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陈晓非 编辑 陈晓非,1958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 [1]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系主任 [2] 。 2000年获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1月,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 [3] 2015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 。 陈晓非长期从事地震波传播和震源破裂动力学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5] 。
中文名 陈晓非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辽宁省本溪市 出生日期 1958年2月 职 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主要成就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 历 博士 性 别 男 籍 贯 四川成都 目录 1 人物经历 2 研究方向 3 主要贡献 ▪ 学术成果 ▪ 期刊论文 4 获奖记录 5 社会任职
人物经历 编辑 教育经历 199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物理学,博士。 [6] (师从国际著名地震学家KeiitiAki [7] ) 1985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硕士。 198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地球物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7-至今,南方科技大学,地球及空间科学系,讲座教授。 [8] 2008.06-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96.09-2008.05,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此间历任:地球物理教研室主任,地球物理学系副主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兼地球物理系主任,北京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6.08-1996.08,美国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学系,Visiting Scholar。 1996.03-1996.05,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Visiting Assistant Researcher。 1996.01-1996.03,日本广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JSPS博士后。 1991.01-1996.08,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 1986.06-1991.12,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研究助理。 1985.02-1985.1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实习研究员。
研究方向 编辑 地震学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及其在地球内部结构成像、防震减灾工作及资源勘探领域的应用。 复杂地球介质中地震波传播及结构成像 震源破裂动力学及地震物理学 震源破裂过程的成像反演 近场强地面震动定量模拟及震害预测
主要贡献 编辑
学术成果
提出了计算地震波在不规则(二维)层状地球介质中的激发与传播问题的系统的方法;该方法突破了基于瑞利假设的Aki-Larner方法对界面弯曲幅度的限制,也适用于界面弯曲幅度较大的问题。 [9]
系统地研究了横向非均匀地球介质中勒夫波(Love面波)的激发与传播的理论问题,提出了存在于横向非均匀地球介质中的变形振型及频散曲面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精确地描述横向非均匀地球介质中地震面波的激发与传播的理论公式。
提出了一种系统简洁、高效而精确的计算平行层状地球介质中面波频散及简正振型的理论方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经典Haskell矩阵算法中的高频精度丢失问题。
改进与完善了经典的计算平行层状介质中理论地震图的算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