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陶梁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陶梁 (1772~1857):字寧求,號鳧薌,江蘇長洲人,嘉十三進士,道廿八、六,甘按,八月晉按,廿九、四,贛布,六月太常寺,咸二、八,調,四、五,禮右,九月禮左,六、十二,病解,七年卒。

基本信息

本名 陶梁 [1]

字 寧求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日期 1772年

人物簡介

陶梁,嘉慶十三年(1808)二甲六名進士。選庶吉事,授編修,出知永定府,調正定,又調大名,累遷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富收藏,精鑑賞。著有《紅豆樹館詩稿》14卷詞8卷補遺1卷逸稿1卷,咸豐七年刻本,詞為道光刻本,逸稿為光緒六年刻本,蘇州市圖書館藏。有潘蔚、潘曾綬、吳雲序,及道光十六年(1836)自序。卒年八十六。

長女陶懷成,字芳芸,知府鄭訓常室,有《紅豆樹館清芬集》1卷(清刻本)。

蘇州府志

陶梁,字鳧薌,長洲人。嘉慶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纂修《皇清文穎》。十九年,林清之變,逆黨闌入禁城,梁方在館修書,其仆駱升聞警,匿梁於書櫥,自當戶立,賊刃之,仆,越日事定,梁出,救之蘇。仁宗迴鑾聞之,召梁問狀,曰:"義僕也!"賜之金。

二十一年,以知府發直隸,補永平,調正定。道光四年,擢清河道,署按察使。新城縣失過境餉鞘,歸罪外委白勤,逮訊,死於刑。上遣尚書松筠、侍郎白鎔按治,察其枉,梁坐降四級,捐復知府,留直隸。十二年,補大名知府。十八年,遷湖北荊宜施道,萬城堤決,梁復坐降調,捐復。二十二年,補湖南糧儲道,調湖北漢黃德道。二十八年,遷甘肅按察使,調山西。二十九年,遷江西布政使。入覲,授太常寺卿。

文宗即位,梁疏言:"宣宗成皇帝天錫智勇,嘉慶十九年八月之變,當時但傳發槍斃賊,不知首逆林清姓名地址,亦由宮中訊得,立時遣捕,故渠魁不致遠颺,餘孽不致滋蔓。請敕載入實錄,以揚聖武。"上從之。咸豐二年,擢內閣學士。四年,遷禮部侍郎。六年,以病乞罷。七年,卒,年八十六。

梁早有文名,曾從侍郎王昶助其纂述。歷官所至,提倡風雅,賓接才俊,輯《畿輔詩傳》行世。晚登朝右,時值軍興,耆舊凋落,其猶見乾、嘉文物之盛者,惟大學士祁俊藻與梁二人,為士林所歸仰雲。

代表作品

【直廬即事】

一室跏趺學坐忘,高槐古井欲生涼。

秋蟬也合傷遲暮,不噪朝陽噪夕陽。

【即事有感用東坡定惠院海棠韻】

樗散真同不材木,偃蹇名場容我獨。早看同輩上青霄,轉悔當年墮塵俗。

譬如周道壓平坦,偏向崎嶇歷崖谷。宦遊倏逾三十載,歸去都無數椽屋。

書帖有時臨乞米,骨相本來非食肉。側聞東南夷患劇,國家兵力苦不足。

老弱充數應徵調,載胥及溺何能淑。市井惡少備宿衛,江湖游士任心腹。

解散紛紛競棄甲,摧陷往往成破竹。可憐瀕海十萬戶,奔竄呼號慘滿目。

樓船連歲擾閩廣,羽檄至今疲楚蜀。一官未補命磨蝎,四海安歸身立鵠。

賈誼土書憂漢室,杜甫吞聲哭江曲。幾時藉手報昇平,盡掃欃槍息蠻觸。

【百字令】

刀光如雪,鎮驚魂一霎,頭顱依舊。密館校書剛日午,猝遇跳樑小丑。

義膽同拚,凶鋒正銳,血濺門爭守。狼奔豕突,半空霹靂驚走。

更遣飛騎訛傳,款關諜報,匪黨還交構。往事思量成噩夢,差幸餘生虎口。

淨掃攙槍,肅清輦轂,功大誰稱首。神槍無敵,當今神武天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