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清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清如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原文名 Qingru Chen
出生 1926年12月03日
浙江杭州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清如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著名选矿专家[1],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2] ,博士生导师,主持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的设计、建厂、设备安装、调试和投产的全过程,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在国内外首次将近似筛分理论成功地用于解决潮湿细粒煤的干法筛分问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厂,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终身成就奖"[3]

人物简历

陈清如(1926年12月3日- )浙江省杭州人,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选矿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长矿物加工工程。1948年9月考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1952年7月毕业留校,同年9月全国院系调整时调至中国矿业学院,从事选矿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1958年12月至1960年12月由国家派往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进修,专攻选矿理论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个人年表

926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46~1948年,国立英士大学(1949年并入浙江大学)电机系学习。

1948~1952年,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系学习、毕业。

1952~1956年,唐山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956~1958年,北京矿业学院煤综合利用系讲师。

1958~1960年,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进修学习。

1960~1970年,北京矿业学院煤综合利用系讲师、副主任。

1970~1978年,四川矿业学院矿山机械系讲师、副主任。

1978~1986年,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院士)。

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选矿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高级顾问;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煤炭学会名誉理事;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

中国煤炭学会选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陈清如
学校举行陈清如院士荣获国际选煤大会“终身成就奖”和“美国肯塔基上校奖”座谈会-陈清如院士发表感言

中国煤炭技术咨询委员会名誉委员;

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名誉院长;

国家洁净煤规划领导小组顾问专家组成员;

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名誉教授(1998年至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委、《煤炭学报》编委;

河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兼职教授;

《ParticulateScienceandTechnolo-gy:AnInternat。onalJournal》(美国出版)编委;

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干法选煤技术分会主席;

学术成果

学科方向:

矿物加工工程。

陈清如教授1952年7月自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矿业大学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近50年来致力于选矿理论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注重两者的结合,先后主持承担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为中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选矿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60年代初,为解决难选和极难选煤的分选,陈清如研究开发了用于末煤分选的重介质旋流器并主持建立了中国首座末煤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厂,指导设计了中国首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这两项科技成果至今仍是中国选煤的主要工艺和设备,为中国选煤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80年代初,陈清如突破了传统的精确筛分概念,创立了粒群透筛概率筛分理论,并研制了系列煤用概率分级筛,解决了潮湿细粒煤的干法深度筛分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煤矿得到广泛应用。该项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甲类)一等奖,中国专利5项,年创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选煤是解决煤烟型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但中国煤炭资源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西部缺水地区,无法采用现行耗水量大的湿法选煤方法,选煤比例仅22%,制约了洁净煤技术的发展,造成了燃煤引起的严重环境污染(如烟尘、SO?2、酸雨)和资源浪费。

80年代中期,陈清如主持研究高效脱硫降灰的干法选煤理论和技术,突破了传统的选煤理论,发明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和设备,创立了气固浓相高密度稳态流化的选煤理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厂,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技术与湿法选煤相比,投资和生产费用约为湿法选煤的一半,无环境污染,被国内外同行专家誉为选煤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洁净煤技术,尤其为缺水、严寒地区和遇水易泥化煤炭的分选开创了一种新的高效选煤方法。由于缺水是全球性的问题,该成果也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美、俄、加、日、澳等国也在作此项研究,但目前仍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该项成果已获美国及中国发明专利,1996年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甲类)一等奖[4]

陈清如教授在矿物加工工程学科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办了选矿工程研究中心,培养了15名硕士、20名博士和3名博士后。他还广泛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他对微粉煤的摩擦静电分选进行了新的开拓,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他主持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九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陈清如院士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陈清如院士四十余年来在矿物加工工程和能源、洁净煤制备科技领域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六十年代为解决难选和极难选煤的分选,主持了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建设的全过程;为解决跳汰机的大型化,指导设计和制造了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该两项科研成果至今仍是选煤生产中的关键设备。

