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陕北李家女(袁亚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陕北李家女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陕北李家女》中国当代作家袁亚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陕北李家女

在古代,陕北有两位姓李的女子,现在谁到不知道她们叫什么,可他们是最应该被人们记住的。一位丈夫早亡,守贞至93岁,县太爷为她修了贞节牌坊。一位被金人俘虏,金帅欲强奸她,她坚决不从,被乱箭射死,后人为她立了烈女祠。

石城里的李氏

在吴堡县的石城遗址中,有一座贞节牌坊,这是知县为一名李姓寡妇立的。在文革中,石刻两柱一门的牌坊已被破坏。原址上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贞节牌坊,相传是为小寡妇李氏而立。小寡妇李氏之夫姓王名重阳,已病入膏肓。为了给丈夫冲喜,13岁便结婚,不久其夫病故,小寡妇一直守节至90余岁老死,县令修建贞节牌坊一座,以励后人。

石城,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那么小寡妇,处于哪个年代呢,不知道,甚至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她13岁就嫁了人。

13岁的年龄,搁到现在,还是个娃。在一片唢呐锣鼓声中,她穿上了与她年龄不符的新娘衣服。踱步至大堂,迎接她的不是新郎,而是一只公鸡将与她拜堂。众人簇拥着女娃,红盖头下的红脸蛋上,泪眼涔涔。另一头的公鸡,被吓得咕咕不止,没办法就找根红绳将其嘴绑住。这毕竟是一只鸡嘛!

宴毕人散,红烛光下,没人掀起她的盖头,没有甜言蜜语,原本与她珍惜这今宵一刻的男人躺在床上,脸上刚露出一丝笑意,病痛袭来,又是一阵抽搐,伴着一长串的咳嗽。女娃赶忙抹下盖头,疾步赶至跟前,轻抚着男人的胸膛。男人握着女娃的纤手,拥堵的胸腔里像是吹进了一滤清风。而女娃的眼前却是一个看不到底儿的黑洞。或许,她的母亲还没来得及教她如何做个妻子,但她已经从一个女娃,没有经历女子的身份,转换成一个女人。

但是要变成女人,即便是没有爱,最起码需要健康的男人和足够时间吧!

可上天没给他的病秧子男人留下太多时间。

不久,这男人就死了。

新婚时,是女娃,泪眼涔涔。

葬夫时,是女人,泪眼涔涔。

她不知道这两次的哭,哭给谁看,能顶什么事。棺材里躺着她的丈夫,曾经病重的丈夫虽不能与她同房,留她一个娃,为她撑起一个家,可即便是病重的丈夫,他还是一个丈夫。现在他连弥留的那丝气也断了。棺材的两侧是村里秀才写的一副挽联:

画虎立成未点斑,百年夫妇一宵难,欢声未尽哀声举,贺客才来吊客参;

孔雀屏前单形影,鸳鸯枕上泪凄凉,从来未识尔夫面,空留虚名在人间。

陕北女人的一生,忠于窑洞,忠于丈夫,忠于娃娃。小寡妇没有了丈夫,没有过娃,只有供她守节的窑洞,黑乎乎的,空郎朗的。寡妇门前是非多,但她一直守节到九十多岁,没给人留下任何闲言碎语。

她活了那么久,一生却是那么简单。父母养到十三岁,与一只鸡拜堂,随即变成了寡妇,再就是守节到死。

小寡妇死了,石城的最高长官县太爷报告他的上级,为小寡妇修建了一座贞节牌坊,并且亲自撰联:

寿并南山苦节能贞滋厚福;心如井水清怀无滓不生澜。横联:

冰体清水。

她苦命的一生,难不成就是为了挣得这一座牌坊?

