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隶变

增加 29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关于定名隶书的义理,我们可以从“隶”的本义上作解释。吴白甸先生说:“《 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后汉书, 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 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昔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这样的说法是有争议的。在 汉字演变发展过程中,繁化和简化这两种对立的矛盾一直存在着。总的来说,人们写字总是往着简化的方向发展。当一种字体基本定型之后,它便可能向两种方向发展,一种是向更加规整的方向发展,一种是向更加草化的方向发展。规整化的结果使得这种字体得以完全确立,卓化的结果便是产生新的字体。而隶书起初是所谓的“辅助性字体”,实际上它便是篆书(是大篆而不是小篆。一般地说来,草化先于正规化,小篆是对大篆的规整,而隶书则是大篆的草化,它的产生应先于小篆)的草写。事实也是如此。早在产生秦小篆以前的时代,篆书的一种便于书写的简体—— 古隶(草篆)便已产生。根据 江陵 凤凰山秦墓出土的 秦昭王时期的刻有“冷贤”两字的 玉印、战国中期的《楚 帛书》和战国后期 秦国的“ 高奴禾石铜权”铭文的字样,可知在秦始皇 统一六国之前便已有了和 秦诏版相近的书体即草篆——隶书的萌芽书体,亦即后人称为古隶的书体存在。近年来出土的 天水秦简, 睡虎地秦简、 马王堆帛书、 银雀山竹简……为我们追溯隶书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确实的证据。
 
==视频==
==<center> 隶变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隶变是中国书法发展史的重要阶段</center>
<center>{{#iDisplay:k0524x31c7t|560|390|qq}}</center>
 
<center>隶变与古文字源起(1-3)</center>
<center>{{#iDisplay:q0510ar7tw3|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27,2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