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陶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陶村镇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地处盐湖区东北部,东与夏县裴介镇接壤,南与安邑街道相邻,西与北相镇相连,北与王范乡毗邻,距盐湖区人民政府12.5千米,区域总面积56.62平方千米。

1949年,陶村镇境域属安邑县第一区;1984年9月,由陶村公社改为陶村镇。 截至2018年末,陶村镇户籍人口为29695人。 截至2020年6月,陶村镇下辖2个社区、15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陶村。

2018年,陶村镇有工业企业140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3个。[1]

历史沿革

陶村镇,古名陶,以盛产陶器而闻名。相传春秋周敬王年间,此地盛产陶器誉称陶山,1958年属安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1961年从安邑公社分出为陶村公社,1984年更名为陶村镇。

行政区划

辖辛曹、五曹、翟曹、裴郭、半坡、张良、石碑庄、寺家卓、陶村、苦池、大村、张孝、东纽、西纽、张金、赵棠庄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1880人(2017年)。

交通

陶村镇地处盐湖区东大门,距市区15公里,东连夏县,南邻安邑,北邻王范,同空港相接。大运路、大风路,南同蒲铁路穿镇而过,紧靠侯运和运三高速,是运城民航机场所在地,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2]

社会事业

全镇共有1所中学,7所小学,共有教职员工153人;建有乡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6个,实现了村级卫生所全覆盖,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5704人,参合率为98%;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6757人,参保率达98%;便民连锁店16个,满足了村民就近购买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需求;完善了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和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全镇16个村实现了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

随着工业势头的强劲发展,陶村镇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大量劳动力资源以及优质的社会服务环境已成为商家投资的首选之处,仅2003年,就有十家企业建立于大运路两旁。运城民航机场、占地近4000亩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占地4500余亩的物流中心,以及大运路两旁的经济带在我镇形成一条亮丽的风景线。镇政府决心经过3到5年的努力,把陶村镇建成集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经济强镇。

民族风俗

我镇已经形成了以各村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关公、威风等各种锣鼓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如这锣鼓一样红红火火,各种现代戏越来越唱出了农民群众的心声,寺家卓、张良、石碑庄、苦池等村的家戏都已初具规模,受到远近群众的喜爱,苦池村自编自演的现代戏《好媳妇》,在盐湖区戏曲调演及舜帝陵修复工程剪彩仪式上受到好评,得了二等奖。[3]

经济发展

全镇总面积5633公顷,其中耕地53600亩。主导产业以油桃、葡萄、棉花、红薯、梨枣、梅杏等为主,2006年全镇人均纯收入37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6266元增加到2011年的7394元,达到了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五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8%的增长速度。

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我镇经济发展迅猛,油桃、葡萄、梨枣、苹果、小杂果已成为我镇优势作物,粮经作物比例实现倒四六,1997年被地委行署首批命名为小康乡镇,2003年,人均纯收入达2758元。近两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着力于小城镇建设,以提高陶村镇的城镇品位为目标,以运城民航机场为依托,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招商力度。为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确保投资商安全顺利落户陶村,2003年,镇政府共投资150万元硬化了镇上街道,重建了临街商品房,镇容镇貌大大改观,预计第一期工程投资300万元,主要用于水、电、路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绿化、亮化、美化;第二期工程投资500万元,主要用于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建设,以努力提高全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全镇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建材为主;农业以小麦、棉花为主,林牧并举,经济发达,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6266元增加到2011年的7394元,达到了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五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8%的增长速度。

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见成效。

以"产业特色最亮、规划理念最新、施工标准最高、观光效果最佳、社会效益最优"为目标,规划桃花岭油桃观光采摘园2600亩;打破村与村、县与县的界线,流转土地300亩;硬化园区主干道路2.7公里,铺设游园小道1.2公里;坚持"科技是园区的支撑,文化是园区的灵魂,农村文化元素是园区魅力"的原则,规划出油桃新品种展示区、油桃有机生产示范区、油桃生产科普区、新技术推广应用试验区;在园区内,设置了专门的停车场,农家特点餐饮区,乡土风情演艺台。石碑庄千里香葡萄文化生态园是盐湖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整个园区占地4500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葡萄采摘体验区,二是十里清香葡萄观光园,三是百米葡萄文化长廊。整个园区共分两期建设,预计总投资250万元。截止2011年10月,我们已硬化园区道路5公里,建成葡萄酒坊两座,搭建全实木山门1个、采摘长亭6个,铺设供水管道3000米,新打机井3眼,完成投资150万元。

全力配合,农业综合开发显规模。

我镇辛曹、五曹、石碑庄三村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盐湖区2011年在项目建设上抓的"十大惠民实事"工程之一。8月份,在项目区开工动员会后,镇村两级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发动,使群众自主自觉做好占地、清障工作;自主自觉做好投工投劳工作;自主自觉做好资金筹集工作。截止2011年底,已整修田间道路25公里,新打机井12眼,铺设暗埋管道5万米。

产销对路,设施农业迈上新台阶。

日光温室是农业种植史上的一场革命,彻底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命运。但帮助老百姓选择适销对路的种植品种,则是彻底改变"大地一片绿油油,群众口袋空荡荡"局面的根本途径。根据去年的销售经验和今年的市场调查,我们全镇截止2011年底共建500个日光温室里,动员大棚户种植了无土番茄、辣椒,进行了食用香菇的栽培。在借鉴相邻乡镇种植经验的基础上,我镇还发展冷棚韭菜200亩,鼓励创新求发展的农户种植冷棚草莓100亩,栽培浅池莲菜50亩。

招商引资,镇域企业又有新斩获。

充分发挥我镇交通便利,紧邻空港和禹都的区位优势,我们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使103家企业入驻我镇,以宽容的心态支持发展,以宽松的环境保障发展,为盐湖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新格局增了砖,添了瓦。开辟就业岗位2000个,解决了我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全镇工业化的进程。

注重品牌,五大林果丰产丰收。

经过多年发展,陶村镇已形成油桃、葡萄、冬枣、红薯、核桃五大特色产业。我们在提升品质,拓宽渠道,品牌建设上下足了功夫。一是各村成立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特色产业做优;二是大力培养经纪人队伍,把特色产业做强;三是发挥互联网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目前,我镇已注册成立了五曹曙光油桃、石碑庄禾木葡萄、东纽永宁红枣等农民专业合作社10余家,注册了"馋猴"油桃和"百里田"有机蔬菜品牌。我们的百姓已经认识到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能增效益。[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