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庆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庆宣 编辑 陈庆宣(1916-2005)是中科院院士、地质力学家。1916年4月4日生于湖北黄陂。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1-1945年在西南矿产测勘处任助理工程师。1945-1949年在南京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构造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等。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10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

中文名 陈庆宣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北 出生日期 1916年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人物贡献


人物生平 编辑 1916年4月4日生于湖北黄陂。 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 1941-1945年在西南矿产测勘处任助理工程师。 1945-1949年在南京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构造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等。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毕生研究构造地质、构造物理、地质力学和地壳稳定性评价,为我国的地学基础理论和地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首次在实验构造方面研究了扭裂隙的形成条件和过程以及长期应力作用下岩石非弹性变形等,是李四光先生地质力学的忠实实践者,始终坚持“从现象追寻本质”的理念,研究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 60年代中期,他率队在西南开展地震地质调查,为攀枝花铁矿等国家重大工程选址做了大量工作。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亲历第一线监测地应力变化趋势,编写了邢台地震地质调查报告。1976年唐山地震后,他倡导并组织、指导了北京地震地质会战。此外还为中国西南地区地震地质、重大工程选址;北京、深圳等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作出重要贡献。 [1] 1986年提出开展“地域地壳稳定性和地质灾害”的国际性研究项目,担任该项目的国际工作组主席。由他主编的项目研究报告《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地质灾害研究》(英文第一、第二、第三卷)的出版,推动了我国地壳稳定性和地质灾害评价研究的发展及国际化进程。 长期担任《地质学报》英文版编辑、名誉主编;还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地质经济》和《地质力学学报》主编,积极推动了我国地学出版和学术交流工作。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1996年被地质矿产部聘为高级顾问。2005年10月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陈庆宣院士1949-1956年曾在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


人物贡献 编辑 在中国首次在实验构造方面研究了扭裂隙的形成条件和过程以及长期应力作用下岩石非弹性变形。 提出了在分析岩石变形与应力场的关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东西向构造带形成机制。 为中国西南地区地震地质、重大工程选址、北京、深圳等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作出重要贡献。 发现铜官山外围铁帽,扩大了铜官山铜矿储量;为包钢找到优质耐火粘土;首次发现西康系中含三叠纪菊石化石的海相复理石沉积,解决了其地层时代问题;发现酒泉盆地早第三纪火烧沟组与白杨河组间不整合,重新厘定了盆地第三系地层,为该区石油远景评价打下了基础;首次发现祁连山震旦系和海相三叠系,为该区以后区测找矿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