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和王权 |
---|
|
隼人是古代日本南九州地区的原住民,大和王权时期被和人当作异族人看待。“隼人”一词在平安时代初期的史料中曾多次出现。
介绍
“隼人”一词最早出现于平安时代,在之前的史料中没有记载。而同为九州地区原住民的熊袭,在《日本书纪》的日本武尊相关故事中曾多次出现,但到了平安时代就消失了。因此有人认为隼人是平安时代大和王权对这些九州熊袭原住民的称呼。由于其风俗习惯与和人有所差异,被大和人当作异族看待。大和王权曾多次管治隼人区,并将隼人迁往畿内居住。隼人多充当宫中的守护,以及艺能、相扑、竹细工等职业。山城国(今京都府)南部地区曾有一个大隅隼人的聚居区,被称为“大住”,位于现在的京田边市。
天武天皇时期(673年-686年),大和朝廷平定南九州的叛乱,统一了南九州。698年4月更是派使者前往视察,多数隼人部落服从大和朝廷统治。此后的数十年中,隼人各部相继归附。720年(养老4年),大隅隼人据守姬木城(今鹿儿岛县雾岛市国分平野北部的一座山城),大规模起兵反抗大和朝廷(史称“隼人反乱”)。大和朝廷遣大伴旅人为征隼人持节大将军率军前往镇压,一年半后平定叛乱。此后隼人完全归附大和王权,逐渐与和人融合。
由于隼人剽悍尚武,在接受了大和王权的支配之后,“隼人”成为律令制下的一个基本的官职名称,属于兵部省的被官、隼人司管辖之下。隼人成为百官名之一,在东百官中,设有“隼人助”一职。
日本学者在对自身民族起源问题的探讨中,曾提出过日本民族是一个“复合民族”的观点。他们认为,远古时期日本民族主要系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从中国南部、东南亚包括南洋一带,顺着太平洋上的一股称之为“黑潮”暖流到达日本列岛。另一部分则是从西伯利亚、中国东北部经朝鲜半岛,穿过对马海峡抵达日本。
隼人诸部
据日本史书记载,隼人共由五个部族组成。
- 大隅隼人:居住于大隅郡(大隅半岛北部,特别是大隅乡(今志布志市和曾于市大隅町)附近)。天武11年(682年)内附。
- 阿多隼人:居住于阿多郡(今鹿儿岛县日置市南部和南萨摩市北部)。682年与大隅隼人同时内附。大宝2年(702年)萨摩国设置后,被称为萨摩隼人。
- 多褹隼人:种子岛、屋久岛的隼人部族。702年,以其地置多褹国。
- 甑隼人:甑岛列岛的隼人部族。
- 日向隼人:居住于日向国。《续日本纪》载,和铜3年(710年),酋长曾君细麻吕内附,叙为从五位下(相当于少纳言兼国守)。养老3年(719年)曾与大隅隼人一起攻击大和朝廷,详情不明。次年,大隅日向隼人大规模起兵反抗大和朝廷,被大伴旅人镇压。
近代对隼人的研究
隼人的风俗习惯与大和人完全不同,其语言也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在畿内地区发现的隼人舞尤为有名。在平城宫遗址上曾发掘出“隼人楯”,其独特的逆S型图样描绘的就是跳隼人舞时的情形。
根据《肥前国风土记》的记载,五岛列岛上的原住民有许多隼人的特征。《新唐书》中记载的“邪古、波邪、多尼三小王”中,“波邪”可能就是隼人的一支。
根据日本考古学研究,鹿儿岛县和宫崎县边境附近分布有地下式横穴墓式的古坟,这与隼人有一定关系。
根据日本神话的说法,海幸彦(亦作火阑降命或火照命)就是隼人的阿多君的祖神。海幸彦是山幸彦的哥哥,二人曾发生争执,最后海幸彦臣服于山幸彦,为山幸彦看家护院。[1]日本学者大林太良等人认为隼人的语言等与南岛语系的语言相似,其文化也与日本人,玻里尼西亚人的文化相似,但是没有直接证据。
后世日本文化中的“隼人”
隼人剽悍尚武,因此在日本文化中,隼人成为了“剽悍尚武的武士”的代名词。在古代,萨摩地区的男子以武艺出众著称,不少人担任王宫的守卫之职,因此自称“萨摩隼人”。到了近代,因为尚武的气氛,萨摩藩的藩士也自称“萨摩隼人”。但他们与古代的御家人有一定关系,与部族隼人没有关系。这些“萨摩隼人”在幕末时期为推翻江户幕府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日本也有不少鹿儿岛县出身的人物活跃于警视厅和自卫队中,他们被称为“チェストー”。
“隼人”也是日本男子常用的名字之一。使用该名字的著名人物有寺原隼人、中村隼人、古市隼人、细谷隼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