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雪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雪薇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陈雪薇,女,广东中山人,著名党史理论研究专家[1]中共中央党校教授。1935年12月出生于广州,1959年7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政治历史系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2] 。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著名党史理论研究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民 族 ---- 汉族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

出生地点----广东中山

逝世日期----2015年5月13日7时5分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大学

人物生平

陈雪薇,1935年12月生。广东中山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名誉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历史的启示:十年(1957--1966)建设史研究》、《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经济》、《共和国经济与周恩来》等;先后主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十三届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等;发表文章多篇。

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

坚持有效反腐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继承,二要创新发展

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陈云与拨乱反正

陈云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的调整

毛泽东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30年探索(1978-2008)

陈雪薇

来自 华南理工大学 的图片

毛泽东对"两大基本问题"的历史性贡献

论共和国的五十年

深入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的经济思想

主要事迹

中共中央政治局高擎学习的大旗,将集体学习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制度坚持不懈。既联系实际又放眼未来,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就攸关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请教专家学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陈雪薇和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刘海涛走进红墙论道"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7次集体学习,自然成为他们一 生之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政治局集体学习请专家学者讲课,表明中央领导虚怀若谷、认真敬业,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知识分子学习,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也反映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民主精神。"于陈雪薇体会最深的是,中南海的这种鲜明的学风,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鲜明政风。

准确、简练的讲解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共鸣,他们不时地在讲稿上勾勾画画,现场气氛非常之好,大家就有关问题讨论了75分钟。

授课的经历

2004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7次集体学习"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这一课题。这天下午3时,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陈雪薇和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刘海涛走上中南海讲坛。参加学习的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候补委员;国务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高法高检领导人,以及大部分在京的正部级官员。

不久前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注重总结中共执政55年的历史经验,而即将在2005年进行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也注重吸收以往中共整党整风方面的经验得失。此次授课的两位中央党校学者在接受采访时都认为:新的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从共产党的传统中寻求智慧。

据了解,此次集体学习的课题是配合新中国成立55周年安排的。"讲课的题目很明确,就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最初计划将本次学习安排在国庆前,但是中央领导同志工作太忙而延期;10月份又增加了民族问题的集体学习,就安排到了12月1日。"陈雪薇说,看来,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研究中共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中吸取政治智慧,增长治国治党的才干。

这次集体学习,同样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整个集体学习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第2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要启示,第3部分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陈雪薇主讲的是第1部分,在这部分45分钟的讲解中,她着重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理论前提和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历程。刘海涛主讲后两个部分,讲了40分钟。

"我们没有泛泛地谈,来中南海讲课不能讲空的东西。我感觉我们谈的,中央领导同志也非常了解,可以说,上下是相通的。" 陈雪薇说,外界可能认为这样的集体学习是务虚的,事实上是非常实际的。"大家都有自己掌握的材料和实例,这不是在做报告,更不是汇报工作,就像老师们在办公室讨论问题一样,大家也没有什么顾忌。" 讲解中,陈雪薇发现"中央领导们看着稿子听,非常认真",不时地在讲稿上勾勾画画。

这次讲解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共鸣,课堂气氛非常之好,大家就有关问题讨论了75分钟。先后有约10位领导同志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陈雪薇说:"讨论时,没有回避敏感问题。对一些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提出建议。这次讲课,我们印证了一个判断,全国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和党中央领导人关心的问题基本相同。"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陈雪薇特别注意到,胡锦涛在现场讲话中特别指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践都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长治久安,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历史比较和国际观察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对此,陈雪薇感触很深,认为"只有善于科学总结经验、注重认真学习和善于运用经验,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好、发展好"。

同时,胡锦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我们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并创造性地运用规律来指导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

细说中共领导人对"两大基本问题"的历史性贡献,如何创造性地回答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尖端性的难题。

陈雪薇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基本问题,也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带根本性并亟待解决的尖端问题。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郑重地提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个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从建国以来,毛泽东为实现"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和雄心壮志,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基本问题,上下求索,艰辛开拓,给我们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财富。

