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紹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紹寬 (1889年一1969年) ,字厚甫,出生於中國福建省閩縣中國政治家軍事家國民政府海軍部部長海軍司令中華民國海軍上將

陳紹寬
陳紹寬
出生 1889年10月27日
福建省閩縣
逝世 1969年7月30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厚甫
職業 中國政治家軍事家國民政府海軍部部長海軍司令中華民國海軍上將

父親原先是一名箍匠,後加入晚清海軍,擔任水手。由於家庭堂,攻讀航海技術。畢業後,加入清朝海軍服役。後歸附國民革命軍。在任期間曾規劃4大戰區,提出20艘航母計劃。並且指揮了著名的江陰海戰。1945年5月,他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參與制訂《聯合國憲章》。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是全國政協第1屆委員、全國人大第1、2、3屆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

個人生平

早年經歷

1889年出生於福建閩侯縣臚雷鄉(今屬福州市倉山區)一個貧寒之家。他的父親原先是一名箍匠,後服務於晚清海軍,由水手升至中士管輪。

童年時代的陳紹寬,為生活所迫,在家務農放牛。10歲入私塾,15歲考入福州教會辦的格致書院,因而後來陳紹寬英語頗好。兩年後,陳入江南水師學堂,攻讀航海技術。在校期間,他埋頭苦讀,奮發為雄,深得教習器重,以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

加入海軍

1908年,陳紹寬從江南水師學堂畢業後,被派往"通濟"練習艦,次年實習結束時被授予海軍少尉軍銜。後來歷任二副兼教官、大副、副長等職。1914年他被調任海軍總司令部少校副官。

1914年,調海軍總司令部任少校副官。

1915年12月5日,陳其美等革命黨人意圖奪取"肇和"軍艦,時為少校副官的陳紹寬指揮"海琛"、"應瑞"兩艦截擊,不僅使革命黨人奪艦之企圖功敗垂成,也使他自己在北洋政府的海軍之中受到重視,不久他便被破格提升為"肇和"練習艦代理艦長。

出國考察

1916年2月,陳紹寬奉派到美國學習飛機和潛水艇的操作技術,1916年10月歸國。是年12月,參謀本部選派劉家佺等6人赴歐洲各交戰國觀察戰事,海軍總長程璧光也趁此時派陳紹寬隨同出國觀戰,順便留英深造,獲大總統黎元洪同意。

自1917年年初起,陳紹寬開始了約三年的旅外考察生涯。他於1917年1月11日抵達日本,並自14日起由東京出發,前往日本海軍各重要機關參觀,27日離日赴美。2月5日抵檀香山,再轉往美國本土。1917年5月,陳紹寬奉命前往英國觀戰,考察英國海軍。在英期間,陳紹寬拜訪過英國外務部及海軍部,參觀了英國各處軍港、軍艦、廠校營棧,及飛機工廠。他還到過英國海軍潛艇隊,考察潛艇根據地的設備,並隨潛艇出海操演巡弋,後來他又從英國轉赴法國意大利考察兩國的海軍戰備。

1917年,北洋政府決定參加協約國,對德、奧宣戰,身在英國的陳紹寬立即加入英國海軍潛艇隊參戰。在英德遮蘭海戰中,陳紹寬奮不顧身,堅守崗位,服從調遣,頗有建樹,榮立戰功,得到英國海軍當局的嘉獎和英國女王頒發的"特別勞績勳章"一枚。1918年陳紹寬在北京政府駐英使館任中校海軍武官兼海軍留歐學生監督。

1919年2月,作為海軍代表,陳紹寬參加了中國代表團海軍專門委員會,出席巴黎和會。6月,他又出席了在倫敦舉行的萬國海路會議。在國外,他目睹了英、美、法、日等列強假和平、真分贓的卑劣行徑,切身感到強權即公理、弱國無外交的世界政治現實,加上接觸了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達爾文《天演論》的進化論觀點,激發了他獻身海軍、富國強兵的志向。

立功北伐

1919年10月,陳紹寬從歐洲歸國,被調到"通濟"練習艦任艦長。該艦是舊中國海軍中的一條大船。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陳紹寬因為幫助直系有功而升任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1923年升任海軍中校;

