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潭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不达成功誓不休”)
 
行 1: 行 1:
 不 成功 誓不休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陈潭秋'''
 +
| 圖像    = [[File:陈潭秋4.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1a1f798b880552d7.jpg?size=295x419 原图链接]]]
 +
| 出生日期 =1896年1月-1943年9月27
 +
| 國籍    =中国
 +
| 民族    = 汉族
 +
| 職業    =无产阶级革命家
 +
| 知名作品 = 创建中国共产党 、中共一大代表 、中共武汉地区领导人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
 +
== '''简介''' ==
 +
 
 +
陈潭秋(1896年1月-1943年9月27),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回武汉后先后任中共武汉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1923年2月发动与领导了武汉各工团学生组织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杀害,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
 
 +
== '''人物生平''' ==
 +
 
 +
陈潭秋,原名陈澄,潭秋为其字,1896年1月出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书香之家。他祖父陈畴中过举人,终生在乡间教书,是当地名流。父亲陈厚怙,一生守田躬耕;母亲龚莲馨,操持家务。陈潭秋兄弟姐妹共十人,八男二女,他排行第七。由于父亲多病,兄弟姐妹多在上学,所以父辈家道中落,但还有能力供他上新式小学,并到武昌入省立一中,到他和八弟陈荫林大学毕业时,家中田地已所剩无几了。陈潭秋的五哥陈树三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曾在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任职,后不幸逝世。陈树三十分关心陈潭秋的学业和成长,亲手将潭秋头上的长辫子剪去,送他到族办的聚星学校读书,并且再三教育弟弟,不要死读书,要善观察,勤思考。陈树三常给陈潭秋讲些革命故事,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清政府压榨人民的罪行,讲同盟会的革命主张和革命志士的斗争生涯,使潭秋从小便受到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萌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意识。陈树三还对陈潭秋说:"你的名字叫陈澄,就是要澄清浑浊世界的意思,你长大后,要努力去澄清这个世道。"
 +
 
 +
陈潭秋自小读书勤奋,文思敏捷,在小学就一直是优等生,为本班同学所赞许。濮阳孙啸千在聚星任教时,对潭秋和荫林奖励备至。这位先生离开聚星时还将潭秋和荫林两兄弟带到自己家乡的学校,免费就读。
 +
 
 +
1912年,陈潭秋离开黄冈,来到省城武昌,入省立一中读书。
 +
 
 +
1914年他进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1916年又考入高等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在中学和大学期间,陈潭秋酷爱文学,精英语,同时也以校内的足球健将和长跑能手著称。
 +
 
 +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他是游行的带头人,并被推选为武汉学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联络各地学联。
 +
 
 +
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并经董必武介绍,他在思想上接受了共产主义。同年秋大学毕业后,他担任了湖北人民通讯社记者,并到董必武主持的武汉中学兼任英语教员,该校后来成为了湖北建党的发源地。
 +
 
 +
1920年秋,董必武在武昌抚院街寓所里秘密召集陈潭秋等人,发起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组,随后又建立了半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S.Y.)。
 +
 
 +
1921年7月,陈潭秋同董必武一起去上海参加中共成立的"一大",会后在中共武汉区委分管组织。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到女子师范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的管教,主张剪发、读新书。女师学潮中的骨干徐全直随后参加了共产党,并与陈潭秋相爱成为夫妻。
 +
 
 +
1923年京汉铁路发生了"二七"大罢工,陈潭秋是组织者之一,事后遭通缉,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
 +
 
 +
1924年秋潜回武汉,组建中共武汉地委并担负领导。
 +
 
 +
1927年7月武汉政府反共,陈潭秋因身份暴露转赴江西任省委书记,秘密配合南昌起义。
 +
 
 +
翌年他调任顺直省委(北方局)任组织部长,后曾到中央组织部协助周恩来工作。
 +
 
 +
1930年又到沈阳任满洲省委书记。他到哈尔滨布置工作时被捕并受刑,坚不吐实,关押两年后获释。
 +
 
 +
出狱回上海后,于1933年转移到中央苏区。他的妻子徐全直因分娩未能同行,随后被捕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
 