"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花费了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有哪些独特贡献?"对此,作为党史理论研究专家陈雪薇如数家珍,掐指而讲:"在中国如何建立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创造性地阐明并实现了经过新民主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理论和路线,率先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确提出用100年左右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在怎样认识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为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哲学依据。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平等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初步的可靠的基础。"

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处在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同样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从建国前夕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这个基本问题始终是毛泽东视野中特别关注的焦点之一。他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有成功也有不那么成功的方面。对于毛泽东在这一基本问题上的贡献,陈雪薇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说:"他成功地实现了从领导人民民主革命的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执政党的转变,正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是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的根本要求。同时,他独创性地提出党中央委员会建设成为'科学中央委员会'的战略要求,使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适应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作为建设好执政党的首要问题;提出党要管党的方针,强调要教育好党的各级干部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陈雪薇强调,在这一基本问题上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后人来说,都是一份极可宝贵的财富。

陈雪薇认为,十六大以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向全党提出坚持"两个务必",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都是继续解决两本基本问题的新经验与新实践。

"红色之旅"上,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抄一路、学一路。视教书育人为天职的老人,谈吐中凸现大家风采与平民本色。

"没有党对我几十年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1951年入团,1956年入党,是读中师保送上大学的。到现在党龄48年,工龄45年。"在谈到自己,陈雪薇这样说。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一个一辈子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的教育事业的人的火热之心,感受到一位年近古稀的党史理论研究专家那不老的教育情怀。

1959年7月,陈雪薇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自己的园丁生涯。在南方这所名牌高校,她一呆就是近19个年头。要不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说不定她一辈子就情定华师。"在华师,我教了7年世界现代史,两三年世界通史,还讲过一段国际共运史、历史唯物主义。"陈雪薇说,一生难忘的是当年肖教授与曾教授对自己的有计划培养,他们帮自己修改讲义、指导自己如何讲课与学习,对自己一生都有影响。在这时期,陈雪薇系统地阅读了马恩列斯的原著,一辈子受之无穷。

"文革"开始后,陈雪薇被迫中断教学,下放到地方接受"劳动锻炼"。1971年"复课闹革命"时,陈雪薇从干校调回华师,重新走上三尺讲台,执起心爱的教鞭。不过,此时的陈雪薇已是执教中共党史。从此,她把后辈子的事业定位在"红色历史"的理论教学与研究上,到如今一晃已是30个多个寒来暑往。

1973年,广东省高教局要求党史老师到"三山"(韶山、井冈山、宝塔山)学习考察。正是这年的"红色之旅",让陈雪薇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对党史有了更为充实、深刻的理解。她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抄一路、学一路。边访古寻根,边挤出时间对照阅读随身带的《毛选》,每到一个地方请当地在《毛选》对照的文字处或毛泽东当年在这里所写的文章处盖上一个公章。"三山"归来,同事们发现陈雪薇原来所看的《毛选》上盖满了一个个红印,无不惊诧。

1978年6月30日,正在埋头备课的陈雪薇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中组部从全国各地高校为中央党校调用教师200个,陈雪薇也被调到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现党史部)任教。"在高校教党史主要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党校教书的对象不同了,听课的主要是高中级领导干部与理论骨干,通过党史研究与教学主要是为发更好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探索中共执政规律。"尽管面对教师角色的换位,但陈雪薇没有考虑这些,只是机械地接受组织安排,卷起家什,与先生及女儿一同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并很快投入到新的教学岗位。

采访前,记者对眼前的这位老人几乎一无所知,于是向她一见面便要了份简历。这份简历可谓真正的"简"历,自始至今先后只在两个学校执教,也没有什么社会职务。陈雪薇说:"我非常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心底里乐意做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陈雪薇表示,如有来生,下辈子也做教师。她为人师表,视教书育人为天职,以个人丰富的知识充实着学生的灵魂、以个人高尚的品行感染着同事与学生。她说:"做一个好老师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优秀的人。做不了一个优秀的人,影响不了自己的学生,言传身教嘛!"

