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友谅​起义时,为何每人送一月饼,困孤城后用此物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友谅​起义时,为何每人送一月饼,困孤城后用此物解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的中秋节,对陈友谅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一大清早,陈友谅就忙碌起来,并且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视察了他的结拜兄弟柳涛和范洪军等人的“打金场”(打造兵器的地方),看到刀、枪、剑、矛各色都有,陈友谅很是满意地点了点了头,说了这样一句话:万事俱备。[1]

接着,陈友谅做了第二件事,召集跟随他的数百名兄弟,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开始后,他便开始了长篇大论,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分析天下形势。无非是陈述元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在他满含深情的讲解下,众人无不动容。正在这时,密室的大门倏地打开了,吓得在场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唯独陈友谅面不改色心不跳,对着来人叫道:“叔叔。别来无恙否?” 众人这才透过门口微弱的光线,看清来人正是陈友谅的叔叔陈普文。只见陈普文接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听说官府知道我们打金场的事了,马上要派兵来抓我们。”

“啊……”众人一听,都惊呼出声,顿时密室里像是炸开了的蜂窝闹将开来。陈友谅定定地看着众人,眼看时机差不多了,这才说话了,“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不干只有死,干才有活路。我们磨刀霍霍这么多天了,此时不举事,更待何时?” “干,当然干,马上干,干他个热火朝天,干他个轰轰烈烈,干他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众人异口同声地附和道。而此时,陈友谅和陈普文四目相对,眼中同时露出会心的一笑。发表完“革命宣言”后,陈友谅紧接着做了第三件事:通知遍布四周的“信徒”共同参加革命。

考虑到以嘴传播的方式太过直接,走漏风声的风险过大,最终陈友谅采用了加工月饼的方式进行联络。具体做法如下:写好“今晚在崇鸣寺集合,杀尽鞑子” 之类的纸条,然后把纸条藏于月饼内,再把这些“特制”的月饼分发到众人手中。

接下来的进程很简单,这天晚上,陈友谅做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革命。流浪帮的成员齐聚崇鸣寺后,陈友谅斩杀了一只白狗,祭告天灵后,再和大家喝了血酒,说的话很雷同,参见《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三人桃园三结义的场景。 接下来,陈友谅带着数百名流浪帮成员除去了当地的另一个恶霸曹天龄,在名气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后,马不停蹄地攻下了玉沙县,并以此为根据地,向四周扩军,很快部队人数就超过万余人。接着又加上陈友谅对革命军纪、军规很是重视,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陈友谅在这一方面和朱元璋采取的“苦肉计”很相似,朱元璋可以痛打汤和、徐达等亲如手足之人,陈友谅为了军法,连亲弟弟犯法也进行了“军棍”伺候。结果,军威就这样树起来了。也正是因为这样,革命队伍和战斗力也进一步加强了。

接下来在玉沙城,陈友谅巧妙运用战术,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元朝派出的河南行省平章太不花的数万大军的围攻。太不花第一次围攻玉沙城,被防守反击的陈友谅打得损兵折将后选择了退军。但太不花是个不肯轻易认输的人,马上又卷土重来。来了个第二次围攻玉沙城。尽管陈友谅早就做好了防卫,但这一次太不花势在必胜,不但兵马带得更多,粮草和重武器也备足了,因此,将玉沙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围城最怕的就是两样东西:一是粮食二是水。没有这两样,就会饿死,还怎么谈守城!玉沙城不缺水,但缺粮。因此,坚守月余后,眼看粮草用尽,陈友谅选择了“突围”,死守只有死这一条路,而突围还有一线生机。

为了突围成功,陈友谅借鉴了汉朝刘邦的招数,来了个三步走。第一步走,突围走在最前的是居然是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果然,城门打开,元军本来严阵以待,但看见了这些靓女,个个眼睛都直了,垂涎三尺,更有甚者,交头接耳,嬉笑着品头论足起来,情绪不由松懈下来。正在这时,陈友谅实行了第二步,他的革命军突然气势如虹地冲出城来,很快就杀出一条血路出来。等元军们回过神来,奋起直追时,这时陈友谅第三步走发威了。只见那些老弱病残推着大箱小箱为了减负开始打开箱子扔东西了。接着一串串、一个个亮晶晶的东西被扔到路上,发出夺目的光。元军好奇,有人拾起来,突然惊呼道:“啊,黄金手链、白银耳坠、青铜瓷器……”元军们眼看天上掉下这么多财宝来,哪里还有心思去追陈友谅,开始争抢起金银珠宝来。

弱者回首就变强。这时,陈友谅大胆做出决定,反戈一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些财产都是我们的,怎么能轻易送给你们呢?果然,当他带着士兵回击时,元军傻了眼,只有溃逃的份儿了。杀败了元军,陈友谅重新夺回了财物,正准备满载而逃时,这时太不花出现了。他听说陈友谅突围后,既震惊又气愤,嘴里叹道:“看样子我低估了陈友谅的能力。”原本对追击陈友谅没有抱多大希望了,然而不料正碰上了“再回首”的陈友谅。结果可想而知,把陈友谅的革命军又围了个水泄不通。陈友谅一边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一边只有华山一条路可以走:再突围。这一次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结果陈友谅在张定边等一些亲信将领的保护下,成功突围了,但付出的代价是几乎全军覆没。

万余人的大军,只剩下百余人。对此,革命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陈友谅第一次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体会到了英雄末路的无助和凄凉。站在江边,陈友谅没有学项羽,来个拔剑自刎,就是不肯过江东。而是拔剑在江边的一棵大树上舞动起来,众人顿时觉得寒气逼人,树屑纷飞……不一会儿,陈友谅挽了个剑花,收起宝剑,突然厉声道:“鞑子,你等着,这血海深仇,我一定会来报的。”说着跳上了渡船,此时,一滴晶莹的泪水掉落在江水中,瞬间被混浊的河水吞噬。众人再看树时,但见上面竟然出现四行小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