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衍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衍景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 1962年
山东省定陶县
国籍 中国
母校 南京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陈衍景,(1962年6月12日-),山东省定陶县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九三学社成员,现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

1980年至1990年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12月至1995年3月先后在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做博士后。1995年留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2006年9月起,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1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陈衍景在列[2]

人物经历

80~90年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90年12月~95年3月先后在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做博士后;95年留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98年遴选为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99年起受聘北京大学A类(教授类)岗位;01年12月-02年11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03年起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导师。兼任中国区域协会自然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英文版地球化学等4种杂志编委。

研究领域

1。从更广学科角度对秦岭、天山等造山带进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丰富和完善陆陆碰撞体制的流体成矿作用模型,充实更多更有力的排他性依据,使秦岭逐步成为同类研究的国际经典地区之一;在造山型金矿研究热潮的基础上,超前研究造山型银矿,带动类似研究;通过高温高压实验,重现碰撞体制流体产生和成矿机制,检验所建模型,占据新的科学研究制高点;逐步填补现有《板块构造》、《区域成矿学》等学科的空白点或薄弱环节。

2。23亿年前后地质环境突变的地球化学响应和记录,23亿年环境突变事件对成矿作用和生物演化的影响。

3。金、银、铜等矿床的找矿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金属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

学术成就

根据:1)陆陆碰撞体制的流体成矿作用是现有《板块构造》、《区域成矿学》等学科的空白点或薄弱环节;2)碰撞造山带在我国最丰富、最宏伟、最复杂、最典型,占据我国陆地面积的70%以上,且富蕴热液矿床和花岗岩类,是世界范围研究碰撞体制流体成矿作用的最佳"实验室";3)我国经济(尤其是资源经济)建设和地质勘探事业主要在碰撞造山带地区实施,需要搞清陆陆碰撞体制的流体成矿作用。因此,优选秦岭和新疆北部分别为古特提斯和古亚洲造山带的代表而开展研究,于1990年提出了碰撞造山体制流体作用与成岩、成矿、成藏作用的构造动力学模式。

强调:1)板片俯冲派生流体和岩浆,造成矿床成带分布;2)从碰撞早期到晚期,流体成矿作用势必经历3个不同性质的演化阶段;3)中期减压-增温体制势必导致最强烈的流体成矿作用,即成矿大爆发或大规模成矿。所建模式已逐步被排他性依据所证明,也被运用到不同地区的实际研究和勘查。

此外,将地体构造的概念运用于早前寒武纪研究,确定华北南缘的块体构造格局和地质、成矿差异;将花岗绿岩地体划为O型(始洋型)和C型(始陆型)两类,提出O型地体有利于金矿化;在登封地区发现了石牌河不整合,解体登封群和太华群;在国际前寒武地层分会增设23亿年分期界线之前,提出23亿年地质环境灾变的存在;借助配位化学的软硬酸碱理论,建立了沉积物稀土地球化学演化的氧化还原模式,指出沉积稀土铁建造只能出现在23亿年以后。

以上成果被大批学者接受和引用,其中,31篇第1作者论文在99-03年被SCI他引87次。曾6次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3],个人获茅以升青年科技奖。

学术任职

2015年至今 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

2014 至今 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碰撞成矿研究组(Working Group on Mineral Deposits in Collisional Orogens)”组长

2014年至今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of Acta Geologica Sinica (SCI IF=1.6)

2014年至今 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兼职教授

2014年4月至今 任中国地质大学“紧缺矿产资源研究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3年至今 任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 委员

2013年至今 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2013年至今 任中科院新疆矿产资源中心(生态环境所) 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3年至2016年 任成都理工大学 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衍景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 陈衍景

2011年至2013年 Associate Editor of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SCI IF=1.7)

2012年至今 Associate Editor of Ore Geology Reviews (SCI IF=3.38)

2009年至今 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8年12月至今 任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找矿预测重点实验室 客座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6年至2009年 任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2010)、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1—)

2006年至今 任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特聘研究员

2006年至今 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5年任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03年至2008年 任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 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8年11月至今 任南京大学 “内生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委员

1998年至今 任中国区域学会矿产资源专业委员会 主任

1997年2月至今 任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技术顾问

1995年至2000年 为日本资源地质学会 特别外籍会员

1994年至金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任8种中文期刊编委: 矿床地质(1998-),地质与勘探(2002-2010),矿物岩石(2001-),矿产勘查(2010—),地学前缘(2011—),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2—),矿物学报(2013—) ,中国地质(2013—)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 科技咨询专家、科技领军人才帮带导师(2007.11—)

获奖

独立完成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创建及应用》经翟裕生、孙枢、翟明国推荐,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视频

北京大学 陈衍景教授 2018年12月20日发布

参考来源

  1. 陈衍景简历 ,活动家
  2. 陈衍景 ,搜狗
  3. 陈衍景老师简介 ,新浪, 200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