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岘
出生 1086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Chen Xian
知名作品



陈岘(Chen Xian)(1086-1154)字寿南、山甫,号来东。蒲门(今马站区蒲城)人。陈氏五代显宦(桷、汝贤、岘、昉、均)维系了 一脉正气,而作风不同。陈岘及孙了均都以此风节凌厉见称。祖父陈桷,字季任,徽宗政和年间以上舍及第①,官礼部侍郎,在任政绩斐然。待人宽厚出于至诚,淡于荣利。高宗绍兴六年(1136)权礼部侍郎,以论事触忤秦桧,罢了官。重新起用为襄阳知州,终秘阁修撰。卒年六十四。自号无相居士,有文集十六卷。

史籍记载

陈桷次子汝贤,曾任朝请大夫、达州知州。陈岘为汝贤之子,以祖父余荫叙名补官,为邵武(在福建)南尉,调潮州(在广东)判官,在任上曾捕杀过数十名"剧寇"。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以博学鸿词科赐第(这一科只取他一人)。宁宗即位(1195)后,召试学士院时,陈岘于对策中提出: "帝王号令不可轻出。倘不经三省③施行,从中径下;外出独断,内启幸门,祸患将伏于中而不自知。"

这段话是有所指的:当时韩侂胄已以外戚执政,专权独断,在准备兴师北伐时,朱熹赵汝愚(宗室,原右丞相)等上疏弹劾,结果朱熹等五十九人都遭贬逐,把他的学派斥为"伪学",而加以严禁。这便是历史上出名的"庆元(1195一1200)党禁"。陈岘的名字也被列入这黑榜,由秘书郎外放为全州(在广西省)知州。

在任上,他并不丧气,仍进行了系列工作:增加学廪,发刊官书,撙节浮费,贮米三千斛备荒,减免穷户欠租二万余缗,听让十里外乡民酿酒入城贩卖以免垄断……两年之后,但见荒地开垦了,道路修筑了,城堞整齐了。又在原来渡口造了大石桥,免了行人涉水之苦。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称此桥为"陈公桥"。

庆元党禁宽解后,他的政绩传到京师,被召回为秘书郎,又由礼部员外郎升郎中,兼了史职。嘉泰四年(1204)迁秘书少监,他又上了条陈,指出当时"节钺@滥予,职名躐授④,名器大亵。侥幸益滋,生民日困。而大吏赃状暴白,仅从罢免。中外之臣,佞谀成风,虽居可言之地,且蓄缩不敢尽。--皆非盛世事!"

这又是针对现状而发的"谠言"。

历史记录

开禧元年(1205)他进为秘书监兼学士院权直。韩侂胄想把他亲信小人苏师旦擢拔为节度使,使人属意陈岘起草诏命。陈岘回答说:"节钺,以待将臣之功高者。师且何人,可辱斯授?必以此见命,吾有去而已!"韩侂胄无奈,就改令他人起草,把陈岘调为中书舍人。

不久,宦官中又有以特旨躐进为远郡要职者,陈岘立即犯颜力争,认为不可。而这事又出于韩侂胄的主意。某御史为了巴结韩侂胄,便出面弹劾陈岘。陈岘虽被罢了官,但他那高风亮节,却受到朝野正直之士的交口赞扬。

开禧二年(1206),韩侂胄发动北伐,大败,向金人求和。第二年,史弥远派人砍了他的头送到金邦请罪。陈岘已由提举太平兴国宫而为集英殿修撰、广州知州兼劝农使、光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

这次广州任上,他又大建学宫,广收寒士,蠲除了所属八县送州钱六万余缗,禁止预借以害民;增置义冢,使暴露的尸骸得以入土。由于两广山地有少数民族叛乱(时称为"峒寇"),他下令修缮城池,置经略司敢勇军,联结诸州为联防,分遣将卒守险要。因此广州境内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嘉定五年(1212)正月,陈岘病逝于永嘉郡,年六十八。葬于护国寺甸洋山。

陈规赋性静默简淡,不想表白自己。与人交往,历久方见其真诚。议论事理,能如实地审度利害关系,然后提出措施。处理突变也是从容有节度,侍从者从未见过他的疾言厉色。

人物生平

平生博览群书而又能简括其旨要,诗文也写得典雅而富有情趣。著有《东斋集》二十卷,并主编过两部地志:《南海志》十三卷,《清湘志》六卷。

①宋时王安石行"三舍"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三舍,经考试后成绩优良者依次升级或任官。

③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

③节钺;符节并斧钺,代指军事指挥官的职权。

④躐授:越级提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