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書·麥鐵杖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隋書·麥鐵杖傳出自《隋書》,是唐代魏徵主編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此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1]

原文

麥鐵杖,始興人也。驍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性疏誕使酒,好交遊,重信義,每以漁獵為事,不治產業。陳太建中,結聚為群盜,廣州刺史歐陽頠俘之以獻,沒為官戶,配執御傘。每罷朝後,行百餘里,夜至南徐州,逾城而入,行光火劫盜。旦還,及時仍又執傘。如此者十餘度,物主識之。州以狀奏,朝士見鐵杖每旦恆在,不之信也。後數告變,尚書蔡徵曰:「此可驗耳。」於仗下時購以百金求人送詔書與南徐州刺史鐵杖出應募齎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為盜明矣惜其勇捷,誡而釋之。陳亡後,徙居清流縣。遇江東反,楊素遣鐵杖頭戴草束,夜浮渡江,覘賊中消息,具知還報。後復更往,為賊所擒。逆帥李棱遣兵仗三十人衛之,縛送高智慧。行至慶亭,衛者憩食,哀其餒,解手以給其餐。鐵杖取賊刀,亂斬衛者,殺之皆盡,悉割其鼻,懷之以歸。素大奇之。開皇十六年,征至京師,除車騎將軍,仍從楊素北征突厥,加上開府。煬帝即位,漢王諒反於并州,又從楊素擊之,每戰先登。進位柱國。後因朝集,考功郎竇威嘲之曰:「麥是何姓?」鐵杖應口對曰:「麥豆不殊,那忽相怪!」威赧然,無以應之,時人以為敏慧。鐵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懷竭命之志。及遼東之役,請為前鋒。將渡遼,謂其三子曰:「阿奴當備淺色黃衫。吾荷國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殺,爾當富貴,唯誠與孝,爾其勉之。」及濟,橋未成,去東岸尚數丈,賊大至。鐵杖跳上岸,與賊戰,死。帝為之流涕,購得其屍,下詔贈光祿大夫、宿國公,諡曰武烈。 (節選自《隋書·麥鐵杖傳》)

譯文

麥鐵杖是始興人。勇猛而有力氣,能一天走五百里,跑起來可以趕上奔馬。性格狂放不羈而且喜歡喝酒,喜歡結交朋友,看重信義,平常以捕魚打獵為生,不經營產業。陳朝太建年間,與人聚集在一起做盜賊,廣州刺史歐陽頠俘獲他獻給朝廷,麥鐵杖被沒收成為官家 奴僕,被安排給皇帝撐傘。麥鐵杖常常在退朝之後,步行一百多里,在夜間到達南徐州,翻城牆入城明火執仗地搶劫。第二天早晨返回,趕在上朝時間仍舊撐傘。像這樣十多次,被搶財物的人們認出了他,南徐州把情況奏報朝廷。朝中官員看到麥鐵杖每天早晨都在,不相信他們的奏報。後來南徐州又多次奏告麥鐵杖搶劫,尚書蔡徵說:「這是可以驗證的。」在衛士們退出的時候,用百金懸賞,招募人送詔書給南徐州刺史。鐵杖出來接受任務,帶着詔書前往,第二天早晨及時回來復命。皇帝說:「確實是這樣,鐵杖搶劫的事是很明顯的了。」

皇帝愛惜他勇猛敏捷,告誡了一番後便放了他。陳朝滅亡後,麥鐵杖遷居到了清流縣。遇到江東造反,楊素派麥鐵杖頭戴草把,在夜間浮水過江,窺探賊營中的情況,全部偵察清楚後回報。後來再次前往,被賊兵捉住。賊帥李棱派三十個軍士押送他,綁着送給高智慧。押到慶亭,押送的軍士們休息吃飯,可憐他飢餓,解開他的手給他飯吃。麥鐵杖奪取軍士的刀,亂砍押送的軍士,把他們全部殺盡,一一割下他們的鼻子,懷揣着回去,楊素十分驚奇。開皇十六年,麥鐵杖被徵召到京城,被任命為車騎將軍,仍然跟隨楊素北征突厥,加封為上開府。隋煬帝即位,漢王楊諒在并州造反,麥鐵杖又跟隨楊素進攻楊諒,每次作戰總是身先士卒。升職為柱國。

後來在一次上朝時,考功郎竇威嘲笑他說:「麥是什么姓?」麥鐵杖應聲答道:「麥和豆(竇)沒有不同,有什麼值得奇怪的?」竇威非常羞愧,無言以對,當時的人都認為麥鐵杖機敏聰慧。麥鐵杖自認為受到深重的皇恩,常懷盡忠報國之心。在遼東之戰時,麥鐵杖請求做前鋒。將要渡遼河,鐵杖對他的三個兒子說:「你們應該準備淺黃色的衣衫。我蒙受國恩,今天是為國捐軀的時候。我戰死之後,你們將會富貴,只有忠與孝,你們一定要努力踐行。」等到渡河時,橋未完工,離東岸還有幾丈,敵軍大批湧來。麥鐵杖跳上岸,與敵人作戰,被殺死。隋煬帝為他痛哭,贖回他的屍體,下詔追贈他為光祿大夫、宿國公,諡號武烈。[2]

作者簡介

魏徵(魏徵)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日),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