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焕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焕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53年3月20日
湖北省恩施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焕春 (Chen Huan Chun, 1953年3月20日) 湖北省恩施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原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家畜传染病学专家[2]。1988年博士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兽医专业。 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长期从事动物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先后研制了30余种动物用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4项,转基因安全证书16个、新兽药注册证书16项,发明专利21项,部分成果转让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和推广应用,为我国动物疫病有效防控、养殖业健康发展、动物生物制品产业技术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陈焕春院士受聘为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6月12日,农业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名单,陈焕春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成员。

人物经历

陈焕春 Chen Huanchun (1953.3.20 -) 中国工程院院士、家畜传染病学专家。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1988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兽医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1年,陈焕春带领团队创办了高新技术企业--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自筹资金建成第一期GMP生产车间,搭建了良好的成果转化平台。公司创办以来,累计销售收入7.2亿元,上缴税收9487万元,上缴学校1408万元,解决506人就业谋生。2010年,公司在武汉光谷生物城购地135亩,自筹资金2亿元建成第二期GMP车间,现在已经通过验收并投入生产。

2016年6月12日,当选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人物故事

系统研究率先确定并有效控制了猪伪狂犬病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局部地区临床上发生大量的母猪流产、死胎和仔猪死亡,一些规模化猪场年死亡仔猪数千头,当时有人误认为是猪瘟或其他疾病,导致采取的防治措施无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陈焕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确定该病为猪伪狂犬病引起。他从发病猪场中分离鉴定了猪伪狂犬病毒鄂A标准毒株,开展了该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系统总结出了我国猪伪狂犬病表现的五大临床症状,为人们认识该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此基础上,陈焕春主持制定了“伪狂犬病检疫规程”国家标准;建立了各种常规与现代的诊断方法,并研制了多种诊断试剂盒,其中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剂盒获得农业部新兽药证书,用该试剂盒协助农业部对全国猪伪狂犬病进行了普查;迅速研制出了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均获得了新兽药证书,使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为了与国际接轨,陈焕春提出了我国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建议。作为技术支撑,他研制出了区分强毒感染和弱毒免疫的鉴别诊断方法,其中gG-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方法和gE-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方法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这些疫苗与诊断试剂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他将专利转让给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减少了养殖业经济损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该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攻坚克难阻断动物病原体向人传染

动物传染病不仅危害养殖业的发展,一些重大的人畜共患病还不断地危害人的健康。2004年我国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陈焕春领导的团队研制了10种禽流感抗原抗体快速检测方法与试剂盒,经全国同行知名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平,被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指定为专用产品,并被农业部和FAO用于朝鲜、泰国、埃及等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测与防控。这些产品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个新兽药注册证书,为我国禽流感的防控乃至净化与消灭提供了有效工具。

陈焕春

2006年山西省65人感染乙脑发病,19人死亡。猪是乙型脑炎病毒的扩增动物和越冬宿主,乙脑呈猪—蚊—人链式传播,因此,控制猪的乙脑是控制人乙脑的关键。陈焕春针对我国猪群中乙脑感染率高、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情况,开展了猪群中乙脑流行病学、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致病与免疫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猪乙脑乳胶凝集抗体检测方法,成功研制了试剂盒,并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为猪的乙脑快速诊断和疫情监测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法。同时,陈焕春还开展了我国猪群中乙脑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为揭示乙脑病毒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与分布情况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开展了猪乙脑DNA疫苗、“自杀性”DNA疫苗、弱毒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疫苗研究,成功研制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猪乙脑弱毒疫苗、伪狂犬与乙脑二价基因工程疫苗,并分别申报了新兽药注册证书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为直接防治猪的乙脑、间接防治人间乙脑提供了新型工具。

陈焕春及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测定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3型菌和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同时,他们还完成了猪细小病毒、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和禽流感等30余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克隆、表达、改造、修饰了多种病原的100多个功能基因;开发出伪狂犬病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沙门氏菌等3种通用型载体,研制出10余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双价或多价基因工程疫苗,为动物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陈焕春及其团队还基于牛结核菌的免疫反应特点,建立了具有自主产权的检测牛结核菌ELISA、乳胶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胶体金试纸条等抗体检测方法,牛分枝杆菌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小鼠和牛IFN-gamma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和PCR检测方法,为牛结核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型工具。

建立基地实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

为实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陈焕春多方筹措经费建设了动物生物制品GMP生产车间,建设了细胞灭活疫苗、细胞活疫苗、细菌灭活疫苗和诊断试剂4条生产线,成立了湖北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办了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高标准中试基地,并在实验研发和市场转化之间搭起了桥梁。

为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生产,他们与有关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一些科技成果转让到企业后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为生物制品企业创造了上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于生产实际后,为养殖场和养殖户创造了上百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