 +
陈潭秋到苏区后任福建省委书记,又转任中央临时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长)。在反"围剿"斗争中筹足了军粮,保证了部队供应。
 +
 
 +
1934年秋红军长征后,他留下来任中央分局委员,翌年初率一部突围到闽西,途中作战负伤,赴上海治疗。
 +
 
 +
1935年8月又去苏联,入列宁学院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
 
 +
1939年夏回延安途中,在新疆接替邓发担任中共驻新代表和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
 +
 
 +
1939年6月,从莫斯科回国的陈潭秋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化名徐杰。秋天,陈潭秋主持新兵营的野营训练,至此,陈潭秋与王韵雪相识。
 +
 
 +
1942年2月,陈潭秋与王韵雪结婚。9月17日盛世才派他的卫戍队以"请客"为名将陈潭秋、毛泽民等5人软禁起来。
 +
 
 +
1943年2月7日,陈潭秋被投入监狱,受尽各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9月27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被盛世才秘密杀害。陈潭秋遇害之时,他与王韵雪的儿子才只有两个多月。陈潭秋给他起个小名,叫"纤纤"(陈楚三)。1944年冬,其余家属及20几个孩子也被投入监狱,此时王韵雪才知道陈潭秋已经牺牲了。
 +
 
 +
被捕前后
 +
 
 +
1939年9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他同新疆军阀盛世才进行了灵活巧妙的斗争。当盛世才公开走上反苏反共道路后,1942年夏,党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撤离。陈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后一批,表示:"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
 +
 
 +
1942年9月17日,陈潭秋被软禁。1943年2月7日,陈潭秋被投入监狱,敌人对陈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脱党"。陈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
 +
 
 +
 
 +
== '''人物轶事''' ==
 +
 
 +
一九二九年四月,陈潭秋同志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亲临邢台。在邢台城西郭庄张信卿家召开了直南党的扩大会议,建立了邢台中心县委。这次会议,是直南党的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对于大革命失败后直南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
知难而进
 +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北方的反动军阀与蒋介石遥相呼应,奉系军阀张作霖于四月二十八日杀害了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等共产党人,致使邢台党组织与北方区失掉了联系。同年六月,武装农民占领邢台城。没几天,阎锡山派晋军芦丰年师攻占了邢台城,镇压了我党领导的武装农民反军阀的斗争,捣毁了"冀南武装农民运动办事处",通缉邢台党和农民运动的负责人,使革命处于低潮。
 +
 
 +
一九二八年,国民党鹿钟麟部程希贤师进驻邢台城,建立国民党区、县党部和国民党政府,成立反动的工会、农会、商会等组织,大量吸收地主、豪绅、地痞、流氓参加国民党。随军的国民党"战地常务指导委员会",举办国民党员登记,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在白色恐怖下,邢台临时地委书记沈国华对革命失掉信心,叛离党组织,到磁县国民党的报社当了编辑。组织委员何子箴、负责工运的赵西山以及张怀昆、王玉宾等跨党分子(当时允许既加入共产党,也加入国民党)参加了国民党员的登记,使直南地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正如一九二九年三月省委党刊《出路》第八期上发表的和斋的《我对直南党的观察和我的觉悟》一文中指出的那样:"邢台是直南党的发源地,当时还剩有一个同志,一样的找不到团体。其它地方不用说。同志呢?有的阔了,当国民党指委去了;有的正在运动什么局长;有的犯了恶化嫌疑,进不了国民党的门,正在家里垂头丧气倒霉哩!这时我才知道直南老早已和省委断绝了关系,并连份通告也没接到过。
 +
 
 +
"实在说,直南同志在这一年来,完全是深山野人。七月扩大会闭会后,京津同志们闹得那样有味,直南同志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见到那次决议案的找不到几个人。全国同志已经本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干起来了,可是直南呢?大名、濮阳一带连决议案也还没有见到哩!"
 +
 
