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可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可钰
陈可钰1.jpg
出生 (1882-1944)
国籍 中国
职业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将领

人物生平

陈可钰将军生平:

1882年9月23日子时出生,别字景瑗,清远县石潭镇田心村(南屏村)人。

1895年 13岁 从成维南先生读私塾。

1899-1902年 17-20岁 从陈宣庭先生读私塾。

1904年 22岁 清远简易师范毕业。

1907年 23岁 入广东省将弁学堂,与邓铿友善,共同参加同盟会及辛亥革命。

1908年 26岁 入陆军讲武学堂。

1910年 28岁 入选标部委员,代表国家与葡萄牙参与澳门前山关闸规划疆界事宜。

1911年 29岁 参加新军起义,与任鹤年、何振等进占香山。

1912年 30岁 任北伐军第三团中校团附。

1914年 32岁 从香港运炸弹至澳门,拟谋杀两广总督龙济光,事泄,在港入狱七年。

1920年 38岁 任粤军总司令部少校参谋。

1921年 39岁 任粤军第一师上校参谋长、兼副官长,随即着手整编部队,罗致人才,当时军校出身的粤桂籍青年军官如李济深、邓演达、李章建、陈铭枢、缪培堃、张发奎、叶挺、薛岳、蒋光鼐、蔡廷锴、徐景唐、陈济棠、缪培南、余汉谋、李汉魂、邓龙光等分任第一师各级骨干,在提高第一师部队素质上多所建树,使粤军第一师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中独放异彩,起到粤军的精锐和先锋作用。

1922年 40岁 邓铿从第一师抽调薛岳、叶挺、张发奎三个营成立总统府大本营警卫团,派参谋长陈可钰任团长,李章达任团副,负担总统府大本营的警卫和保卫工作。

1923年 41岁 任大元帅府参军,兼宪兵司令。

1925年 43岁 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副军长,兼第十二师师长。

1926年 44岁 奉命率领第十师师长陈铭枢、第十二师长张发奎和叶挺一个独立团参加北伐,经衡阳、长沙、岳州、武昌等地长驱直进,所向披靡,万以汀泗桥、贺胜桥两大战役,将盘据两湖称霸一时的北洋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击溃,战绩显著,誉为铁军,在北伐战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

任北伐军右翼司令官,及攻打武昌城的攻城司令官。

1927年 45岁 任中央政务委员、军事委员,兼广东省军事厅厅长等职,后患肠结核症,请假赴日本就医,后在广州二沙岛颐养院医治,由德国外科医生剖腹切除病痔,退休在二沙岛可庐疗养。

1938年 56岁 抗战军兴,日机轰炸广州,全家迁回清远石潭图书馆。

1939年 57岁 日军沦陷清远城,再深入迁居白湾镇。

1940年 58岁 回迁石潭图书馆居住。

1944年10月15日62岁因缺医少药,患肺炎并发症,病逝于石潭,安葬文笔山。

1945年1月23日获国民政府褒扬抚恤令。

1945年4月19日获国民政府中央军委会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

(以上资料为陈可钰将军的第四子陈德麐根据陈将军的自传及广东省近代名人录整理)

人物故居

陈可钰故居位于清新县石潭镇新民街,始建于民国21年(1933年),由藏书阁、景瑗图书馆和家属住所组成。景瑗图书馆占地76.4平方米,单层平房。后来,在景瑗图书馆右侧建筑了一座两层的藏书阁,内设藏书室、办公室、寝室、警卫室和地下室。在景瑗图书馆后院增建环山亭和家属住所,共占地500平方米。[1]

国民革命时期,陈可钰将军曾任孙中山总统大本营警卫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4军副军长、代军长、广东省军事厅厅长等职。[1]

"景瑗图书馆"是陈济棠先生于民国22年(1933)年倡议并捐资在陈可钰将军故乡白石潭建立,以旌勋德。馆的前院、东西两边倚墙各建半园型小亭,西亭镶嵌着建馆石刻序文。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可钰从广州二沙头"三家村"迁回石潭景瑗图书馆居住。1938年,陈可钰将军在景瑗图书馆左侧建筑了一座两层的"藏书阁",内设藏书室、办公室、寝室、警卫室和地下室。

1942年,日寇入侵清远,陈可钰对教育事业非常关心,把图书馆、藏书阁和家属住所全部让给清远中学做临时校舍,自己携眷退居白湾。1943年,清远中学迁回清远城,陈可钰从白湾回迁景瑗图书馆疗养。1944年10月14日,陈可钰病逝于景瑗图书馆。

1949年,石潭解放,人民解放军接管景瑗图书馆、藏书阁和家属住所,作为石潭乡人民政府办公用地。"十年动乱"中,景瑗图书馆、藏书阁和家属住所均被损坏,鸱吻、脊兽等装饰被拆毁,地下池塘,石桥、假山等因历年水患被淹没。

1985年初,清远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景瑗图书馆、藏书阁和家属住所,将故居命名为"陈可钰将军纪念馆",增建了陈可钰将军纪念馆牌坊。修复后的景瑗图书馆及故居面积占地1288平方米,四周建有围墙,两侧入口处有门楼,红墙绿瓦,中西合璧,颇为雅观。各界人士捐赠图书共7000多册,景瑗图书馆成为当年全县乡镇规模最大、图书最多的图书馆,石潭镇政府还设有专人管理开放,方便人民群众阅览。 陈可钰对教育的支持还体现在他倡议创办的清远滨江中学上。他看到滨江山区缺乏中学教育,对民众的启蒙开智十分不利,1944年2月,他拖着病躯,亲自召集当地开明乡绅开会,建议创办一间中学。他的建议得到大力支持,遗憾的是将军还未见到学校落成便辞世。至今,"滨江中学"四字仍沿用陈可钰将军的亲笔题书。

1995年清新县政府将陈可钰将军纪念馆和纪念碑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2002年省政府将陈可钰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11月,清远市财政一次性追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经费9万元。2004年12月7日至2005年1月30日,进行陈可钰故居修缮工程,工程总造价为13万元。如今,修缮一新的陈可钰故居已成为清新县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1. 铁军军长陈可钰 . .梧桐子网站 . 20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