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达灿[1] 现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一直从事皮肤性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主攻中医皮肤病性病,尤其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近5年,先后在《中医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并有论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主编《皮肤性病专科中医临床诊治》、《中医皮肤病临床精粹》,副主编《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参编《中医外科学》、《常见皮肤病性病现代治疗学》、《皮肤性病中医治疗全书》等6部专著。主持各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参与课题10项。获成果8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兼性病学组组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主攻,皮肤病性病

陈达灿
出生 1962年7月
广东阳江
国籍 中国
职业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知名于 擅 长: 擅长过敏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脱发、红斑狼疮、性病、痤疮及其它各种皮肤疑难杂病,尤其在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诊疗方面有深入研究。
知名作品 《中医杂志》
《皮肤性病专科中医临床诊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目录

简介

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一直在广东省中医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1985年至1986年期间在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修;1992年晋升为主治医生,1995年担任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职务,1997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并担任副院长一职,1988年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2年获主任医师职称,2003年获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一直以来从事皮肤病学医疗工作,有较深学术造诣,尤其对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异位性皮炎)、脱发、湿疹等病进行了较深的研究。由于业绩显著,曾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多年来撰写了100多篇论文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培养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14人。

学术任职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皮肤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文章

近年来发表文章选录: 1.尿路清合剂治疗Uu感染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1):24-25(第一作者)

2.尿路清对解脲支原体国际标准株和临床耐药菌株的抑菌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3):237-239(第一作者)

3.SLE中医药疗效评价与生存质量研究,中医药学刊,2005,23(9):1596-1597(第二作者)

4.中药尿路清合剂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4):224-225(第二作者)

5.近5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3):250-253(第二作者)

6.尿路清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临床研究,新中医,2005,38(8):44-45(第二作者)

7.陈达灿教授运用玉屏风散治疗疑难皮肤病经验介绍,新中医,2005,37(2):15-16(第二作者)

8.养阴抗毒散对X线照射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4):52-53,60(第二作者)

9.系统性硬皮病中医药研究述评,中医杂志,2005,46(2):148-149(第二作者)

10.中医药治疗斑秃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0):2788-2790(第二作者)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做院长要慎之又慎

见到陈达灿院长时他正在一边安排人工作一边拨电话,我打了个招呼说明来意,他立马安排同事带我去接待室坐了下来,到了约定时间准时出现,一脸微笑地急匆匆走进来,浮在我脑海中的第一个词就是“谦和”。似乎接触过的中医专家都是温温和和的,不知道这与中医药文化是否有一定的关系,陈达灿院长也不是走“强硬”路线的,跟那些少壮派的铁腕院长完全不同,威严藏在亲和之中,专业隐在随和之下。这就是我对这位全国门诊量最高的医院掌门人的第一印象。

谈专业 笑称自己是“肤浅的皮毛医生”

说起自己的专业,陈达灿院长笑称自己是“肤浅的医生”,是“皮毛医生”,因为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又是最直观的,皮肤科医生可不就是研究这“肤浅的皮毛问题”。皮肤的问题虽然表现在外面,但其实是机体内部变化的表现,所以从治疗角度讲,内外兼治才有效。陈达灿院长表示,中医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是有特色的,疗效也是公认的,近些年,中西医在这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他现在就在做“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的研究,也承担了国家和广东省的重要课题,陈达灿院长希望带领他的团队能在这个常见的疑难病治疗领域取得一些突破,目前中医药治疗手段的效果是不错的,他希望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开发新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陈达灿院长说,1984年从广州中医学院毕业就到了皮肤科,28年来,他一直以来的宗旨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一个好医生,即便现在走上管理岗位,也要保证每周的两个专家门诊,保证跟一线医护人员的业务交流,平时管理工作太多,就把周末拿出来做学术。陈达灿院长说,医生没有所谓的“八小时工作制”概念,确实是个很苦的职业,而且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未知因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医生有时面对疾病真的是束手无策,显得很无力很焦虑,再加上患者的不理解,医生也会有很多委屈。但是能帮到人的时候,又很容易就收获快乐,病人的痊愈就是对医生最大的奖赏。

谈管理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矛盾 此长彼长

陈达灿院长像很多其他有行政职务的专家一样,对那些频繁而又不得不出席的会议很无奈,每周在医院的工作时间除了周二的门诊,基本都是以管理工作为主。他说他更喜欢做医生,相对简单也规律。陈达灿院长每天早上要安排一个部门的碰头会,周一行政、周二医务、周三后勤……有问题当场解决,这已经是省中医院的老传统了,余下的时间有时要查房,有时要做接待,还有很多的会议要主持、要出席,用他自己的话说“管理工作没有什么规律”,经常有很多临时出现的问题需要处理。最规律的可能就是每个周二了,早上职能部门例会,然后院长行政会,一般要开到1点多,简单吃个盒饭就开始下午和晚上的两个门诊了,一直到晚上9点多,中间的休息也只是6点多的时候又吃了一个盒饭当晚餐。