 +
一九二八年秋,中共中央特派员刘少奇、陈潭秋、韩连会到天津整顿北方党组织,代行省委职权。在一次"惠、邵、潭"座谈会上,陈潭秋同志针对直南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状况明确指出:"直南一向与省委关系不好,有时与豫省委接头,几次报告都无甚工作。最近始派一人去,邢台只一、二同志,拟从此树立中心工作。"省委先后派朱林森、冯温等人到邢开展工作,由于环境恶劣,难以打开局面,成效甚微。因此,于一九二九年四月。在省委农民部长郝德玉陪同下,陈潭秋同志亲自来邢台开辟工作。
 +
 
 +
开拓局面
 +
陈潭秋同志来到邢台后,与当时正在邢台开展工作的冯温取得联系,住在邢台火车站东边的小旅店里,听取了冯温的工作汇报,他充分利用冯温所提供的线索和条件,深入地开展了群众工作。一是广泛地接触群众,他所接触的人员中,有皮毛工人、农民、商人、学生、教员等,和他们促膝相谈,了解他们的境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情他们的疾苦,很快就交结了一大群朋友。二是听取多方面的情况。他不仅倾听正面意见,还多方听取反面意见;他不仅广泛接触群众,而且还利用种种条件接触官方人员。三是调动和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西郭庄张信卿的老父亲,是个天主教信奉者,陈潭秋同志耐心地向他讲解共产党的政策,谈到共产党要拯救广大贫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时,这位老先生精神大振,说这是和他信奉的天主教义完全一致的,于是二人遂结为忘年至友,并硬把陈潭秋同志接住他家去住,致使西郭庄成为直南革命的大本营。陈潭秋同志由于深入群众,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对邢台一带的情况了如指掌。比如阎系军阀开赴河南途经邢台时,向邢台县要米七百担,草二百万斤,杂粮三百担,马二百匹,捐款三万元等等。以及邢台一带广大贫苦农民家破人亡,民不聊生,迫切要求改变这一现状的情况等。
 +
 
 +
陈潭秋同志掌握了一些情况后,找冯温谈了话,讲明要召开直南党的扩大会议,建立直南党的领导机关-一中共邢台中心县委,并责成冯温着手筹备。冯温准备就绪以后,即安排邢台四师党员学生王邦彦到南和、磁县、大名等县通知参加会议的代表,会议确定在邢台城西郭庄张信卿家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汇报了各县的情况,接着陈潭秋同志讲了"六大"的主要精神和"六大"以后的形势,然后根据"六大"决议精神提出了直南党的几项任务:(一)在党内反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问题。(二)恢复整顿原有党、团组织,大力发展新的组织,原则上参加国民党登记的统统不要,但经我党允许,作为反奸而打入国民党内部的除外。(三)积极领导群众的自发斗争,如各式各样的抗捐抗税和反军阀斗争,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党团组织和工会、农协会等群众组织。(四)注意团结中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针对各县在汇报群众自发斗争中,贫、雇农伤害中农利益的现象,陈潭秋同志反复强调要团结中农。他指出:"'六大'决议已把农村土地革命的路线明确了,地主、豪绅是主要的敌人,贫农、雇农是土地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农是同盟者,他们在抗捐抗税斗争中还是积极的。如果不团结中农,对于革命斗争的发展是不利的。"省委农民部长郝德玉也在会议上讲了话,会议开了一夜。最后,陈潭秋同志让冯温将会议的情况写成决议,并明确冯温(当时化名张振邦)担任邢台中心县委书记。冯温将陈潭秋同志的讲话内容进行整理,油印发至各县。会后,相继调喻屏、刘大风、刘峰、王文田、王振山等人到邢台中心县委工作。各县有了统一领导,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
 
 +
稳步前进
 +
邢台中心县委成立后,机关开始设在南门内西顺城街路北一家木匠铺内,后来搬到城西南二三里的南瓦窑村,在村里开一面坊作掩护。在陈潭秋同志的关怀和指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
一是协调和领导各县工作。中心县委成立后,不断派人到各县指导工作,并多次召开各县委书记联席会议布置工作。如一九三O年二月在邢台驴夫营街召开的一次会议,省委派人参加了会议,明确指出各县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要不断在人民群众中宣传党的政策,揭露敌人的反革命罪行,采取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有利时机打击敌人。
 +
 