如果可以选择,我想她会不会去选择其他生活方式。

我们无从得知,我们连她的最起码的名字都不知道。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在吴堡石城的公众号上,我看到了一位同是李姓女子的诗:

她一定很小,

小的目

小的脸

小的嘴

小的身子

还有一双小的脚

让她迈不开腿

岁月不曾改变她的小

于是,她在小的房里

流细小的泪

凝望着小的窗外

一丝微光

发出小声叹息

院落里小小的枣树

开花

结果

一茬一茬的

老去

小的她

目更小

步履更小

声音也细小的

渐渐颤微

岁月啊

终于用小小的坟茔

掩埋了她小的细碎

……

东拉河的李氏

如果说吴堡石城里小寡妇是陕北女人贞节的典范,那清涧东拉河的李氏就是陕北烈女的化身。

李氏身世显赫,她的家族,自唐以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她的堂兄是李显忠,南宋史官章颖将李显忠列为中兴四将。李氏正是因为出自这样的忠烈之门,从小在家族中,耳濡目染,陶冶熏陶,爱国之志,坚不可摧。

延安被金攻陷后,金人认命李显忠和他的父亲李永奇为官。他们父子表面顺从,其实一直寻机返回南宋。李氏和她的族人全部被金人安排搬到鄜城(陕西洛川境内),其主要目的是押为人质,更容易控制李显忠父子。

这时间的宋朝,北地的汉人,虽在故土,却已不是故国。而被迫南迁的宋朝汉人,却又无时无刻不思念这北地的故土。有位词人在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写下了: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这位词人正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1138年,正值南宋初期,54岁的她经历了亡国,亡夫之痛,颠沛流离至杭州,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是,只能回忆当年的“胜赏”,寄托故国之思,叹身世浮沉。

身在北方的李氏,她没有李清照的才华,没有留下她或慷慨,或婉约的诗词,但她内心和所有宋朝子女是一样的,亡国之仇,离家之恨,故土还是故土,可故土已没有家园。她对叔父李永奇说:“父为宋臣,我为宋女,屈膝靦颜贻万世笑,南归之计,当决矣!”李永奇大大赞赏侄女的忠心。

金人在沦陷区的傀儡——刘豫命令李显忠率延安军马赶赴东京(今河南开封)。这是一次南归宋朝的好机会,可是全家200多人在金人手中,让他实在是放心不下。知儿莫若父,李永奇告诫儿子说:“此次东行,若有机会即南归宋朝,不要因我在敌手而改其志。若南归事成,我也将名留后世。”

李显忠到了东京,与南宋取得了联系,正准备南归之事。被金人发现,他立马通知父亲李永奇,李永奇带家人刚逃出洛川城不远,就被金兵赶上。

这一年正是1138年,时令已进寒冬,金人践踏过陕北高原,满目疮痍。对李显忠恨之入骨的金兵,正杀红了眼,在冷血的金人眼里,李显忠200多族人就是庄稼,一排排被砍倒,血流成河,哭喊、惨叫、不绝于耳。

此时,金帅看到一女子,姿容秀丽,镇定自若,这女子正是李氏。

金帅对她顿生淫秽之心, 一双肮脏的手伸向李氏。怒视、吼叫、挣扎。“我臣家女,岂从汝乎?”

金帅恼凶成怒,目光狰狞,拔出佩剑,架在李氏脖子上,厉声道:“从则生,不从则死!”

她毅然而答:“头可断,身不辱!”

李家200多人,全被杀光了。冰冷的地上热血在流淌。金帅继续恐吓李氏,李氏面不改色,对金帅的威逼嗤之以鼻。被激怒的金帅命令士兵把李氏捆在树上,弓箭手拉弓待命。金帅见李氏视死如归,不免摇头叹息,大宋军队不堪一击,节节败退,不曾想这弱女子却是铮铮铁骨,此生能得这一女子为妻,岂不是三生之幸。随从看出帅意,虽然已经拉开了架势,箭在弦上,但他想给主子一个台阶,问金帅是否先关起来,从后发落。金帅虽有惋惜之意,可这样的女人得到了人,得不到身,得到了身,却得不到心。留着这样的女人,自己也迟早会命丧于她。金帅忍痛将手一扬,丛箭乱发,箭头像雨滴落在李氏身上、血涌如注。

风越来越大,云越来越重,终于鹅毛大雪飘洒了起来。听到这个消息的延安人,无不为之动容,怆然涕下。为纪念李氏,后人为她立了个烈女祠。 [1]

作者简介

袁亚飞,男,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毕业于石河子大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