广东省中医院的门诊量已经十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的位置,去年达到63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也在以12%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就医,其他反映医院的主要业务指标也都居于全国同行前列;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五间三家医院、三个分门诊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研修院也先后落户该院;此外,医院还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重点研究慢性肾脏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被卫生部授予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成为全国范围内入选的99家医院中仅有的两家中医医院之一,也是广东唯一一家入选的中医院;医院的检验科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IEC17025、15189医学/标准实验室认证的科室,检验结果可以为国际公认等等,这些都是值得骄傲的事,但也是陈院长的压力所在:如何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如何能用有限的资源为这么多的患者提供更流畅的服务?如何进一步深化专科的中医特色与优势,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陈院长和他的团队花了不少心思。陈院长说他们优化、改造服务流程,利用信息系统,开展预约挂号,使患者不但可以在门诊的挂号处挂号,还能通过医院的自助机、网络、电话以及诊间预约挂号,这样可以很好地缓解医院的门诊压力,也节约病人的就医时间。他们秉着“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最完美医学”的宗旨,孜孜以求,勇攀医学高峰。陈院长笑言:为抓好专科专病建设,推动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医院实施了“名院、名科、名医、名药”的四名工程,要求“院有专科,科有专药,人有专才”。经过多年的建设,医院从没有一个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发展到拥有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专科)25个;从没有任何级别的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基地,发展到有国家级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7个;如今包括脑病科、心血管科、肾病科、皮肤病科、妇产科、骨伤科、中医急诊科、乳腺科、肺病科、脾胃病科、耳鼻喉科、肿瘤科、肝病科、儿科、外科、内分泌科、眼科、针灸科、重症医学科等在内的多个专科都已经成为医院的拳头专科;医院还组建了“中医经典临床应用研究基地”,通过综合运用经典古籍、名老中医和本院临床多方面的宝贵经验,着力探索中医药在应对急、危、重患者的临床优势,收到了显著成效;为了发挥治未病在“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治未病中心;为更好地围绕病人开展中医综合治疗一体化的服务,建立了传统疗法中心,引进运用全国各地安全有效的中医特色疗法与适宜技术,采用跟师的方法使其在医院落地生根,并加以研究和提高,为临床各个科室开展综合中医特色疗法的提供支撑。

采访中,有一点令小编很是惊讶,省中医院一共4000多名员工,行政管理人员却不到6%,其他主要都是一线的医护和科研人员,陈达灿院长说:“我们就是希望把有限的编制都用到直接服务患者的岗位上去。”

对于医院运营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个矛盾”的问题,陈达灿院长认为这是个误解,两者只是表面冲突,其实并不矛盾。作为公立医院,这两者都是需要考虑的,经济效益是维持医院正常运作的前提,而医院的公益性更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摒弃的,两者一旦冲突,社会效益更重要,绝对不能损害病人的利益。陈达灿院长觉得只要摆正关系,这两者并不对立,处理得好还能相辅相成,社会效益好,患者自然就多。所以在一些大灾大难到来时,在一些公益项目有需要时,省中医院都积极主动地参与。

陈达灿院长说,在其位谋其政,相对于医生角色,院长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环境更为复杂,需要慎之又慎,而医生相对单纯些,看好了病就有成就感,工作也相对有规律,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医德、医术。院长要考虑医院的长远发展,要思考如何创新才能应对政策、环境的变化,尽管省中医院在规模、管理和建设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础,目前状况也是历史最好的,但这不代表永远好,可持续发展是院长的重要课题。陈达灿院长还说,医德、医风、医术永远都是医院必须重视的工作,不管周围环境如何变化,这个工作都要坚持不懈地抓起来。

谈中医 信息技术使名中医年轻化 有利于中医的传承

中医历史这么久远,很多人担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这种带着一点神秘色彩的培养机制会因此退出历史舞台,陈院长说,刚好相反,信息技术也为中医带来更多的发展。中医的成长需要积累,因为中医理论需要通过实践和自身体会才能真正有用,这个过程很多时候需要悟性,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过去,信息的闭塞、门派之间的偏见让这个周期更长,让大众有了“名中医一定是老中医”的偏见,来中医院看病,病人也更倾向选那些资格老、名气大的老专家。陈达灿院长说现在这方面的情况好很多,省中医很多备受患者追捧的“名医”都是中青年骨干,很多专家年纪并不会很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方面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可以将中医很多隐形的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其显性化,这样不仅利于中医的传承,也利于中医的创新;另一方面,我们特别重视师承工作,打破了以往的那种门派偏见,省中医院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知名老中医来医院带徒,培养年轻骨干,其中有很多名老中医是“国医大师”,这种“名师带徒”的后续教育很有成效,很多学生都已经成长起来,成为病人挂号时的“秒杀”对象。

谈健康 不主张宣传“中医药无毒副作用”

中医治未病的主张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但是也有些人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中医药没有毒副作用,于是就当起了大夫,自己抓点中药,煲个凉茶煮个药膳的来吃。陈达灿院长提醒大家,这样是不太合适的,中医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少,但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应该要结合个体的辨证来用药,否则不但达不到治未病的效果,还可能把身体调理坏了。

陈达灿院长说,健康应该得到全民的重视,自己的健康自己要负责,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习惯以及平和的心态,都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像基因这样的定量因素我们不用过多去纠结,但是生活习惯等这些变量我们是可以自己决定的,多了解健康知识,尤其是通过正规的途径了解正确的健康知识特别重要,有需要时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指导,不要自己给自己看病。

视频

陈达灿《白癜风的中医辨证》合肥北大白癜风医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