1925年調任"應瑞"號練習艦艦長。

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陳紹寬時任北洋海軍第二艦隊少將司令,駐"楚有"旗艦,泊在南京下關,游弋於長江中下游。當時蘇、浙、皖三省處在軍閥孫傳芳的控制下,因此,陳紹寬的態度對北伐之舉舉足輕重。關鍵時刻,陳紹寬明辨是非,與孫傳芳虛與委蛇,靜觀事態發展,志在投向革命。

1927年3月,北伐軍逼近長江邊。陳紹寬認為"時機已到,非干不可",率領艦隊開赴安慶一帶活動,經過商討大家一致同意,準備臨陣倒戈,參加北伐,歸附國民革命軍,並率艦與北洋軍閥孫傳芳大戰,大獲全勝。以拱衛京畿有功,得國民政府一等勳章和"中流砥柱"大勛旗。接着又組成西征艦隊,沿江而上,克漢口,為中央政治委員會武漢分會委員,接着又克長沙、岳州等地。民國17年1月,西徵結束,奉命回南京

振興海軍

1928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設立海軍署,陳紹寬任署長,晉升為海軍中將,負責海軍工作。他鑑於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海軍內部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的狀況,毅然決定擬訂海軍"銓敘法則",統一任人標準,強調任人唯賢,量才錄用,改變海軍中的人治現象。他遴選精幹人員組成班子,參閱中外有關文獻,結合海軍實際,謹慎縝密地研究,提出海軍官階、執掌、賞罰等銓敘法規的草案,送立法院核准後,即公布施行,使反對者無暇從中作梗。這是陳紹寬在舊中國海軍建設中的創舉。由於舊海軍派系林立,東北系、電雷系、粵系,對銓敘法皆有反感,有不同程度的抵制。他便首先在自己管轄的閩系海軍中執行。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陳紹寬親自以"應瑞"旗艦護送蔣介石第二次西征,隨即占領湖北、湖南,被委湘鄂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湖南省政府委員。6月,國民政府恢復海軍部,陳紹寬為海軍部政務次長兼第二艦隊司令,接着被正式任命為代理部長兼江南造船所所長。

1930年任代理部長,1932年晉升為海軍上將,出任海軍部長,並為國民政府國防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32年1月,任海軍部長。決定福州海軍學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請英國海教官到校任教,培養出數百名畢業生。先後派出數批海校留學生,為海軍培育一批骨幹力量。在出任海軍要職的幾年中,對建設海軍,爭回祖國版圖、測量權、引水權以及造就海軍人才等,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遞辭呈

1932年淞滬戰爭爆發後,中國海軍雖然憤火難消,但是又不得不"秉中央意旨","不准還擊"。海軍的這種"貪生怕死"的現象招致了社會各界連續幾個月的嚴厲批評。此外,由於國民 派系之爭,海軍的建設始終得不到重視。是年11月間,陳紹寬終於難忍心中的憤怒,呈請辭職。11月30日,行政院批示:"該部長悉心任事,勞怨不辭,毅力勤規,夙享懋績,正賴弘才擘畫,鞏固國防,而請辭去本兼各職之處,應毋庸議。"兩個月後,陳紹寬又提辭呈,這次辭職之中他說:外界"每對海軍及紹寬個人時加責難,尤以淞滬戰役以還,僉責海軍無力,不能捍衛國家。"在海軍重要將領和蔣介石的代表張群慰留下,陳紹寬才打消辭意。

1934年11月間,基于海軍的建設得不到重視。他感到自己建設海軍以強大中國的抱負難以實現,心中痛苦不已,再次提出辭職呈請。在蔣介石、孔祥熙等人一再苦苦勸說下他才收回呈請。

積極抗戰

1937年4月,陳紹寬為國民政府代表團副團長,赴英國參加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加冕覲禮,事後轉德國考察海軍。同年7月7日,中國抗戰爆發,陳紹寬即回國主持海軍備戰事宜。7月底,日本駐華使館武官公然威脅陳紹寬,說:"如果中國海軍保持中立,則日本海軍可以不攻擊中國艦隊;相反,如果違反嚴守中立的狀態,那麼中國海軍將受到毀滅性打擊。"陳紹寬當即給予嚴正駁斥,表示一定要抗戰到底。

