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郭衍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隋書·郭衍傳出自《隋書》,是唐代魏徵主編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此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1]
原文
郭衍,字彥文,自雲太原介休人也。衍少驍武,善騎射。周陳王純引為左右,累遷大都督。時齊氏未平,衍奉詔於天水募人,以鎮東境,得樂徙千餘家,屯於陝城。每有寇至,輒率所領御之,一歲數告捷,頗為齊人所憚。王益親任之。建德中,周武帝出幸雲陽,衍朝於行所,時議欲伐齊,衍請為前鋒。攻河陰城,授儀同大將軍。 尉迥之起逆,從韋孝寬戰於武陟,進戰於相州。先是,迥遣弟子勤為青州總管,率青、齊之眾來助迥。迥敗,勤與迥子悸、秸等欲東奔青州。衍將精騎一千追破之,執祜於陣,勤遂遁走,而悸亦逃逸。衍至濟川,入據其城,又擊其餘黨於濟北,累戰破之,執送京師。超授上柱國,封武山郡公。 征為開漕渠大監。部率水工,鑿渠引渭水,漕運四百餘里。關內賴之,名之曰富民渠。五年,授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其屬縣多漂沒,民皆上高樹,依大冢。衍親備船筏,並齎糧拯救之,民多獲濟。衍先開倉賑恤,後始聞奏。上大善之。
衍臨下甚踞,事上奸諂。晉王愛昵之,宴賜隆厚。王有奪宗之謀,托衍心腹,遣宇文述以情告之。衍大喜。王因召衍,陰共計議。又恐人疑無故來往,托以衍妻患癭,王妃蕭氏有術能療之。以狀奏高祖,高祖聽衍共妻向江都,往來無度。衍又詐稱桂州俚反,王乃奏衍行兵討之。由是大修甲仗,陰養士卒。及王入為太子,征授左監門率。高祖於仁壽宮將大漸,太子與楊素矯詔,令衍、宇文述領東宮兵。及上崩,漢王起逆,而京師空虛,使衍馳還,總兵居守。帝幸江都,令衍統左軍,改授光祿大夫。又從討吐谷渾,出金山道,納絳二萬餘戶。衍能揣上意,阿諛順旨。帝每謂人曰:「唯有郭衍,心與朕同。」又嘗勸帝取樂,五日一視事,無得效高祖空自劬勞。帝從之,益稱其孝順。七年,從往江都,卒。贈左衛大將軍,娼賜甚厚,諡曰襄。
宇文述時貴重,委任與蘇威等,其素愛則過之。帝所得遠方貢獻及四時口味,輒見班賜,中使相望於道。述善於供奉,俯仰折旋,容止便辟,宿衛者成取則焉。又有巧思,凡有所裝飾,皆出人意表。數以奇服異物進獻宮掖,由是帝彌悅焉。 (選自《隋書·列傳第二十六》)
譯文
郭衍,字彥文,自稱是太原介休人。郭衍年少時就驍勇英武,善長騎馬射箭。北周陳王宇文純引用他在身邊,累積功勳升遷為大都督。當時,北齊沒有平定,郭衍奉詔到天水招募兵卒,用來鎮守東邊的邊境,招來自願遷徙的有一千多家,屯駐在陝城。每當有敵寇入侵,郭衍就率領所統率的部隊抵抗他們,一年內數次打敗北齊軍隊的進攻,很是讓北齊軍畏懼。陳王因此而更加重用他。建德年中,周武帝出京駕幸雲陽,郭衍在周武帝駐地朝見,當時商議着要攻打北齊,郭衍請求充當先鋒。攻克河陰城,授予儀同大將軍。
尉遲迥發起叛亂的時候,郭衍奉命隨從韋孝寬在武陟作戰,又進軍相州作戰。在這之前,尉遲迥派弟弟的兒子尉遲勤任青州總管,率領青、齊的兵卒來援助尉遲迥。尉遲迥兵敗以後,尉遲勤與尉遲迥的兒子尉遲惇、尉遲祐等想要向東逃到青州。郭衍率一千精銳騎兵追擊打敗了他們,在陣地上抓獲了尉遲祐,尉遲勤於是逃走了,而尉遲惇也逃走了。郭衍到濟州,攻入占領了這個城,又在濟北打敗了他們的殘餘部隊,連戰連捷,抓獲俘虜送往京城。越級提拔為上柱國,封為武山郡公。 郭衍被徵召為開漕渠大監。部署統率水工,鑿渠引渭河的水,漕運四百多里。關內依賴着它,把它命名為「富民渠」。開皇五年,郭衍被任命為瀛州刺史。適逢秋雨成災,他的屬縣多被水淹沒,老百姓都爬上高樹,占據高大的墳墓躲避大水。郭衍親備船隻木筏,同時帶上糧食賑救百姓,老百姓大多獲得救濟。郭衍先開倉發糧賑濟百姓,然後再稟奏皇上。皇上非常讚許他的這種做法。
郭衍對下非常傲慢,對上奸詐諂媚。晉王親近他喜歡他,設宴、賞賜非常隆重豐厚。晉王有奪太子位的陰謀,想以郭衍為心腹,派宇文述把這種想法告訴了郭衍。郭衍非常高興。晉王就召來郭衍,與他暗地共同策劃。又擔心別人對他們無緣無故的來往起疑心,假稱郭衍的妻子患有大脖子病,王妃蕭氏有辦法能夠給她治療。把這些情況上奏給高祖,高祖聽憑郭衍與妻前往江都,來來往往沒有限制。郭衍又假稱桂州俚謀反,晉王就上奏讓郭衍興兵討伐他。因此大規模地修造盔甲兵仗,私下裡收養門客兵卒。等到晉王成為太子,征授郭衍為左監門率。高祖在仁壽宮病危,太子與楊素詐稱皇上詔書,下令讓郭衍、宇文述統領東宮的軍隊。等到皇上駕崩,漢王起來反叛,而京師空虛,又派郭衍火速返回京城,統領軍隊據守京城。皇上臨幸江都,令郭衍統領左軍,改授光祿大夫。郭衍又跟從隋煬帝討伐吐谷渾,出金山大道,收納投降的人兩萬多戶。郭衍能揣摩皇上旨意,阿諛順從皇上。皇上常常對人說:「只有郭衍,與朕同心。」郭衍又曾經鼓勵皇上取樂,五日才理一次朝政,不要效仿高祖白白地讓自己辛苦。皇上聽從了他的話,更加稱讚他的忠順。大業七年,跟從皇上前往江都,死了。追封為左衛大將軍,喪事賞賜非常豐厚,諡號為襄。
宇文述當時位尊顯貴,他的委派任用與蘇威相同,而他被親信寵愛的程度則超過了蘇威。皇上所得到的遠方貢獻的東西和四季應時食物,常常分賜給宇文述,其間向宇文述奉送賜物的使臣絡繹不絕。宇文述善於在皇上左右供奉,進退周旋,形貌舉止很得皇上歡心,宮中值宿警衛的人都以他為榜樣而仿效他。他又有一些奇巧的想法,凡是他裝裱的東西,都是別人所難想到的。他多次把一些奇異的服飾、物品進獻到宮中,因此皇上更加喜歡他。[2]
作者簡介
魏徵(魏徵)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日),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