 +
二是组织学潮。主要是在邢台城附近的直隶四师、三女师、十二中、邢台县一高、二高的学生和教师中发现进步分子,宣传革命思想,揭露国民党反动面目,组织以进步分子为骨干的学生会。在学生会的领导下开展罢课、游行示威等学潮。通过活动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入团,建立和发展党团组织。
 +
 
 +
三是建立农民协会。在农村主要是扎根于贫雇农,进行反对地主剥削、反对新军阀混战的宣传。城东祝村刘万善在本村建立起直南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并选派杨少祖、姚聚堂二人为代表,参加了省委在天津召开的会议。紧接着,农民协会在直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发展到二百多个。
 +
 
 +
四是开展兵运工作。邢台中心县委选派党员王卓如、赵子云到驻邢晋军开展兵运工作。其任务是在部队中通过结交朋友、拉关系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待时机成熟后组织兵变,把部队拉出来组织红军游击队。
 +
 
 +
五是争取红枪会工作。邢台中心县委派刘汉生、胡震二同志跋山涉水,到邢台县山区将军墓、浆水一带与红枪会的头目取得联系,争取这些武装力量为我党的革命斗争服务。
 +
 
 +
由于邢台中心县委积极领导直南地区广大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使邢台、隆平、任县、南和、大名、肥乡、磁县、濮阳、南乐等县的党组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党员发展到五百多名,扭转了直南革命斗争濒将灭亡的危局,在王十余县点燃了革命的星屋之火。这些星星之火,终于汇成了全国的燎原大火,烧毁了旧世界,迎来了新中国。
 +
 
 +
== '''纪念''' ==
 +
 
 +
陈潭秋故居位于湖北黄冈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建于清清光绪二十二年(1866),一进二重,面阔五间,面积约280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
 +
 
 +
1928年春房屋被国民党反动派全部烧毁。为了更好地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1980年6月修建故居纪念馆(现简称故居公园)。同年7月7日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馆,陈潭秋故居居室为原黄冈县政府仿原貌复建。20多年来,该馆经 断的扩建,已初具规模。现有青砖瓦房"明5暗10两幢,青砖楼一幢两层,另有接待室3间。故居前,陈潭秋全身铜像一座,水塘一口6亩,周围坪地80亩,连接106国道的故居大道(水泥路面)一条。
 +
 
 +
还有一处在武汉,靠着户部巷,具体地址在武昌都府堤20号。1983年,对故居大修,建 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在二楼复原了陈潭秋夫妇卧室,布置了"陈潭秋革命活动陈列"。此处也是中共"五大"的会址(1927.4.27-1927.5.9召开),毛主席和杨开慧在武汉居住地方和开展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原址也在附件,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里写出的。以上三处都是免费参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曾特地去瞻仰,感慨良多,希望武汉各大中小学校多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不可一日懈怠!
 +
 
 +
== '''人物评价''' ==
 +
 
 +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来自学堂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中间,虽出现过毛泽东这样的军队统帅,却只有一人以战士之勇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那就是来自武汉的代表陈潭秋。这位中英文俱佳的才子,当初在绿茵场上身形矫健的记者,有着铁一般的意志,最后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从建党到牺牲,陈潭秋历任华中、东南、华北、东北、华南和西北党的负责人。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代表们因不知其牺牲噩耗,仍选他为中央委员,其 绩始终为党内同志怀念。
 +
 
 +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於 2019年2月22日 (五) 20:08 的修訂

陳潭秋
陳潭秋4.jpg
出生 1896年1月-1943年9月27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職業 無產階級革命家
知名作品 創建中國共產黨 、中共一大代表 、中共武漢地區領導人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簡介

陳潭秋(1896年1月-1943年9月27),名澄,字雲先,號潭秋,湖北黃岡縣(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陳策樓人。無產階級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劉伯垂等7人創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1921年創辦湖北人民通訊社,任社長。7月,陳潭秋與董必武參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回武漢後先後任中共武漢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負責人,1923年2月發動與領導了武漢各工團學生組織支援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鬥爭。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殺害,壯烈犧牲於天山腳下。