8月9日虹橋機場事件發生後,8月11日,蔣介石指示陳紹寬迅速將現有的31艘軍艦和徵用的輪船,開往江陰水道,構築堵塞封鎖線,在防敵溯江而上的同時,堵住位於長江內河的日本海軍10餘艘戰艦的退路。

在接到命令後的當晚,陳紹寬即率第1艦隊主力艦艇馳往江陰,與此同時,江陰下游的炮艇也奉命西上,轟毀沿途水道航標。8月12日,陳紹寬抵達江陰後,將由國營招商局和各輪船公司徵集的20餘艘輪船及"同濟"等8艘老式軍艦,在拆除艦炮後逐一沉入江底,以沉船方式構築江陰封鎖線。此後,為加固封鎖線,海軍部還在沿江之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徵集180隻民船,運送3000多立方巨石、6500多擔碎石,填充沉船間的空隙,並在江陰一段布設水雷。隨後,他又命海軍部次長、第1艦隊司令陳季良中將率領多艘主力艦負責守衛長江水上封鎖線。

自8月16日起,日軍出動飛機臨江上空偵察,企圖炸開水上通道。中國海軍主動出擊。江陰區江防司令部派出102號快艇,經內河潛至黃浦江,於日軍旗艦"出雲"號300米外接連向其施放2枚魚雷,使日軍旗艦受創。日艦立即還擊,102艇被擊沉,官兵泅水離艇。22日下午,面對來勢洶洶的15架日機,中國軍艦立即開炮迎擊,擊落敵機1架,傷2架,余者倉皇南逃。此次戰鬥,使日軍第3艦隊大為震驚,決心對中國海軍進行報復,隨之增派軍艦、飛機,準備發起進攻。

9月22日上午,日海軍聯合航空隊首批30餘架攻擊機和戰鬥機,以大編隊機群襲擊江陰,轟炸中國海軍第1艦隊,主要目標指向旗艦"平海"號及其姊妹艦"寧海"號。此次海空戰持續2個小時,戰況慘烈。擊落日機3架,傷8架;中國海軍陣亡6人,傷30餘人,"平海"、"應瑞"兩艦受傷。日軍未達目的,急於再次進攻。23日1時10分,日軍出動73架飛機,分兩批向中國艦隊發起進攻。"平海"、"寧海"兩艦在經過頑強的浴血奮戰後被擊沉。

9月25日,日軍再次出動飛機攻擊中國艦隊。因"平海"號沉沒,陳季良轉到"逸仙"號指揮,故日軍集中全力進攻"逸仙"號,激戰1小時,"逸仙"艦彈洞遍體,被敵機炸沉。當日,陳紹寬派往江陰增援的"健康"號駛到龍稍港江面時,遭11架敵機攻擊,亦中彈沉沒。因第1艦隊實力大減,陳紹寬派第2艦隊司令曾以鼎少將乘"楚有"艦馳援江陰並接替陳季良指揮作戰。28日,大隊日機襲擊江陰,圍攻"楚有"艦。該艦官兵雖竭盡全力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於10月2日被炸沉。

日軍為畢其功於一役,10月間,又連續出動飛機,對江陰中國艦隊其餘艦艇施行轟炸,圖謀全殲中國海軍

9月29日,蔣介石傳令海軍部嘉勉海軍將士:"此次暴日肆意侵略,犯我領土,各地遍受荼毒,我海軍將士同仇敵愾,該部部長及次長督率官兵,不惜犧牲一切為國奮鬥,此來苦心焦思,籌劃江防,拱衛京城,並且願拆除艦炮,鞏固江岸防務,此種破釜沉舟之決心,殊為可貴。近來江陰附近敵機肆行轟炸,致傷亡我海軍將士多名,尤所軫念,仰該部長轉飭所屬知照,並對所有受傷將士代致慰問。"後來,由於封鎖江陰要塞的軍事機密,被汪精衛的親信泄露給日本總領事,日方採取相應措施,致使封堵日寇於長江內的計劃失敗。