陈清如院士于1980年以来在干法筛分领域中建立了"粒群透筛概率"的筛分理论,在物料透筛概率理论上深入地揭示了传统的及现行的精确筛分所无法解决的潮湿煤炭和煤泥堵塞筛孔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研制出具有大筛孔、大倾角和最佳筛面长度的GS型煤用概率分级筛、 QGS型煤用琴弦概率分级筛,彻底解决了潮 湿细粒煤6mm 粒级的筛分,"煤炭干式筛分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潮湿细粒级煤炭的透筛概率理论及其发展"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八项。

陈清如院士于1984年开始进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经过10余年的艰苦研究,完成了实验室基础研究,模型试验研究中试以及工业性试验研究,建立了"空气重介质稳态流化"的选矿理论。

"50~6mm粒级50t/h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系统和设备的研究"是"八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于1994年6月3日通过煤炭部和黑龙江省计委组织的联合鉴定验收,鉴定意见是:"该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厂是国内外第一座工业应用的生产厂, 该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是一项选煤乃至选矿领域中跨学科的崭新的重大研究课题,用这种干法选煤方法建设选煤厂,其投资费和生产成本均为湿法选煤技术的二分之一,无煤泥水及粉尘污染,经济效益显著。"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及分选机"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的理论及发展"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

陈清如院士目前主持的有关能源和洁净煤技术的重大课题还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0~ 200t/h大型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系统和设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细煤摩擦电选中煤与矿物质异性带电机理研究",黑龙江省科委项目"超纯煤制备优质活性炭的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三产品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形成机理和分选研究"等。

2010年,陈清如院士荣获第16届国际选煤大会"终身成就奖"和"美国肯塔基上校奖" 。

学术论著

Fine coal (6-1mm) separation in magnetically stabilized fluidized beds ;

氢氧化钠改性生物质作型煤粘结剂的研究;

振动穿流床物料流动及停留时间分布;

振动流双质量概率分级筛的动力参数分析。

陈清如
陈清如院士谈个人学术成长感悟

重大项目

时 间:1997

成果或成就: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分选理论及发展

成果或成就:煤炭干式筛分设备

时 间:1996.6-1999.12

成果或成就:150t/h台大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系统和设备("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参与的程度:负责人

时 间:1992.11-1994.6

成果或成就:50t/h 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系统和设备("八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

参与的程度:负责人

时 间:1986.6-1989.8

成果或成就:5-10t/h 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系统和设备(煤炭部重点科技项目)

参与的程度:负责人

时 间:1980.6-1982.8

成果或成就:煤用概率分级筛的研制(煤炭部重点科技项目)

参与的程度:负责人

时 间:1983.6-1986.1

成果或成就:煤用概率分级筛系列化("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参与的程度:负责人

专著论文

陈清如

出版或发表时间:2000

著作或论文名称:中国西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战略的思考

出版机构或刊物: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出版或发表时间:2000

著作或论文名称:中国西部煤炭资源利用的对策

出版机构或刊物:国家自然基金委关于西部矿物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

出版或发表时间:2000

著作或论文名称:煤烟型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出版机构或刊物: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9

著作或论文名称: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发展现状与进展

出版机构或刊物:煤炭科技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9

著作或论文名称:煤粉电厂炉前摩擦电选技术

出版机构或刊物:第二届洁净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8

著作或论文名称:谈治理中国煤型大气污染的对策

出版机构或刊物:中国矿业大学首届环保学术会议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8

著作或论文名称:从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发展看煤烟型大气污染的防治

出版机构或刊物:中国煤炭学会选煤专业委员会98学术年会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8

著作或论文名称: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出版机构或刊物:中国煤炭学会四届三次全体理事会暨98年学术年会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8

著作或论文名称:谈治理中国煤烟型大气污染的对策

出版机构或刊物:煤炭企业管理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8

著作或论文名称: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

出版机构或刊物:煤矿现代化

陈清如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一生与煤相伴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7