人物生平

陳潭秋,原名陳澄,潭秋為其字,1896年1月出生於湖北黃岡縣一個書香之家。他祖父陳疇中過舉人,終生在鄉間教書,是當地名流。父親陳厚怙,一生守田躬耕;母親龔蓮馨,操持家務。陳潭秋兄弟姐妹共十人,八男二女,他排行第七。由於父親多病,兄弟姐妹多在上學,所以父輩家道中落,但還有能力供他上新式小學,併到武昌入省立一中,到他和八弟陳蔭林大學畢業時,家中田地已所剩無幾了。陳潭秋的五哥陳樹三是同盟會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曾在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任職,後不幸逝世。陳樹三十分關心陳潭秋的學業和成長,親手將潭秋頭上的長辮子剪去,送他到族辦的聚星學校讀書,並且再三教育弟弟,不要死讀書,要善觀察,勤思考。陳樹三常給陳潭秋講些革命故事,講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和清政府壓榨人民的罪行,講同盟會的革命主張和革命志士的鬥爭生涯,使潭秋從小便受到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薰陶,萌發了反帝反封建的意識。陳樹三還對陳潭秋說:"你的名字叫陳澄,就是要澄清渾濁世界的意思,你長大後,要努力去澄清這個世道。"

陳潭秋自小讀書勤奮,文思敏捷,在小學就一直是優等生,為本班同學所讚許。濮陽孫嘯千在聚星任教時,對潭秋和蔭林獎勵備至。這位先生離開聚星時還將潭秋和蔭林兩兄弟帶到自己家鄉的學校,免費就讀。

1912年,陳潭秋離開黃岡,來到省城武昌,入省立一中讀書。

1914年他進入武昌中華大學補習,1916年又考入高等師範學院(武漢大學前身)英語部。在中學和大學期間,陳潭秋酷愛文學,精英語,同時也以校內的足球健將和長跑能手著稱。

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他是遊行的帶頭人,並被推選為武漢學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聯絡各地學聯。

通過閱讀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誌,並經董必武介紹,他在思想上接受了共產主義。同年秋大學畢業後,他擔任了湖北人民通訊社記者,併到董必武主持的武漢中學兼任英語教員,該校後來成為了湖北建黨的發源地。

1920年秋,董必武在武昌撫院街寓所里秘密召集陳潭秋等人,發起成立了共產主義研究組,隨後又建立了半公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S.Y.)。

1921年7月,陳潭秋同董必武一起去上海參加中共成立的"一大",會後在中共武漢區委分管組織。他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到女子師範發動學生反對封建式的管教,主張剪髮、讀新書。女師學潮中的骨幹徐全直隨後參加了共產黨,並與陳潭秋相愛成為夫妻。

1923年京漢鐵路發生了"二七"大罷工,陳潭秋是組織者之一,事後遭通緝,轉赴安源從事職工教育。

1924年秋潛回武漢,組建中共武漢地委並擔負領導。

1927年7月武漢政府反共,陳潭秋因身份暴露轉赴江西任省委書記,秘密配合南昌起義。

翌年他調任順直省委(北方局)任組織部長,後曾到中央組織部協助周恩來工作。

1930年又到瀋陽任滿洲省委書記。他到哈爾濱布置工作時被捕並受刑,堅不吐實,關押兩年後獲釋。

出獄回上海後,於1933年轉移到中央蘇區。他的妻子徐全直因分娩未能同行,隨後被捕就義於南京雨花台。

陳潭秋到蘇區後任福建省委書記,又轉任中央臨時政府糧食人民委員(部長)。在反"圍剿"鬥爭中籌足了軍糧,保證了部隊供應。

1934年秋紅軍長征後,他留下來任中央分局委員,翌年初率一部突圍到閩西,途中作戰負傷,赴上海治療。

1935年8月又去蘇聯,入列寧學院並參加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工作。

1939年夏回延安途中,在新疆接替鄧發擔任中共駐新代表和八路軍辦事處負責人。

1939年6月,從莫斯科回國的陳潭秋被任命為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化名徐傑。秋天,陳潭秋主持新兵營的野營訓練,至此,陳潭秋與王韻雪相識。