这些年来,陈雪薇创造了独特的教学教法,自1986年来几乎年年被评定为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被授予中央党校优秀教师称号,理论研究成果也尤为丰硕。《历史的启示》、《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经济》、《共和国经济与周恩来》等一部部专著及110多篇重头论文,凝聚着她毕生在科研上的心得体会。在教学与理论研究中,陈雪薇注重研究生的培养与教材的建设,培养过的10多位硕士生、博士生在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中坚骨干。

陈雪薇重视把研究历史、研究理论、研究现状结合起来。这是她教学和科研的一大特点。她多次到红色土地寻访,到中央档案馆查阅相关文件档案,长期注重对中共党史史实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和当事人的珍贵回忆。正是靠着盘根问底的精神、善于去伪存真,勤跑、勤看、勤问、勤记,打好了扎实的历史史实的基本功。她撰写或主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的决策调查》等,既解决了现行教学的需要,也对近20多年来现状的变化作了系统的研究。字里行间诠释的不止是汗水与勤奋,更是学识与智慧。她说:"没有理论的历史是一堆材料,不能给人以思想,只有用理论的指导来研究历史,才能真正懂得昨天、今天与明天,可以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经验或教训,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得到一些启发。而历史、理论与现状的结合离不开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基本认识,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调研。只有如此,得出的结论才是立体的,才能提供许多政治智慧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陈雪薇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而今,被中央党校特聘的陈雪薇最缺少的是时间,她巴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5年没上过王府井、西单,最远的就是校旁的西苑"。是的,待她做的事太多太多,科研、教学、写书等等,其中省部班、民族班、中央机关与国家机关的好多培训班也安排她不少的教学任务,涉及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现代中国经济史诸方面。看看电视、翻翻报纸,是陈雪薇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光。不过,每天她还安排打一个小时左右的羽毛球,并自言"球技虽不高,但打得相当有乐趣",常常与先生结伴对打。

不幸逝世

记者从中共中央党校获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中共党史专家、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陈雪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5月13日7时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4]。遗体告别仪式将于5月15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陈雪薇,女,汉族,广东省中山市人,1935年12月出生。1948年9月至1954年7月,在广州市第二中学和广州师范就读,1951年5月参加共青团;1954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华南师范大学(前身是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在华南师大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政治历史系副主任,主管系里教学工作,曾讲授世界通史课程,主讲毛泽东论历史科学、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等课程;曾带领学生下工厂、农村进行教育革命实践以及社会调研工作。1978年6月,调到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任教,1985年12月被评为副教授,1989年2月任社会主义时期党史教研室副主任,1991年4月任社会主义时期党史教研室主任,1991年12月被评为教授。1996年12月退休后,被中央党校校委聘请为特聘教授继续从事党史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

陈雪薇同志是中共中央党校享有盛誉的优秀教师。她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长期从事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她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勤于调查研究,善于积累和综合研究历史资料,关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视野开阔,功底深厚。她长期从事省部班、地厅班、中青班、民族班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深刻生动,娓娓道来,教学效果好,深受学员的欢迎,被誉为中央党校的教学名师之一。从1986年起,她连续8年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1992年因其教学科研工作的突出成就,获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0月获中央党校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12月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讲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2007年10月为全国政协第十届常委会第十三次学习讲授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受到普遍好评。2014年12月24日,她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依然为党校研究生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课程。她在教学工作中一贯坚持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结合,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雪薇同志一直坚持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一教二著",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她长期研究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开辟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领导经济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等重大课题,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版了《历史的启示》、《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陈雪薇讲稿》等;主编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合著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共八大史》、《邓小平在1978》、《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参加编辑出版《廖承志文集》上下册;参加主编《中国共产党大辞典》、《中国共产党编年史》;在《历史研究》 杂志上发表2万字的长篇论文--《历史视野下的毛泽东功绩与错误》等多篇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学术论文,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中共党史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雪薇同志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和党史研究与教学奉献了毕生精力。她坚信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认真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她热爱祖国,对党忠诚,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她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坚持党校姓党,潜心研究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历史,重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她理论功底扎实,治学态度严谨,实事求是,观点有据,考证缜密;她工作认真,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坦率真诚,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她非常关心中央党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为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科研经验,注重"传帮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她的优秀品质、工作作风和高尚人格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广泛尊重。

陈雪薇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一生,她的高尚品格和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