著作或论文名称:大力发展高效的干法选煤新技术

出版机构或刊物:首届洁净煤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7

著作或论文名称:振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的研究

出版机构或刊物:中国颗粒学会首届年会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2

著作或论文名称:模拟概率筛性能合适的相关关系

出版机构或刊物:选矿杂志

国 别:美国

出版或发表时间:1994.8

著作或论文名称:筛分和重选理论及其应用的新进展

出版机构或刊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国 别:中国

出版或发表时间:1979.6

著作或论文名称:选煤机械

出版机构或刊物:煤炭工业出版社

国 别:中国

人物生平

陈清如教授1952年7月自唐山交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矿业大学进行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来致力于选矿理论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注重两者的结合,先后主持承担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为中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选矿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60年代初,为解决难选和极难选煤的分选,陈清如研究开发了用于末煤分选的重介质旋流器并主持建立了中国首座末煤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厂,指导设计了中国首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这两项科技成果至今仍是中国选煤的主要工艺和设备,为中国选煤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80年代初,陈清如突破了传统的精确筛分概念,创立了粒群透筛概率筛分理论,并研制了系列煤用概率分级筛,解决了潮湿细粒煤的干法深度筛分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煤矿得到广泛应用。该项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甲类)一等奖,中国专利5项,年创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选煤是解决煤烟型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但中国煤炭资源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西部缺水地区,无法采用现行耗水量大的湿法选煤方法,选煤比例仅22%,制约了洁净煤技术的发展,造成了燃煤引起的严重环境污染(如烟尘、 SO?2、酸雨)和资源浪费。为此,80年代中期,陈清如主持研究高效脱硫降灰的干法选煤理论和技术,突破了传统的选煤理论,发明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和设备,创立了气固浓相高密度稳态流化的选煤理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厂,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技术与湿法选煤相比,投资和生产费用约为湿法选煤的一半,无环境污染,被国内外同行专家誉为选煤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洁净煤技术,尤其为缺水、严寒地区和遇水易泥化煤炭的分选开创了一种新的高效选煤方法。由于缺水是全球性的问题,该成果也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美、俄、加、日、澳等国也在作此项研究,但目前仍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该项成果已获美国及中国发明专利,1996年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甲类)一等奖。

陈清如从周延波董事长手中接过名誉院长聘书

陈清如教授在矿物加工工程学科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办了选矿工程研究中心,培养了15 名硕士、20名博士和3名博士后。他还广泛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他对微粉煤的摩擦静电分选进行了新的开拓,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他主持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九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陈清如院士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陈清如院士四十余年来在矿物加工工程和能源、洁净煤制备科技领域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六十年代为解决难选和极难选煤的分选,主持了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建设的全过程;为解决跳汰机的大型化,指导设计和制造了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该两项科研成果至今仍是选煤生产中的关键设备。

陈清如院士于1980年以来在干法筛分领域中建立了"粒群透筛概率"的筛分理论,在物料透筛概率理论上深入地揭示了传统的及现行的精确筛分所无法解决的潮湿煤炭和煤泥堵塞筛孔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研制出具有大筛孔、大倾角和最佳筛面长度的GS型煤用概率分级筛、 QGS型煤用琴弦概率分级筛,彻底解决了潮 湿细粒煤6mm 粒级的筛分,"煤炭干式筛分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潮湿细粒级煤炭的透筛概率理论及其发展"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八项。

陈清如院士于1984 年开始进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经过10余年的艰苦研究,完成了实验室基础研究,模型试验研究中试以及工业性试验研究,建立了 "空气重介质稳态流化"的选矿理论。"50~6mm粒级50t/h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系统和设备的研究"是"八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于1994年6月3日通过煤炭部和黑龙江省计委组织的联合鉴定验收,鉴定意见是:"该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厂是国内外第一座工业应用的生产厂,该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是一项选煤乃至选矿领域中跨学科的崭新的重大研究课题,用这种干法选煤方法建设选煤厂,其投资费和生产成本均为湿法选煤技术的二分之一,无煤泥水及粉尘污染,经济效益显著。"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及分选机"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的理论及发展"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