1942年2月,陳潭秋與王韻雪結婚。9月17日盛世才派他的衛戍隊以"請客"為名將陳潭秋、毛澤民等5人軟禁起來。

1943年2月7日,陳潭秋被投入監獄,受盡各種酷刑,始終堅貞不屈。9月27日,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被盛世才秘密殺害。陳潭秋遇害之時,他與王韻雪的兒子才只有兩個多月。陳潭秋給他起個小名,叫"纖纖"(陳楚三)。1944年冬,其餘家屬及20幾個孩子也被投入監獄,此時王韻雪才知道陳潭秋已經犧牲了。

被捕前後

1939年9月,陳潭秋奉命回國,任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和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負責人。他同新疆軍閥盛世才進行了靈活巧妙的鬥爭。當盛世才公開走上反蘇反共道路後,1942年夏,黨中央同意在新疆工作的共產黨員全部撤離。陳潭秋把自己列入最後一批,表示:"只要還有一個同志,我就不能走。"

1942年9月17日,陳潭秋被軟禁。1943年2月7日,陳潭秋被投入監獄,敵人對陳潭秋施以酷刑,逼迫他"脫黨"。陳潭秋拒不屈服。1943年9月27日,陳潭秋被秘密殺害於獄中,時年47歲。


人物軼事

一九二九年四月,陳潭秋同志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親臨邢台。在邢台城西郭莊張信卿家召開了直南黨的擴大會議,建立了邢台中心縣委。這次會議,是直南黨的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轉折點。對於大革命失敗後直南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知難而進 一九二七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北方的反動軍閥與蔣介石遙相呼應,奉系軍閥張作霖於四月二十八日殺害了北方區委書記李大釗等共產黨人,致使邢台黨組織與北方區失掉了聯繫。同年六月,武裝農民占領邢台城。沒幾天,閻錫山派晉軍蘆豐年師攻占了邢台城,鎮壓了我黨領導的武裝農民反軍閥的鬥爭,搗毀了"冀南武裝農民運動辦事處",通緝邢台黨和農民運動的負責人,使革命處於低潮。

一九二八年,國民黨鹿鍾麟部程希賢師進駐邢台城,建立國民黨區、縣黨部和國民黨政府,成立反動的工會、農會、商會等組織,大量吸收地主、豪紳、地痞、流氓參加國民黨。隨軍的國民黨"戰地常務指導委員會",舉辦國民黨員登記,到處捕殺共產黨員和愛國青年。在白色恐怖下,邢台臨時地委書記沈國華對革命失掉信心,叛離黨組織,到磁縣國民黨的報社當了編輯。組織委員何子箴、負責工運的趙西山以及張懷昆、王玉賓等跨黨分子(當時允許既加入共產黨,也加入國民黨)參加了國民黨員的登記,使直南地區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正如一九二九年三月省委黨刊《出路》第八期上發表的和齋的《我對直南黨的觀察和我的覺悟》一文中指出的那樣:"邢台是直南黨的發源地,當時還剩有一個同志,一樣的找不到團體。其它地方不用說。同志呢?有的闊了,當國民黨指委去了;有的正在運動什麼局長;有的犯了惡化嫌疑,進不了國民黨的門,正在家裡垂頭喪氣倒霉哩!這時我才知道直南老早已和省委斷絕了關係,並連份通告也沒接到過。

"實在說,直南同志在這一年來,完全是深山野人。七月擴大會閉會後,京津同志們鬧得那樣有味,直南同志根本不知道這回事。見到那次決議案的找不到幾個人。全國同志已經本着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精神幹起來了,可是直南呢?大名、濮陽一帶連決議案也還沒有見到哩!"