持續一個多月的江陰海戰,是中國海軍主力同日本海軍航空兵之間展開的一場以空襲和反空襲為主的殊死拼殺。戰鬥的結果是擊落日機20架,而中國第一艦隊主力則損失殆盡。這充分說明了中國海軍不僅在數量上,而且質量上極為落後的狀況。然而,就是在這樣極為落後的狀況下,陳紹寬帶領全體中國海軍,不畏犧牲,與敵浴血奮戰,顯示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英勇氣概。

南京失守後,陳紹寬撤往武漢。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積極組織海軍敵後布雷游擊隊,長期打擊敵人,配合全國各戰場的作戰。

1938年,海軍部改組為海軍司令部,陳紹寬被任命為海軍總司令。

1945年5月,陳紹寬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參與制訂"聯合國憲章"。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後,陳紹寬以海軍總司令的身份任受降官,代表中國海軍在東京灣美艦"密蘇里"號上出席盟軍對日受降儀式,繼以中國海軍代表身份,在南京出席中國戰區對日受降儀式。

拒絕內戰

同年底,人民解放軍自山東半島渡海,向遼東半島挺進。蔣介石命令陳紹寬率"長治"艦駛赴渤海堵截。對此,陳紹寬處於進退維谷之境,一則他目睹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厭惡內戰;二則,他對共產黨又缺乏了解,不知何去何從。是年冬,蔣介石再次電令陳紹寬率"長治"艦赴山東堵擊共產黨軍隊。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後,陳紹寬以"抗戰後海軍元氣尚未恢復,且紹寬在抗日期中報效無多,已愧對國人,若再參加內戰,內疚殊大",藉口艦隻需修理和急需增撥油費,毅然率"長治"艦南下台灣視察。蔣介石聞聽之後,頗為憤怒,拍案大罵:"豈有此理。"

稍後,蔣介石下令裁撤海軍司令部,免去陳紹寬的海軍司令一職,在軍政部成立海軍處,由陳誠兼任處長。1945年12月28日,陳誠派陸軍警衛隊取代海軍警衛連執行海軍部警戒任務。面對武力接管,陳紹寬斷然遷出海軍部。當蔣介石覺得處理欠妥,欲召見陳紹寬時,陳紹寬卻避而不見,提早離開南京南下福州,隱居故里臚雷鄉。每日粗茶淡飯,讀書看報。

新中國時期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後,時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張鼎丞兩次親赴閩侯臚雷,探訪陳紹寬,誠懇請他出山,為革命工作。陳紹寬欣然表示,願意參加革命工作。爾後,他來到福州,公開表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新中國成立後,陳紹寬重新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盡心出力,做出了可貴的貢獻。他歷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務。曾先後赴蘇聯、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訪問。

在出任福建省副省長期間,陳紹寬儉樸如舊,把節省下的錢作為修建臚雷村"臚峰一橋"和"臚峰二橋"的經費。

1951年抗日戰爭勝利6周年前夕,陳紹寬就美、英兩國非法單獨對日媾和對新華社記者公開發表談話,強烈譴責這一行徑。[1]

"文革"期間,為保護陳紹寬安全,組織上出面勸其移住醫院。1969年7月30日,陳紹寬病逝。

人物貢獻

獻身海軍

為了振興中國的海軍事業,從質量上增強中國海軍的實力,陳紹寬時刻不忘育人工作。即使是在抗戰的動盪年月里,海軍學校仍克服各種困難,每年招收新生100名,從未間斷,為民族培養了海軍人才。

為了從英國人手中奪回自己的造船廠,陳紹寬採取釜底抽薪的計謀,選派回國的留學生進廠任職,取毛根勢力而代之,費時10年,終於將毛根"送走",使中國人獨自承擔了船艦的修理業務。

在精心經營江南造船廠的同時,陳紹寬又將第一次北伐西征時截留的關稅款50萬銀元,用作建造新艦。此外,他還多方籌款,建造了兵艦和炮艦10餘艘。在陳紹寬的努力下,以閩係為主幹的國民黨中央海軍的實力得到增強,海軍擁有新造和改造的大小艦艇30艘,噸位達5萬多噸。

陳紹寬獻身海軍,振興海軍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貴的成效。不僅為抗日戰爭培養了一批共赴國難、為國捐軀的忠貞之士,而且培養出了一批精通業務、掌握現代船艦科學,能夠圓滿完成出國接收新船隻設備重任的技術人員。

