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陈此
别名 梦华,号桂屏
出生年  1863
死亡年  1904
官宦经历 日本治台后,于明治卅三年(1900),
任第十区乡长,授佩绅章。
编著作品 〈东游记略〉

陈此(1863~1904),字梦华,号桂屏,以号行。澎湖沙港人。

生平

陈此少时失学,曾受雇马公某商店,因误损店物被责,愤而归家,随父从事浅海渔业。十六、七岁忽感读书之重要,惜因家贫,未能如愿。后为陈梅峰所悉,遂允其免费入学。不数年,学业大进,熟读经史,尤善诗文。年二十四,取中秀才。曾游闽粤,四处讲学,后归乡闾设帐授徒。澎湖友人林价仁曾为其讲学之“酿花轩”题联云:“酿为酉襄甲帐酉山襄琴苌乐,花合草化苔痕草色化雨春风”。日治后,于明治三十三年(1900)任澎湖第十区乡长,授佩绅章。

著作

明治三十六年(1903)以澎湖出品总代身份,前往日本参加劝业博览会,其后将旅途见闻写成〈东游记略〉,文中有不少写景感怀的诗作;昭和六年(1931)高雄人士陈瑾堂将之刊登于《诗报》“先哲遗稿”栏,目前所见陈氏之诗作多出于此。[1][2]

七言绝句

登春帆楼有感
沉雾凄风景寂寥[3],春帆楼外雨潇潇[4]。都将今古无穷恨,分付关门上下潮[5]

【题解】
本诗为七言绝句,收入《全台诗》第拾肆册。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满清战败,于是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又名下关(Shimonoseki),位于日本本州岛最南端,下关和九州之间隔著“关门海峡”。1895年4月17日,满清代表李鸿章与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下关的“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

作者陈此是台湾日治时期的诗人,曾于明治36年(1903)以澎湖出品总代身分前往劝业博览会,并将旅游见闻写成《东游记略》,其中有不少是陈此写景感怀的诗歌。此诗为陈此旅游日本下关登“春帆楼”的感触,诗歌首先述写春帆楼周遭风景的寂寥凄清,在登临春帆楼,望向楼外纷飞著细雨的当下,一时触发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失丧心情,失权丧国的愁恨随著“关门海峡”的潮水起伏摇荡不已,这是一位做为在台遗民最深层悲痛。

【延伸阅读】
1. 洪以南〈羞过马关〉,收入《全台诗》第贰拾册。

2. 傅锡祺〈秋日杂诗八首〉,收入《全台诗》第贰拾壹册。

3. 俞明震〈甲午(1894)除夕登台北城楼〉,收入《全台诗》第拾参册。


注释

  1.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张默予等编《澎湖县志‧人物志》,澎湖:澎湖县政府,1972年7月;国家图书馆“走读台湾”http://readtw.ncl.edu.tw/。
  2. 陈晓怡撰
  3. 寂寥:沉寂无声,萧瑟之意。
  4. 春帆楼外雨潇潇:位于日本下关市,下关又称为马关,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谈判与签订〈马关条约〉之处。潇潇,形容风雨急骤的样子。
  5. 分付关门上下潮:交托、寄意。关门,即关门海峡。此句谓陈此的悲怀心情,随著关门海峡的潮水起伏不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