陈清如院士目前主持的有关能源和洁净煤技术的重大课题还有:"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00~ 200t/h大型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系统和设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细煤摩擦电选中煤与矿物质异性带电机理研究",黑龙江省科委项目"超纯煤制备优质活性炭的研究",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三产品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形成机理和分选研究" 等。

陈清如院士取得突出成就,主要有6大因素

陈清如院士是著名的矿物加工工程专家。先生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60年来一直致力于煤炭分选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与开发,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在业界被誉为“干法选煤之父”。

纵观陈清如60多年的治学道路,其学术思想和特点可概括为:始终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论研究。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严格遵守科学研究的程序。严谨治学,刻苦攻关。确定科研项目时具有前瞻性,考虑煤炭工业发展长远、战略性的关键问题进行开创性的研究。

通过对资料的梳理和研究可以看出,陈清如之所以能在矿物加工学科取得突出的成就,主要有下列因素:

1、良好的教育背景

从小学到进入大学,陈清如虽然生活在内忧外患、战乱频仍的年代,但他的长辈总是在每一个阶段都为他提供了尽可能良好的学校,为他提供接受较好教育的机会。

陈清如
陈清如院士取得突出成就,主要有6大因素

2、视野开阔,瞄准学科前沿

20世纪50年代末,他曾到苏联留学,60年代初曾到日本实地考察,70年代初曾参加中国引进外国先进选矿设备的谈判,从而使它的学识、经历、视野和思想超过了同代人。

3、勇于创新,敢于挑战

陈院士敢于挑战世界性难题,研究成果发挥作用的领域较广。科研的道路是十分艰辛的,而且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灵魂。陈清如认为,创新的能力既包括动脑,也包括动手,是思维、想象、观察、分析和实践等多种能力的综合。陈清如一生从事的研究都是世界难题,他敢于挑战发达国家都没有解决的难题。毕生从事煤炭的洗选加工研究,研究方向明确,始终如一,持之以恒,使得他的研究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

4、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陈清如院士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一线。他一方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一方面十分重视实践。他认为,真知灼见要靠身体力行的实践才能得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一切新思想,新课题都来自于实践。实践是一个学习、总结、再学习、再总结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接触实际,才能获得新的认知,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他的研究选题都来自于生产实践,是阻碍国家经济建设而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他把理论研究成果再放到生产实践中检验和不断完善,创造了“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研究-工业性试验研究-工业生产”严格的应用科学研究体系。

5、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青年时期他酷爱读书,苏联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人最重要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伟大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此语成为陈清如毕生的座右铭。陈清如认为,有责任心的人对事业会有强烈的使命感,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充分的释放,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应该主动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正是有了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才有不断提高科研能力的动力,才使得陈清如不断创造新业绩。自从把矿物加工确定为终生的研究方向后,他就把不断提高矿物加工的水平作为工作目标,并对此充满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6、注重学术梯队建设,精心培养年轻人

陈清如深切地认识到,事业要一代代传承,科研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尤其是大项目,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作为学科带头人,必须要为人正派,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建设好学术团队,在团队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他先后培养了50多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尤其是煤炭行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技人才,为矿物加工学科培养了一批接班人。 在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保障。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煤炭是中国基础的和主要的能源。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益,采用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使煤炭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陈清如的愿望和期待。

荣誉称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陈清如
陈清如院士接受校新闻中心采访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多次承担国际学术会议的执行主席[6];

世界上著名的Baron名人录(Baron'sWho'sWho)列为1995~1996年度的名人。

人物评价

矿物加工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选矿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主持建立了采用重介质旋流器的末煤选煤厂,解决了中国难选和极难选煤的分选;指导设计了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解决了中国跳汰选煤机的大型化;建立了粒群透筛概率理论,研制成功煤用概率分级筛系列设备,解决了潮湿细粒煤的干法筛分,在中国煤矿得到普遍应用,经济效益显著;成功地创建了空气重介质稳定流态化的选矿理论和技术,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干法选煤厂。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煤炭干式筛分设备"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方法和分选机"获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著作9本。

视频

矿大陈清如院士

著名选矿专家陈清如30S宣传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