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澍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出生 1972年4月
国籍 中国
母校 西南师范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陈澍,男,1972年4月生。1993年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1999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到2004年先后在德国拜罗伊特大学, 杜塞尔多夫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1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8年起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博士生导师[2]。2012年作为第四获奖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

教育背景

学历

西南师范大学 19890901-19930731 本科

北京师范大学 19930901-19960731 研究生

中科院物理所 19960901--19990731 研究生

学位

西南师范大学 19890901-19930731 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 19930901-19960731 硕士

中科院物理所 19960901--19990731 博士

工作经历

1999-2003, 先后在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和杜塞尔多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2004, 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 年11 月入选中科院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200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杰出青年基金支持, 2017年入选第三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

相互作用冷原子系统及BEC的理论研究;低维系统的拓扑态; 量子相变理论;量子可积模型及统计模型的研究。

低维量子磁性理论研究;关联电子系统的磁杂质问题和非费米液体行为;相互作用冷原子系统及BEC的理论研究;介观及纳米系统中的量子输运现象;量子可积模型及统计模型的研究。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先后在低维量子反铁磁模型、拉亭格液体的输运理论以及低维强相互作用冷原子系统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发展了拉亭格液体结型结构的输运理论,将多端点的Landauer-Büttiker 输运理论推广到处理相互作用量子网络结构情况。系统地研究了次近邻交替交换对阻挫自旋系统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影响,成功地预言了次近邻交替交换会导致系统在强阻挫区的激发能隙减小。考虑了准一维冷原子玻色系统中量子涨落的效应,从理论上解释了相互作用会抑制冷原子系统的相干性质。研究了关联电子系统的边界杂质问题。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包括PRL,PRB,PRA等)。 研究课题及展望: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课题“低维强关联系统的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课题

(1)冷原子多体系统的理论研究;

(2)低维量子磁性理论研究;

(3)量子多体系统的严格解及其应用。

参考来源

  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澍 ,中国科学院, 2020-05-21
  2. 陈澍 ,中国科学院
  3. 陈澍 ,技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