,我们的拖网船怎么捕鱼?"陈丕茂他们把渔民召集起来,耐心地讲解人工鱼礁的原理、作用,告诉渔民,如果现在不设法保护生态、修复资源,不但现在捕鱼产量下降,而且将来产量也永远不会上升了。说服渔民后,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10万立方米礁体的人工鱼礁在422公顷的海面上建成了,为期十年的广东人工鱼礁、海上牧场工程从这里起步。一年后渔民反映,渔船捕捞效益明显提高1倍~2倍。2009年5月,东澳岛渔村的何书记在码头上拉着陈丕茂的手说:"感谢你呀!现在我们的流刺网船出海,一天能多赚几百元钱!你真是个给鱼筑巢的水产专家。"
扎根南海渔业资源公益性研究
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副主任的陈丕茂,还有三个很重要的职务---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主任、广东省人工鱼礁建设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科学委员会委员。
从1992年刚毕业工作就参加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渔业资源海上调查的陈丕茂,至今已出海调查南海各海域的渔业资源超过80航次,为我国掌握南海各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发展南海渔业生产、管理南海渔业资源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近年来,他主持全国人工鱼礁建设规划、人工鱼礁技术攻关、南海人工鱼礁区本底及跟踪调查、海洋牧场技术研究、南海海洋牧场建设方案制定、增殖放流技术研究、南海增殖放流实施方案制定等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南海区乃至我国的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建设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攻克人工鱼礁关键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设置在海中的构造物,可为鱼类等水生生物营造适宜的栖息、生长、繁育场所。陈丕茂主持的"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课题"南海人工鱼礁生态增殖及海域生态调控技术"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混凝土人工鱼礁结构优化研究"、"广东省人工鱼礁本底与跟踪调查"及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人工鱼礁对浅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效应"等多项人工鱼礁科研项目的研究;突破了多项人工鱼礁关键技术,提出了通过提高人工鱼礁鱼类生态诱集效果、生物附着效果、礁区物理环境造成效果、渔业资源增殖效果,从而提高人工鱼礁建设效果的生态调控建设模式,主持建成了面积为2.65平方公里、投礁9.51万空方的示范礁区1个,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建成面积分别为3.43平方公里和1.67平方公里的技术应用推广区。据估算,示范礁区和2个推广区的人工鱼礁生态系统服务净效益分别达1.03亿元、1.33亿元和0.65亿元,产出是投入的20.28倍。研究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推进了南海区人工鱼礁的研究和建设。他主持的"全国人工鱼礁建设规划"项目,对我国沿海的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个省(市、区)的人工鱼礁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全国人工鱼礁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引领我国掀起新一轮规模庞大的人工鱼礁建设热潮。至2008年底,全国已投放人工鱼礁超过200万空方,预计到"十二五"之后一段时期内,人工鱼礁建设的总规模超过1500万空方、总投资超过60亿元。
推动南海海洋牧场建设
增殖放流是重要、快捷的恢复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陈丕茂研究的增殖放流技术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广东省乃至我国的增殖放流行动提供了技术保障。他主持各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成就显著,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广东人工鱼礁区增殖放流种类和数量,并系统地研究了增殖放流技术、标志放流技术,为广东进行大规模增殖放流提供了决策依据;首创一套"放流效果统计量评估法"的新方法,在国内首次定量评估了大规模渔业增殖放流的实施效果,为广东乃至我国以后增殖放流的实施和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他主持的"广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构建了适合南海海域特点的"海洋牧场技术研究+人工鱼礁+经济鱼虾贝增殖放流+海藻浮式人工鱼礁+渔业主管部门管理+转产转业渔民管护和开发"的海洋牧场立体建设模式,推动了广东省乃至南海区的海洋牧场大规模建设。已应用这种海洋牧场立体建设模式建成海洋牧场示范区3个、正在建设6个,预计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以上。此外,这种海洋牧场立体建设模式已经应用于投资3300万元的南海区首个大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防城港钢铁项目渔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完成的"广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和"广东省沿海大型海藻增殖计划"及"防城港钢铁项目渔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等重要技术报告,已成为当前南海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依据。
参考来源
- ↑ 注重长期效益 广东做大养护型海洋牧场|对话南海水产研究所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研究室负责人陈丕茂 ,搜狐, 2019-03-13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硕士生培养导师陈丕茂(渔业资源) ,南海水产研究所, 2021-06-06
- ↑ 陈丕茂 ,科技创新网
- ↑ 陈丕茂 ,浙江海洋大学, 2015-03-12
- ↑ 陈丕茂个人简介 ,艾思科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