江陰海戰

江陰海戰是江陰保衛戰中的海上戰役,自1937年8月16日江陰大戰

拉開序幕開始至1937年12月2日江陰防線失守,前後共歷時108日,是抗日戰爭中罕見的陸海空三棲立體作戰,也是抗戰期間唯一一次海軍戰役;長年威震中國海疆的艦隊,一部份在煙臺自沉,主力則全數沉在江陰,是中日甲午戰爭以來最重大的損失。保衛江陰封鎖線的戰鬥阻遏了日軍沿長江西進的企圖,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保護了長江下游軍政機關、工礦企業向四川大後方的安全轉移,為國民政府以空間換取時間之持久抗戰的最後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但當時海軍受排擠,陳紹寬奮鬥維艱。民國34年5月,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參與制訂"聯合國憲章"。民國34年9月9日,在南京參加接受日本侵華軍投降儀式,但以後在接收日本海軍的實際工作中,屢受阻撓。

個人作品

在歐洲觀戰的陳紹寬將海戰發生的這一巨大變化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再加上他曾3次參加歐洲海戰,因此感觸頗深。從那時起,他決心要在中國建立起自己的航空母艦。但是,在20世紀初的中國,無論是客觀條件,還是主觀條件,都不允許陳紹寬實現他的"航母夢",首先是國內戰爭頻頻,經濟完全不允許,其次是當權者對航空母艦也根本不感興趣。

在3年多的考察時間內,陳紹寬至少寫出了9種考察報告,分別為:

1.《報告調查日本海軍及各重要機關詳細情形》(1917年3月);2.《英國航空戰備》(1917年8月);3.《英國海軍作戰計劃》(1917年8月);4.《參觀各處情形報告》(1917年8月);5.《航空報告》(1918年1月);6.《潛水艇報告》(1918年11月);7.《報告英國最近之海軍政策》(1919年);8.《英國海軍艦艇船塢報告書》(1919年);9.《報告英美日各國擴張軍艦並條陳我國海軍規劃》(1919年12月)。擔任駐英武官期間,他撰寫了《戰時瑣聞》,以每半個月戰事之記載方式,呈報國內。從這些報告的內容和附帶的建議中可以看出,陳紹寬敏銳地察覺到,飛、潛兩項技術在未來海軍中應受特別重視,他是當時中國極少數先識列強海軍最新發展的軍官。雖然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陳紹寬所提出的建議不能實施,但是他至少從三個方面影響了中國的海軍事業:一是中國海軍生赴英學習;二是中國對航空母艦的興趣;三是中國對潛艇的關注。

人物紀念

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福建省政府為陳紹寬召開了追悼會,悼詞中緬懷他在"解放戰爭後期,與我黨建立了聯繫,為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的光榮革命經歷,讚譽他"工作認真負責,謙虛謹慎,勤勤懇懇,作風正派,生活儉樸"的一生,推重他"是一位受人們尊敬的愛國民主人士"。

陳紹寬故居位於福州火車南站西側的站前路,坐北朝南,占地754平方米,為中、西合璧的建築,建於1921年。抗戰後不願打內戰的陳紹寬回鄉隱居,在這裡生活了23年。故居門前有一處埕,正面牆為西洋建築式樣。高大的鞍形封火牆帶有典型的福州傳統民居的特色,主座為穿斗式木結構,前、後天井,單進,進深7柱,面闊5間。東批榭現闢為"陳紹寬事跡展列室",展列室牆上掛着主人在不同時期的照片。故居廳堂上有精美的燈槓,前廊的雀替、木垂花引人入勝。

花園故居西後側為後院,正座西側為花園,占地1000多平方米。花園內茂密的樹木下由一座月型的水池,一座日型的池塘和一座四周環水的亭子組成,三者間水道相連。這正是主人的職業的再現,日型的池塘象徵大海,月型的水池象徵軍港,四周環水的亭子象徵指揮塔,相連的水道象徵江河。可惜的是,由於年久失修,池塘石駁岸大部分已坍塌,池塘也成一潭死水。1960年,政府撥款重修陳紹寬故居。陳紹寬的祖宅,也就是他出生的地方,在村中中街的小山坡上與村幼兒園相隔不遠的地方。

1986年,陳紹寬故居被批准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福州市名人故居[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