一九二八年秋,中共中央特派員劉少奇、陳潭秋、韓連會到天津整頓北方黨組織,代行省委職權。在一次"惠、邵、潭"座談會上,陳潭秋同志針對直南的政治形勢和黨的狀況明確指出:"直南一向與省委關係不好,有時與豫省委接頭,幾次報告都無甚工作。最近始派一人去,邢台只一、二同志,擬從此樹立中心工作。"省委先後派朱林森、馮溫等人到邢開展工作,由於環境惡劣,難以打開局面,成效甚微。因此,於一九二九年四月。在省委農民部長郝德玉陪同下,陳潭秋同志親自來邢台開闢工作。

開拓局面 陳潭秋同志來到邢台後,與當時正在邢台開展工作的馮溫取得聯繫,住在邢台火車站東邊的小旅店裡,聽取了馮溫的工作匯報,他充分利用馮溫所提供的線索和條件,深入地開展了群眾工作。一是廣泛地接觸群眾,他所接觸的人員中,有皮毛工人、農民、商人、學生、教員等,和他們促膝相談,了解他們的境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同情他們的疾苦,很快就交結了一大群朋友。二是聽取多方面的情況。他不僅傾聽正面意見,還多方聽取反面意見;他不僅廣泛接觸群眾,而且還利用種種條件接觸官方人員。三是調動和利用一切積極因素。西郭莊張信卿的老父親,是個天主教信奉者,陳潭秋同志耐心地向他講解共產黨的政策,談到共產黨要拯救廣大貧苦大眾於水深火熱之中時,這位老先生精神大振,說這是和他信奉的天主教義完全一致的,於是二人遂結為忘年至友,並硬把陳潭秋同志接住他家去住,致使西郭莊成為直南革命的大本營。陳潭秋同志由於深入群眾,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就對邢台一帶的情況了如指掌。比如閻系軍閥開赴河南途經邢台時,向邢台縣要米七百擔,草二百萬斤,雜糧三百擔,馬二百匹,捐款三萬元等等。以及邢台一帶廣大貧苦農民家破人亡,民不聊生,迫切要求改變這一現狀的情況等。

陳潭秋同志掌握了一些情況後,找馮溫談了話,講明要召開直南黨的擴大會議,建立直南黨的領導機關-一中共邢台中心縣委,並責成馮溫着手籌備。馮溫準備就緒以後,即安排邢台四師黨員學生王邦彥到南和、磁縣、大名等縣通知參加會議的代表,會議確定在邢台城西郭莊張信卿家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匯報了各縣的情況,接着陳潭秋同志講了"六大"的主要精神和"六大"以後的形勢,然後根據"六大"決議精神提出了直南黨的幾項任務:(一)在黨內反對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問題。(二)恢復整頓原有黨、團組織,大力發展新的組織,原則上參加國民黨登記的統統不要,但經我黨允許,作為反奸而打入國民黨內部的除外。(三)積極領導群眾的自發鬥爭,如各式各樣的抗捐抗稅和反軍閥鬥爭,在鬥爭中發展壯大黨團組織和工會、農協會等群眾組織。(四)注意團結中農和城市小資產階級。針對各縣在匯報群眾自發鬥爭中,貧、僱農傷害中農利益的現象,陳潭秋同志反覆強調要團結中農。他指出:"'六大'決議已把農村土地革命的路線明確了,地主、豪紳是主要的敵人,貧農、僱農是土地革命的主要力量,中農是同盟者,他們在抗捐抗稅鬥爭中還是積極的。如果不團結中農,對於革命鬥爭的發展是不利的。"省委農民部長郝德玉也在會議上講了話,會議開了一夜。最後,陳潭秋同志讓馮溫將會議的情況寫成決議,並明確馮溫(當時化名張振邦)擔任邢台中心縣委書記。馮溫將陳潭秋同志的講話內容進行整理,油印發至各縣。會後,相繼調喻屏、劉大風、劉峰、王文田、王振山等人到邢台中心縣委工作。各縣有了統一領導,很快就打開了局面。

