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予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予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1年3月29日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区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陈予恕,男,汉族,1931年3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区,中国共产党党员,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56年,陈予恕获得天津大学学士学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至1958年,在天津大学材力教研室工作;1958年至1959年,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1963年,获得原苏联科学院机械所副博士学位;1963年,担任天津大学机械学院振动所所长、教授;1984年至1986年,在加拿大Guelph大学做访问学者;1986年,担任天津大学一般力学博士点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教授;1998年,当选为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至2003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

陈予恕主要从事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工程中应用研究工作

人物简介

陈予恕教授,中国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1年3月29日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区。195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留校工作至今;1963年获苏联科学院机械所副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委理事,天津大学教授。2006年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基础学科博士生导师。1986年加拿大贵富大学访问学者,1986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被选为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予恕院士在治理大型旋转机械频发的振动故障中,突破了传统线性理论故障建模和机理分析方法,采用非线性分析技术,查明故障机理及原因,为治理20多台大型火电机组的重大振动故障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获显著经济效益。

作为第一完成人,陈予恕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发明专利3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4亿多元;共发表重要论文150多篇,SCI、EI共收录108篇次、他引57次,国内统计他引288次,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6名。陈予恕教授领导的一般力学学科,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理论与工程相结合特色的研究方向。

2016年9月30日陈予恕获2016年度最美教师称号

人物履历

1950.9-1956.7 天津大学 机械系(内燃机) 学士

1959.11-1963.5 原苏联科学院机械所 机械非线性振动 副博士

1963.5-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振动所所长 助教-教授

1984.11-1986.5 加拿大Guelph 非线性动力学 访问学者

1986.8- 天津大学 一般力学博士点带头人 博士生导师 教授

1986.1- 加拿大Guelph大学,Manitoba大学 客座教授

1986.10- 大连理工大学 兼职教授

1998- 加拿大Western Ontario大学 客座教授

1999.4- 同济大学 兼职教授

2001- 香港城市大学 客座教授

1998.11- 俄罗斯应用科学院 外籍院士

1999.3-2003.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990510) 主持人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6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生导师 教授

陈予恕
引领人才成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予恕先生

学术任职

1987-2003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常务理事

1978-2004 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 主任

1991-2003 中国力学学会 一般力学副主任

1993.12- 非线性动力学学报主编

1994.6-1998.6 美国JVC(国际振动控制学报) 编委

1994.10-2003 IFTOMM非线性振动技术委员会 委员

研究方向

陈予恕院士的研究方向为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是我国非线性动力学专家。他首次提出了非线性振动系统周期解分岔理论方法,被国际同行誉为"C-L方法"。该方法揭示了解的拓扑结构与系统参数间的联系,对动力学结构的稳定性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陈院士重视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在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曾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发明专利3项,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共发表重要论文1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08篇次,国内外他引300多次,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00余名,为非线性动力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论著成果

40余年来完成了重要国家项目20余项,结合机械装备的现代化设计研究,发展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并应用于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的现代设计和故障治理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就和重大的经济效益。为解决机械振动失稳难题创建了分岔理论方法,揭示了解的拓扑结构与系统参数间的联系,发展了非线性振动学科,在国际上受到重视,被称为C-L(陈-Longford)方法,获国家2003年自然科学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3]。对旋转机械运行中振动故障频发的技术难题,在故障建模和机理分析中,突破了传统线性方法,采用非线性分析技术,搞清故障发生的原因,治愈了七省市18台大型火电机组的重大振动故障,获经济效益4.4亿元;对国产4台20万千瓦励磁机支撑系统进行非线性设计改造,使振动失稳的顽疾得到根治,获教育部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4]。建立的共振筛非线性设计技术,用于我国最大的30平方米非线性共振筛研制,同比节能50%、筛分率高20%,获2004年天津市进步一等奖。发表的论著收入SCI、EI共108篇。

人物影响

陈予恕奖学金

2011年3月,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学子投身非线性振动与非线性动力学学科研究中来,陈予恕院士个人出资40万元,学生、同事和同行捐资40万元,设立了“陈予恕奖学金”[5],截至2016年9月,共有46名优秀研究生和直博的本科生获得了“陈予恕奖学金”。

人物评价

陈予恕是中国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工程院评)

60年岁月沧桑,他(陈予恕)风雨无阻;一甲子岁月流长,他从未停歇;从教学、制造到应用,为中国产研学踏出了一条坚实而有力的道路;耄耋之年,仍脚踏三尺讲台;一生只为动力学,正是他人生的写照 。(2016年度“最美教师”获奖词)

(陈予恕)在学生们眼中,这个面色红润,时时都挂着笑容的长者,非常和蔼;这个走路带风,步伐铿锵的科学家,非常坚定;这个讲话条理清晰,让人茅塞顿开的师者,非常睿智 。(天津大学 评)

“先生贯穿始终的一个科研风格就是紧盯国家重大需求,理论联系实际。他用科学的理论来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技术难题,这影响了我的一生。包括我在内,他的绝大多数弟子都延续和坚持了他这种风格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杨绍普 评)

2016年9月30日陈予恕获2016年度最美教师称号[6]

视频

先生之风“非常振动”——陈予恕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