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苏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苏镇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原文名 Chen Suzhen
出生 1955年10月15日
江苏省
国籍 中国
母校 北京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陈苏镇,男,汉族,1955年10月15日生,江苏省人,2001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1],代表作为《〈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人物简介

所属单位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史教研室

学历

1982年7月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年7月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魏晋南北朝史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1年1月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

专业领域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任职简历

1986年9月-1988年8月 助教

1988年9月-1993年7月 讲师

1993年8月-2003年7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2003年8月-今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学术任职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

北京大学《儒藏》工作小组成员,《儒藏》编委会委员

学术会议情况

(2001年1月以来参加,国际国内)

2001年5月,在日本东京参加日本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年会。

2007年2月,在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参加"儒家经典之形成"研究计划专题演讲,演讲题目为"汉代三传之争的思想内容和政治意义"。

2008年11月26至28日,参加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办的"魏晋南北朝经学国际研讨会",发言题目为《郑玄的使命和贡献--以东汉魏晋政治文化演进为背景》。

2008年11月29日至09年1月20日,赴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

2011年6月16-17日,应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联合学院邀请,参加"中国历史上的孝道:理想与实践"研讨会,发表论文:《东汉的孝》。

2011年10月14-16日,应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邀请,参加"两汉思想与信仰"会议,发表论文:《汉代文化整合述略》。

2011年9月17-18日,应人民大学国学院邀请参加"经学与史学高层论坛"会议,发表论文:《司马迁"成一家之言"新解》。

论著目录

专著

《汉代政治与〈春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3月。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9月。(此书的前身是陈苏镇于2000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2001年以《汉代政治与〈春秋〉学》为题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作者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金资助,继续进行该项研究。本书即此项目的成果之一,是在《汉代政治与〈春秋〉学》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修改而成的 )

《两汉魏晋南北朝史探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编著

《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主编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译著

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原文为英文,本人承担导言和第一、二、三章。

论文

1、商周时期孝观念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原因,《中国哲学》第10辑,1983年。

2、司马越与永嘉之乱,《北大学报》1989年第1期。

3、南朝散号将军制度考辨,《史学月刊》1989年第3期。

4、东晋政治史研究的新成就--读《东晋门阀政治》,《史学史研究》1989年第4期。

5、中国古代散官制度,《中国行政管理》1989年第8期。

6、怎样读《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文史知识》1990年第10期。

7、北周隋唐的散官与勋官,《北大学报》1991年第2期。

8、读《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大学报》1991年第3期。

9、西省考,《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1993年。

10、论陆贾,《北大史学》第1辑,1993年。

11、汉道、王道、天道--董仲舒《春秋》公羊说新探,《国学研究》第2卷,1994年。

12、东汉的"义学"与"名教",《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6年第二期。

13、《春秋》与"汉道"--董仲舒"以德化民"说再探,《国学研究》第4卷,1997年。

14、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力作--读《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5、董仲舒对策年代考,《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天下苦秦"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报》第315号,2001年3月。

17、汉初王国制度考述,《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

18、汉初侯国隶属关系考,《文史》 2005年第1辑。

19、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历史研究》 2005年第5期。

20、两汉之际的谶纬与公羊学,《文史》 2006年第3辑。

21、西汉宗室绝国考,《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11月。

22、东汉今古文学的变化、兴衰与合流,《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23、汉室复兴的历程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1期。

24、汉室复兴的历程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1期。

25、东汉的世家大族,《文史知识》2010年第6期。

26、郑玄的使命和贡献--以东汉魏晋政治文化演进为背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2010年第1辑。

27、东汉的豪族与吏治,《文史哲》2010年第6期。

28、论东汉外戚政治,《北大史学》第1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29、北大汉简中的《雨书》,《文物》2011年第6期。

科研与获奖

项目与资助

(2001年1月以来)

1、参与教育部基地项目: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官僚制度和政治文化综合研究,2001年。

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年)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3年):《儒藏》编纂与研究。

3、主持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汉唐之间政治与政治文化互动关系研究, 2004年。

4、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汉至明中叶政治文化与政治演进、制度变迁关系研究,2004年。

5、《中国一至十六世纪政治文化研究》获2008年下半年北京市社科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6、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朱熹礼学研究-以祭礼为中心,2009年。

科研奖

1、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专著《汉代政治与春秋学》。

2、北京大学2003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

3、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

教学奖

1、北京大学优秀课程:本科生主干基础课"中国古代史"。阎步克、徐凯、荣新江、王小甫、陈苏镇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