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济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济谋
出生 1945年11月
福建福鼎
国籍 中国
知名作品   《福州市美术家作品选》、《福建画院画家作品集》、《西禅画院画家作品集》、《中国当代国画名家精品集》

陈济谋,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8月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受业于林锴周沧米诸先生。

基本内容

陈济谋,男,汉族,1945年11月生,笔名兰子,福建福鼎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8月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受业于林锴、周沧米诸先生。作品为天津美术馆青岛博物馆吴昌硕纪念馆等机构收藏。1972年10月任共青团福鼎团县委干事,副书记;福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宁德地委统战部副部长。1986年8月任霞浦县委书记。1990年8月任宁德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1996年4月任宁德地委副书记。2000年3月任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2001年8月任福建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中国美协理事。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美术展览,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作品数十幅。入选《福州市美术家作品选》、《福建画院画家作品集》、《西禅画院画家作品集》、《中国当代国画名家精品集》等大型画册。[1]

人物概述

不管现实中的梅花具有多少隐谕,我都执拗地认为画家的精神之光能够照亮那一片灿烂的缤纷世界。济谋没有太多的异端想象,他所具有的是梅花意象对于自身艺术感觉的缠绕。这种难以毁灭的激情一直在组织着他的艺术世界,并且让他的内心找到一个栖居之所。济谋发现了梅花,就在他内心里种植了一种虔诚,一种维持,一种神谕,一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的确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他对梅花的痴迷,尽管这种痴迷近乎于某种癫狂的状态。

梅花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或咏其风韵独特,或吟其神形俱清、圣治、优雅、美以及温情。历史上茂名的梅花画大家如王冕、金农、吴昌硕,当代画家关山月、董寿平等,其意境苍茫、厚重和博大,其构图奇警、逸趣和凌厉,永远都在产生一种无可抗拒的艺术杀伤力。无论如何,前代大帅们的辉煌,对于后代画家无疑是一种“神谕”的、“未完成”的巨大考验。

那么,济谋如何?他能够浮出那一层波光诡异的水面么?

济谋出身绘画世家,家学渊博并没让他圆了青少年时期的画家梦。然而,历史学的正途终究无法抵御歧途的梦想,他还是一头撞回书画里来了。他无法摆脱书画的深层诱惑。除了家学的诱因,他后业继续拜在大画家林锴、周沧米门下,二位前辈的梅花画作,成为当代画坛绝响,前者古拙清雅,冷逸奇绝,后者高古清奇,艳而不俗,前辈大家的笔墨体验,像一阵清风悄然滑过他的艺术感觉,从而令其迷恋不已。被焚烧的激情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遭遇了济谋。也许无须考究;但对于济谋来说,林锴,周沧米所钟爱和擅长的题材,照样为他提供了一道“神谕”的亮光。可以说,梅花的意象如同海底的冰山一样潜藏在他的感觉深处,他必须承受那种西绪福斯的精神“苦役”了。

济谋画梅,除了缘于梅花的精神品格外,被攥成一种不懈的冲动的,当然还是那种由墨块、色彩和线条跳荡出来的斑斓情绪。历史上对梅花品格的眷注,所用的词汇实在是太多了。对于任何一位具有强烈追求意识的画家来说,这些都是未曾展开的表象的皱褶。那么,济谋还能在画面上为我们留下什么呢?

在我看来,济谋画梅的笔触,多少显示出一种文人画的儒雅气息,枝干并不虬曲然而苍劲真率,甚至粗砺。他常以奔放的飞白拖干出枝,横斜拧曲,多有留白的画面让人觉得有一袭精致的清新静静地悬浮在那里。的确,我常常会在画家的作品里盘旋许久,为的是去感觉生命意象的某种晃动。梅花画如何?无论一枝梅还是一丛梅,枝干其实就是画面的骨干。它所含有的硬朗之气,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俘掠了画面的意趣空间,一直是画家的一种潜在隐隐的痛。在济谋的笔下,画老梗并不盘环缠绕,着新枝也不挺健峭拔,因而他重生在画面的构成策略。这是一位胸有成“梅”的画家,仿佛所有的梅花意象都积存在那儿,只要笔触轻点就可能滔滔倾出。整幅布局或千花万蕊,或密外见疏,都能在欹侧之间,营造出元气饱满,神形俱清的画面气氛。一幅《风雨不知寒》,画面宏大,伸延式的构图并没有层峦叠嶂的充满,意境敞阔却不刻意,心无旁骛却不虚飘。红花铁干,一种铮铮气象泫然流露,你似乎无法确定这么一个成熟的构图,究竟是从哪一处漫不经心的角落开始的,然而画家的笔触干净,不枝不蔓,点染的技巧已经被“写”的意趣所裹挟,从而保持了一种轻快的节奏。相形之下,《一枝清香伴读书》就显得老辣而凝重,一块近乎霸悍的凌石,被一枝白梅横穿而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效果令人觉得一个老态龙钟的故事正在妩媚地开场了,虽然没有如火如荼的繁茂,但是,一种暧昧未明的意义正在聚集,那块凌石下部的虚白,仿佛一个精彩的断面而被蜿蜒的写意蒸腾而出,空隙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禅机般的灵动。画面的一切由此展开:一个又一个的表意空间,似乎在相互角逐着种种想象的可能性。济谋的大部分梅花作品,都没有将画面撑满直至弥漫,足够的留白空间,除了留给人们想象的余地之外,难道不是在喻示一种“子在川上曰”的空灵和通透么?

济谋的写意梅花画,以设色居多。而对着红艳的热烈与俏丽,我觉得那里似乎隐藏了一种自信的目光,正在试图把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窥破。很快,那种意象密度如何千万匹阳光迅速登陆在画面的潮汐之中,冲刷出某中超尘的精神皈依,在饱满和充实中表现了生命的鲜活。这种感觉,我在《长与梅花同岁暮》中被撞击得尤为明显。这幅画的整体以及局部,由色彩与光影构成的视觉符号,徐徐将梅花造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