穩步前進 邢台中心縣委成立後,機關開始設在南門內西順城街路北一家木匠鋪內,後來搬到城西南二三里的南瓦窯村,在村里開一麵坊作掩護。在陳潭秋同志的關懷和指導下,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協調和領導各縣工作。中心縣委成立後,不斷派人到各縣指導工作,並多次召開各縣委書記聯席會議布置工作。如一九三O年二月在邢台驢夫營街召開的一次會議,省委派人參加了會議,明確指出各縣黨組織的主要任務是:要不斷在人民群眾中宣傳黨的政策,揭露敵人的反革命罪行,採取合法鬥爭和非法鬥爭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有利時機打擊敵人。

二是組織學潮。主要是在邢台城附近的直隸四師、三女師、十二中、邢台縣一高、二高的學生和教師中發現進步分子,宣傳革命思想,揭露國民黨反動面目,組織以進步分子為骨幹的學生會。在學生會的領導下開展罷課、遊行示威等學潮。通過活動吸收先進分子入黨、入團,建立和發展黨團組織。

三是建立農民協會。在農村主要是紮根於貧僱農,進行反對地主剝削、反對新軍閥混戰的宣傳。城東祝村劉萬善在本村建立起直南的第一個農民協會,並選派楊少祖、姚聚堂二人為代表,參加了省委在天津召開的會議。緊接着,農民協會在直南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發展到二百多個。

四是開展兵運工作。邢台中心縣委選派黨員王卓如、趙子云到駐邢晉軍開展兵運工作。其任務是在部隊中通過結交朋友、拉關係廣泛宣傳黨的政策,待時機成熟後組織兵變,把部隊拉出來組織紅軍游擊隊。

五是爭取紅槍會工作。邢台中心縣委派劉漢生、胡震二同志跋山涉水,到邢台縣山區將軍墓、漿水一帶與紅槍會的頭目取得聯繫,爭取這些武裝力量為我黨的革命鬥爭服務。

由於邢台中心縣委積極領導直南地區廣大群眾進行革命鬥爭,使邢台、隆平、任縣、南和、大名、肥鄉、磁縣、濮陽、南樂等縣的黨組織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黨員發展到五百多名,扭轉了直南革命鬥爭瀕將滅亡的危局,在王十餘縣點燃了革命的星屋之火。這些星星之火,終於匯成了全國的燎原大火,燒毀了舊世界,迎來了新中國。

紀念

陳潭秋故居位於湖北黃岡黃州區陳策樓鎮陳策樓村,建於清清光緒二十二年(1866),一進二重,面闊五間,面積約280平方米,硬山頂,磚木結構。

1928年春房屋被國民黨反動派全部燒毀。為了更好地對廣大幹部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艱苦奮鬥的教育,1980年6月修建故居紀念館(現簡稱故居公園)。同年7月7日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寫館,陳潭秋故居居室為原黃岡縣政府仿原貌復建。20多年來,該館經不斷的擴建,已初具規模。現有青磚瓦房"明5暗10兩幢,青磚樓一幢兩層,另有接待室3間。故居前,陳潭秋全身銅像一座,水塘一口6畝,周圍坪地80畝,連接106國道的故居大道(水泥路面)一條。

還有一處在武漢,靠着戶部巷,具體地址在武昌都府堤20號。1983年,對故居大修,建成陳潭秋烈士紀念館。在二樓復原了陳潭秋夫婦臥室,布置了"陳潭秋革命活動陳列"。此處也是中共"五大"的會址(1927.4.27-1927.5.9召開),毛主席和楊開慧在武漢居住地方和開展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原址也在附件,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在這裡寫出的。以上三處都是免費參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曾特地去瞻仰,感慨良多,希望武漢各大中小學校多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不可一日懈怠!

人物評價

參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來自學堂的知識分子。在他們中間,雖出現過毛澤東這樣的軍隊統帥,卻只有一人以戰士之勇持槍作過戰,火線負過傷,那就是來自武漢的代表陳潭秋。這位中英文俱佳的才子,當初在綠茵場上身形矯健的記者,有着鐵一般的意志,最後壯烈犧牲於天山腳下。從建黨到犧牲,陳潭秋歷任華中、東南、華北、東北、華南和西北黨的負責人。1945年召開中共"七大"時,代表們因不知其犧牲噩耗,仍選他為中央委員,其功績始終為黨內同志懷念。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