传播知识解决基层养殖生产实际问题

陈焕春高度重视科技知识的传播和推广。自1998年以来,在他的主持下,对全国基层兽医人员、养殖场技术人员和猪病研究者等人员举办了8届全国规模化猪场疫病净化与防治大型研讨会,每次到会人员600〜800人。目前,这样的研讨会已成为我国猪病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项活动。2007年4月22〜25日,他领导的团队在武汉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亚洲猪病会议,到会的国外代表315人来自21个国家,国内代表1002人,企业参会人员200余人。

陈焕春每年都利用节假日深入到养殖企业,开展动物疫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指导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他每年都要参加省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和活动,就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与同行进行交流。

建言献策为畜牧业发展战略提供咨询

陈焕春身兼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农业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科技部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等职务。他在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召开的专家会议上,多次就动物重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得到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他联名我国兽医界3名院士,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人畜共患病和动物重大传染病研究与防治的报告》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视和批示;在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和支撑计划咨询建议及立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控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同时他作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还组织全国同行专家对一些省市的畜牧业发展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议,为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

展望未来发展重在创新创造创业

陈焕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实践中认识到,发展我国的畜牧兽医事业就要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的人才队伍。他要求年轻人,尤其是研究生,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创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在此基础上,要创造新的物种、新的产品。有了新的物种和产品还要创业,兴办更多的企业并形成产业,解决更多人就业,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他用这一理念不断地鞭策自己、学生和身边人。

陈焕春认为,当前我国动物传染病研究者面临五大艰巨任务:一是对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二是人畜共患病愈演愈烈,50%的动物传染病可以传染给人,60%的人类传染病来源于动物,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80%来源于动物。三是外来病对我国的威胁日益严峻。四是宠物和野生动物疫病的防控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五是食品安全问题,生物性安全占70%。

动物传染病防控任重道远。陈焕春及其团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地攀登着一个又一个高峰。

论文专著

1.陈焕春主编。规模化养猪疫病监控与净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陈焕春,方六荣,何启盖等。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的分离鉴定.畜牧兽医学报,1998,29(2):151-156

3.陈焕春,周复春,方六荣等。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TK/gG/LacZ突变株的构建。病毒学报。2001,17(1):69-74

4.HongWenzhou, XiaoShaobo, ZhouRui, FangLiurong, HeQigai, WuBin, ZhouFuchun, ChenHuanchun. Protection Induced by Intramuscular Immunization with DNA Vaccines of Pseudorabies in Mice, Rabbits and Piglets. Vaccine. In press,(SCI收录)2002

5.JiaXinglin, ChenHuanchun, HeQigai, WangXing, WuBin, QiuDexin, FangLiurong.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atex Agglutination Test to Detect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6(2002)495-503

6.肖少波,陈焕春,方六荣等。伪狂犬病病毒gC基因在IBRS-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病毒繁殖的影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1,17(2):198-202

7.肖少波,陈焕春,方六荣等。伪狂犬病毒gD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18(4):465-468

技术理念

"动物很通人性,虽不能说话,但生病了也很痛苦。"陈焕春说,"动物疾病一旦得以有效防控,动物健康活泼了,人类也会健康安全。"

"少打针、少用药、环境友好、绿色健康养殖",是陈焕春从研究实践中总结提出的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业养殖新理念。这些理念和技术方案对提高养殖业效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家应有科学家的头脑,科学家要有企业家的头脑,这样才可能迎来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春天。"陈焕春说,"当春天向我们呼唤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呢?"

成就荣誉

在动物流感、动物结核、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等重大人畜共患病,以及猪伪狂犬、猪蓝耳病等新发重大动物疫病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产业化,用于生产实际,产生了经济与社会效益。

陈焕春

率先确定了猪伪狂犬病在我国爆发流行,分离鉴定了猪伪狂犬病毒,研制了各种诊断方法;系统阐述了我国猪伪狂犬病的五大临床表现形式;研制了疫苗,提出了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于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克隆测序了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两个全基因组序列和多种病原的50多个功能基因。构建了伪狂犬病毒通用载体,研制了10种基因工程疫苗和10种分子诊断试剂盒,申报了10种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4个新兽药证书及2项发明专利。

先后承担了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重中之重项目;国家生物技术攻关;863和省部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1项,二类新兽药证书1项。

研制了多种新型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及诊断试剂盒,获得3项鉴定成果和14项专家验收认定成果。制定了伪狂犬病检疫规程国家标准和猪细小病毒检疫规程农业行业标准,修定了猪血痢检疫规程检疫检验行业标准。培养毕业博士14人(在读23人),毕业硕士36人。发表论文142篇,会议论文73篇,专著1部,参编2部,编写论文集6本。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

2001年作为项目主持人"猪伪狂犬病毒鄂A株的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与综合防制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作为项目主持人"猪伪狂犬病毒分离鉴定、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病学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4年2月湖北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视频

陈焕春:当前猪病流行现状与防空对策2018-05-04

陈焕春:当前猪病流行的现状与防控 2017-07-2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