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君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君葆

图片来自百科知识
国籍    中国

籍贯    广东省香山县三乡镇平岚乡人

出生    1898年

逝世    1982年6月25日

性质    香港知名学者
      爱国教育家
      文学家
      宗教哲学家
      政治活动家

陈君葆OBE(1898年-1982年)[1]

简介

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平岚乡[2][1]香港学者,曾任中英文化协会香港分会秘书[3],著有《陈君葆日记》。在1930、19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妥善保存古籍,1947年获港督杨慕琦颁授英帝国官佐勋章(OBE)表扬[3]

特色

柳亚子曾以萧何、苏武、马融、阮籍、孔璋等汉魏晋唐名人比拟他。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与当时到香港的中国政要及文化界知名人士,有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交往,其中包括宋庆龄、李济深、黄炎培、郭沫若、柳亚子、许地山等。[4]

传记

陈君葆早年就读皇仁书院育才书社[5]。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工作[1]。1930年代于香港大学任教,历任冯平山图书馆馆长。1937年日本侵华中国大陆大量图书经香港运往外国暂存已防在战火中受损。陈君葆负责接应海运至香港的图书,整理记录后运往美国暂存[3]日本美国爆发太平洋战争后,书籍无法如期海运至美国,滞留香港[3]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进入日治时期。沦陷仅三天,日军已派军官查封香港大学的图书馆,发现了111箱已整理装箱的书(共计约3万本),随即运往日本东京上野恩赐公园帝国图书馆(但陈君葆当时不知道会运往何处)。在三年零八个月期间,陈君葆唯有整理馆藏。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后,他开始追寻那111箱书。

1946年1月,他知道外国朋友博萨尔随远东委员会日本,故托请他留意。同年6月,博萨尔通知陈君葆在日本东京上野恩赐公园帝国图书馆看见那111箱书,博萨尔已向位于东京的中国大使馆报告,并请求陈君葆写信到东京的英国或中国大使馆交涉。陈君葆马上写信予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杭立武,同年7月,杭立武回信指那111箱书已寻回。陈君葆成功“护书”。

1947年,港督杨慕琦颁授英帝国官佐勋章(OBE)表扬陈君葆,贺函里赞扬他: 香港政府期望能就市民于一九四一年抗战期间及其后沦陷时期的英勇行为、牺牲精神,以及忠职守的表现,对他们致以最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从《陈君葆日记》看陈寅恪在香港期间的活动〉,周佳荣(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刊于《当代时学》第5卷第1期(2002年3月)
  2. 陈云玉〈爸爸陈君葆的一生〉,载谢荣滚主编:《陈君葆诗文集》,香港:三联书店,1998年。
  3. 3.0 3.1 3.2 3.3 《一段护书往事─记陈君葆先生》,小思卢玮銮之笔名)
  4. 陈君葆,百科知识
  5. 刘绍唐. 刘绍唐主编 民国人物小传──陈君葆. 传记文学杂志社. 1999: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