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陌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陌陂镇位于社旗县东北部, 距县城10 公里,全乡总面积 67 平方公里,辖陌陂街北、街南、梁王庄、黑土留、完粮徐、张其浩、贾寨、谢庄、朱庄、梁桥、前宁洼、后宁洼、左林、关庄、赵油篓、张庄、大鲁庄、张楼、大辛庄19 个行政村,76 个自然村,196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966 人,耕地面积62537 亩,是传统的农业大乡,境内省道S239(鲁姚)公路、县道社(旗)-- 下(洼)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1]

基本内容

地势地貌

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73--208米。北部有团山岗及土丘横亘,西、中、东部各有南北向土岗。岗间地势低平。陌陂河由东北部东白石湾入境,向西流经谢庄、梁王庄、陌陂、张庄、大鲁庄等村委会,由陈庄附近出境人唐庄乡,境内流长8公里。

经济面貌

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养殖业和三粉加工业为辅。耕地中砂礓黑土占59.2%,主要分布在南、西和北部;黄老土占40%,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少量淡黄石渣土分布在北部边缘。产小麦、红薯、大豆、玉米、绿豆、棉花、芝麻、烟叶。董庄村民擅长棉花与豆类、小麦与瓜类套种;瓜中套种豆角,豆角中套种萝卜,一年四熟,亩产值超千元。北朱庄、阎庄为著名养牛专业村。朱庄、小刘庄生猪养殖多,出栏多。农户用绿豆、玉米、豌豆、红薯磨取淀粉,制成粉条、粉皮、粉面。“粉面洁白光滑,粉条细长如丝,粉皮透明若纸”,年产“三粉”千万斤左右,号称“三粉”之乡。畅销豫、皖、冀数省。

集镇建设

该镇以“撤乡建镇、升星晋位”为目标,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四位一体,聘请县规划局对鲁姚路和下洼至大冯营战备路陌陂镇区段按照标准化街道标准做了修建性详规;借鲁姚路大修之机,投资60万元,将镇区段扩宽为15米,双向四车道,全长700米,目前油面铺设已完工;借下洼至大冯营战备路升级改造之机,引进投资商在老社下路南侧修建一条36米宽的标准化街道,预计总投资6000万元,全长1300米,目前拆迁征地协议已签订完毕,项目的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土地正在报批中;投资200余万元,对文化路、兴民路、新华路北段进行标准化改造;投资60万元建成孝道文化广场、街南休闲广场;整治集镇低压线路、电缆、光缆入地正在施工中;集镇管理常态化,环卫工达到11人,清扫清运配备工具齐全。

文化建设

陌陂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我乡以“文化名乡”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在全乡开展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19个村建有文化书屋,10个村建有休闲文化广场。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以乡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着力培养一支文化骨干队伍。全乡有业余剧团二支(曲剧、豫剧),有舞狮队2支,锣鼓班2支,民间文艺协会5个,背哥、九宫八卦阵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三是积极开展文体演出活动,利用双节和农闲时节,组织送戏下乡和文艺演出20余次。

老艺人李白海是陌陂一带有名的农民坠胡演奏家。他演奏的曲牌“四十八板”曲调准确,旋律动听,乡土气息浓郁,深受群众喜爱。

社旗——下洼公路穿越中部,方城——陌陂公路纵贯乡境。陌陂东有西周文化遗址,弄花寺村东北有开花寺遗址,后宁洼村有明代土桥镇遗址。张其浩村北团山岗上有烈士陵园l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陌陂在社旗县城东北10公里,陌陂河南岸。陌陂镇政府和陌陂街北、街南两村委会驻地。东汉初年,谏议大将军、堵阳侯朱佑在现陌陂东门外陌陂河南岸建侯符,并设“狱营”以羁押战俘。后渐次形成村落和集镇,有东西大街一条。根据“陌”为东西道路,“陂”称泽陂之意,古人遂以陌陂命为地名。明代称陌陂店。清末为平新上里治所。1931年称陌陂镇,为方城县第五区区公所驻地,俗称陌陂街。1947年11月至今,历为区、乡、公社机关驻地。为原方城县四大镇之一,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落散状,复合式,呈正方形,四周筑有围堤,面积1.5平方公里。中有十字形街道。南北主街为商业和农贸集中区。五十年代以前,山货和土特产品为传统贸易商品。现在,农历单日集,二月二十日起物资交流会,每年农历二月二十日举办一次“黄河九曲连”(九宫八卦阵)民间游艺活动,盛会期日3--5万人。上市物资有五金、百货、农副产品、中草药、竹、木、山柴等。有演戏、放电影、赛球、展览科技图片、斗狮子、摆旱船、踩高跷等文化活动,热闹非凡。

陌陂北渡口有明代筑土桥。四周有陌陂堰、罗布政墓、李都督墓、宋墓。东门外有西周陌陂遗址。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曾转战于此。民国期间,农民自发组织“黄枪社”、“绿枪社”抗捐抗粮。30年代开始,为中共地下党重要活动地区。中共陌陂党支部是方城县第一党支部。它领导陌陂抗日救亡、剿匪、支前工作并建立了基层民主政权。

近年来,陌陂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瞄准农民增收、财政增强两大目标,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三项重点,狠抓烟、椒、林果、红薯、畜牧四大支柱。经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陌陂实现了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的良好局面。 2004 年,全乡完成社会总产值 2.9 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0.9 亿元,第三产业 0.7 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250 万元。落实烟叶面积近 2000 亩,小辣椒 3000 亩,全乡 2 万亩红薯全部实现脱毒化,大牲畜存栏 1.06 万头(只),猪羊存栏 2 万头(只),家禽存栏 12 万只,新栽经济林、用材林 1200 亩,全乡林果总面积达 1 万亩,其中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达 7000 亩。财政收入完成 208.1 万元,完成招商引资 516.6 万元。全乡财政工作、招商引资和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被县委、政府评为先进单位。[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