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志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志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26年11月28日
上海市
逝世 2013年10月19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科研工作者

陈志恺(1926.11.28-2013.10.19),上海市人, 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小流域暴雨洪水、水资源评价、四水转化模式、水资源规划等方面均有开创性研究。其主持的《我国水资源初步评价》填补了国内关于水资源评价理论和实践的空白。

人物简介

陈志恺(1926.11.28-2013.10.19)水利规划水文水资源专家。上海市人。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士学位。曾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现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工作

分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主要从事工程水文、暴雨洪水方面的研究。改革开放后,致力于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在水文科研方面,主要完成了"中国暴雨洪水频率计算方法","设计洪水和设计暴雨的计算方法",为《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主持并完成了"中国暴雨参数图集"和"中国水文图集"编制工作,后者曾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自然科学奖。1963年和1975年两次参加了海河"63.8"和淮河上游"75.8"特大暴雨的现场调查、报告编写和全国特大暴雨普查的工作,1975-1978年参加了全国可能最大暴雨的计算方法和"全国可能最大点暴雨等值线图"的编制工作,以及设计"洪水标准"和"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的修订工作。1979年以后,主要对全国区域水资源问题进行研究。1981年配合全国农业区划工作方案,主持完成了"中国水资源初步评价"工作,为我国水资源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试点经验。该项研究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0年后,华北京津冀鲁等地区持续干旱出现了水资源危机,国家从1985年开始,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列为 "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作为项目和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完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可选用量的研究",并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提出了"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的关系模式,为统一各部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评价成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此该课题1991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1990年主持完成的"华北和胶东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需平衡分析"项目,获得水利部科技一等奖。1991年获得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作为"八五"和"九五"黄河和西北水资源攻关项目顾问,倡导将水资源与区域宏观经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研究,具体指导了20多个专题研究。在此期间,参加了三峡论证、南水北调论证等工作和一系列水资源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参加了中国工程院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和"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有关的专题研究。

2000年,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10月19日上午10点09分,著名的水文水资源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恺先生因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辞世,享年87岁 。

工作年历

工作简历

1950.6 - 1953.3 华东水利部 技术员、工程师

1953.4 - 1955.9 水利部设计局 工程师

1955.10 - 1969.12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所 工程师

1970.1 - 1976.5 水电六局设计队 下放锻炼

1976.5 - 1992.3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2.3 -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技术咨询

主要兼职

北京水利学会 理事

国际水资源协会 中国地区委员会司库委员

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委员

主要贡献

1969年以前,陈志恺主持了《中国暴雨参数图集》、《中国水文图集》等重大基础性研究,填补了水利研究史上的空白。其《中国水文图集》,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自然科学奖[3]

陈志恺
咨询专家组组长陈志恺院士进行质询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完成了全国首次水资源评价,获国家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4]。并编写了《中国水资源初步评价》。在国家"六五"攻关第38项目中,领导完成了华北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的研究。作为国家"七五"攻关第57项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与他人共同提出了华北水资源的四水转化模式。华北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可利用量研究,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应用三等奖。作为国家"八五"攻关黄河项目(85-906)的顾问,倡导将区域宏观经济和水资源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具体指导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在国家"九五"攻关西北水资源项目(96-912)中任专家组副组长,提出将经济、生态和水资源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参加了三峡论证、南水北调论证等工作和一系列水资源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其中国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表扬他在"七五"攻关中作出的突出贡献[5]

主要著作

专著

《设计点暴雨的计算方法》 水利出版社 1958年

陈志恺 《应用数理统计法推算设计暴雨及最大流量的方法》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58年

陈志恺 《中国暴雨参数图集》 水利出版社 1959年

陈志恺 《中国水文图集》 科学出版社 1963年

陈志恺 《中国水资源初步评价》 水利部水资源研究及区划办公室 1981年

陈志恺 《UNDP:中国北方水资源进化》 华北水资源研究中心 1994年

论文

陈志恺 21世纪中国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 Vol.2 No.3

陈志恺 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水利 2000年 No.8

陈志恺 黄河下游断流对策探讨 人民黄河 1997年 No.10

陈志恺 张光斗 中国水资源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水利学报 1991年 No.4

陈志恺 许新宜 张泽祯 机会与挑战-21世纪中国水资源的开发问题 第七届水资源大会论文集 1991年

陈志恺 潘家铮 中国的水资源 地理学报 1990年

陈志恺 中国水资源及应用 Geojournal 1985年 Vol.10, No.2

陈志恺 论皮尔逊Ⅲ型及克里茨-明克里曲线对设计洪水的适用性 水科院《科学论文论文集》 1963年 第二集

论点摘要

解决深圳缺水问题任重道远

对深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以下对策:加大节水和污水资源化力度。

节水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污水资源化。2001年中国城市和工业用水已超过1430亿立方米;扣除电力工业用水,按70%计算,废污水排放量已达到626亿吨,即每天进入河道的废污水已接近1.7亿吨。这些污水如加以处理,达到环境允许的排放标准或污水灌溉的标准,使污水资源化,既可增加水源解决农业缺水问题,又可起到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

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往往是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陈志恺
陈志恺 水利规划水文水资源专家

对湿润多水地区,应结合鱼类和其它水生物繁殖,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研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水资源的开发必须根据人口--经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区域上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国土经济的均衡发展。在缺水地区,应限制耗水量大的产业发展,并进行必要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减缓水资源短缺状况。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供水工程的建设新水源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矛盾的主要对策

按照规划:在"九五"期间实现中线南水北调工程,2000年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从实际进展的情况来看,中线南水北调工程已不可能在2000年以前完成。因为中线南水北调,引水线路长,工程艰巨复杂,投资大、成本高,对很多技术经济问题有争议,尚处在论证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因此,在中线南水北调工程引水进入北京以前,北京市水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水资源将面临十分紧缺的严重局面。面对这一形势,在考虑"九五"计划时,应遵照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得认真研究一下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应该未雨绸缪。"陈云同志曾批示。"要从战略高度来熟悉水的问题的严重性,各级领导部门,尤其是经济、科技领导部门,应该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治理污水和开发新水源放在不次于粮食、能源的重要位置上,并列入长远规划,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加以实施,以逐步扭转目前水资源危机的严重状况。"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