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国钧

陈国钧(1872-1941),字子身,号西岩,晚年自谓“逸园老人”,生于1872年,靖远县城关人。早年时家境贫困,但不畏困苦,矢志求学,考取为贡生。先被靖远协营马福祥聘为记室,后担任西宁河州镇署张定邦的秘书,1923年任合水县知县,1931年任东乐县县长,任满后辞职归故里,1941年逝世。其所居曰琴书轩。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陈国钧

出生日期:1872

别名:子身

逝世日期:1941

简介

陈国钧(1872-1941),字子身,号西岩,晚年自谓“逸园老人”,生于1872年,靖远县城关人。早年时家境贫困,但不畏困苦,矢志求学,考取为贡生。先被靖远协营马福祥聘为记室,后担任西宁、河州镇署张定邦的秘书,1923年任合水县知县,1931年任东乐县县长,任满后辞职归故里,1941年逝世。其所居曰琴书轩。

经历

甘肃省靖远县乌兰乡人,寓居县城南关,其后昆今迁居红咀子村。虽“先世以武功显”,至先生出,家贫寒,经同治兵燹,仅存数椽破屋,粮少隔宿,灶灰辄寒。其先君勤奋自持,日以市炊饼为计,供子身塾读,此先生亲书家传中所云。其时子课余,亦入市缠助售,故迄今靖远流传“陈国钧的秀才、贡生是馒头里滚出来的。”并留有歇后语云:“陈国钧卖馒头里这把啥咋了”。先生天资聪颖,潜身学问,[1]习字无间,吾曾见先生童稚所读书之包皮,楷书大小相间,几不见白纸,似遍复一遍、密密麻麻,绽溢墨香,不可辨识,其习书用心之良苦,于此可证。举贡后,组塾执教,曾为靖远协营马福祥将军记室,兼课少君鸿宾、鸿逵,终成封疆大吏。

书法造诣

陈国钧是陇上闻名的书法家,与甘肃著名书法名家刘尔炘等交往甚密,早年专习“兰亭”,后攻魏书及金石古籀,潜心研习大篆、小篆,尤对邓文焯词作及书画至为尊崇,晚年始习怀素书法。书法作品早年清雅秀丽,淡而不俗,流漓舒畅,阳刚尽致,后期则笔力遒劲,豪放洒脱,气势磅礴,力似千钧,时人誉为“神笔”。1925年旅居兰州期间,与同乡李星桓、赵焕唐等文化人士筹资重印道光《靖远县志》,使这一地方旧志善本得以抢救保存。陈国钧一生为人谨慎,性格耿直,清正寡欲,淡泊名利。抗日战争时期,曾写下了许多爱国诗词,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陈国钧书法作品传世很多,广为民间收藏,县图书馆保存有其在河州镇署供职期间写给妻子的家书《集锦集》及部分使用过的书法字帖等。陈国钧书法作品被兰州碑林收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