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雀舌名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雀舌名茶

宁强雀舌”茶产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陕西省宁强县汉江源 水流域,位于秦岭、大巴山之间,

是我国北缘菜区。产地山清水秀, 雨沛雾多,湿润温和,茶树生长于山涧沟壑之旁、溪流

泉水之间,环境未受工业化污染,是生产有机茶的最佳生态区域,现已成为陕西首家通过中

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条研究与发展中心有机茶认证。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

就了优异的茶叶品质,使宁强雀舌成为我国北方茶的典型代表。

中文名雀舌名茶

品质特点外形微扁挺秀

产 地陕、甘、川三省交界

荣 誉97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荣获银奖

品质特点

外形微扁挺秀,形似雀舌,色泽翠绿,银毫披露,香气高长馥郁,滋味醇爽甘甜,汤色绿亮,叶底嫩绿成朵,内含有效

成分丰富。据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茶叶含氨基酸3.43%、茶多酚24.73%、水浸出物44.2%、咖啡碱4.07%。

荣誉

该茶于1997年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质量鉴定。产品面市以来,深受广大消消费者的喜爱,成为馈赠品饮之珍品,

主销汉中、关中、广元、陇南等地,远销上海、北京,出口日本。“宁强雀舌”199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杨凌)农业

科技博览会荣获“后稷”金像奖,同年被选为国家特需用茶。1997年参加’97中国(北京)国际茶技术和茶文化交流会暨’

97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荣获银奖。同年又获陕西省首届名优茶奖。在2002年第十四届西交会上荣获金奖。

制茶工艺

该茶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不采紫叶、病虫叶、展开叶、对夹叶,不带鳞片、鱼叶、

茶蒂、茶果、老叶及其他夹杂物。制作分杀青、理条做形、烘培、摇剔四道工序完成。

1.杀青:每锅投叶量300g,锅温150℃一180℃,炒茶手法采用抓、捂、带、抖,抖、闷结合,

炒茶动作由快到慢,要求捞得尽,抖得开,翻得匀。炒至叶色转暗,叶质变软,清香显露时为适度,及时出锅摊凉。

2.整条做形:锅温60℃--80℃,杀青叶锅后采用轻压拖带,随即轻抖的手法理条做形,反复进行,

直至茶条达到挺直、微扁,有刺手感时出锅摊凉。

3.烘培:用炭火供培,温度60℃、茶叶薄摊于烘笆上,每隔3分钟左右翻一次,翻烘时手势动作须轻匀,

烘20分钟左右下烘摊凉,然后再复烘,至足干下烘。

4.拣剔:手工拣去黄片、茶果及杂物,筛去碎末,最后包装贮存 待售。

金坛雀舌产地

金坛雀舌主产于金坛市方麓茶场。茶区主要分布于金坛市西部方山、茅山东麓的丘陵山区,境内山峦起伏,

苍松翠竹连绵,森林覆盖率达30%,水库塘坝密布,山清水秀,景色秀丽。茶园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5~6,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茶树生长。金坛市方麓茶场位于江苏省金坛市茅山旅

游风景区东部。建场于1957年,是江苏省大型国有专业茶场之一,是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和出口红碎

茶的主要生产基地,现有茶园200公顷,年产干茶400吨。?

荣誉

金坛雀舌茶是江苏省最早研制开发的地方名茶之一,1982年由金坛县多管局立项研制,1985年6月通过

技术鉴定,先后获省农业科技进步奖、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等。

金坛雀舌茶选料精良,制作精细,其品质特征是:色泽绿润、扁平挺秀、条索匀整、状如雀舌、内质香气清高、

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产品先后多次荣获中茶杯、省陆羽杯特等奖,并通过省无公害认定及有机茶

茶认证,成为江苏唯一一只通过无公害食品、有机茶双认证的产品。

金坛雀舌茶“超微绿茶粉”产品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它是以茶树鲜叶为原料,

采取特殊的保鲜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制成,外观呈翠绿色、粉末状,稳定性能好,在常温下保存一年,

其色泽仍不变,能保持茶叶原有的各种营养成份、药效成份和保健功效,是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的天然

固体食品添加剂,可广泛应用于茶点、茶糕、茶糖、茶冷饮等食品行业。

制茶工艺

雀舌茶采于谷雨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3厘米以下,通常加工500克特级雀舌茶需

采4.0~4.5万个芽叶。要求芽叶嫩度匀整,色泽一致。不采紫芽叶、雨水叶,防止芽叶红变。

采回的芽叶进厂后均匀摊在竹匾上,经3~5小时的摊放,方可炒制。其炒制工艺分杀青、摊凉、整形

三道工序,运用搭、抖、捞、压、抓等手法交替进行加工而成。

起锅:炒制雀舌茶用双手在洁净光滑的铁锅内进行,当锅温达80~90℃时,在锅面涂上少许乌柏油,

特青烟消失后,投入250~300克摊放叶,采用抖、捞手法,将茶叶捞起抖散,散发部分水分后,锅

温降至60~50℃,开始采用以搭为主结合抖、捞的手法做形。当芽叶形呈扁直,稍有触手感,含水量

约25~30%时,起锅摊凉回潮约1小时左右,进行整形。

整形

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并达到足干。锅温掌握高、低、高的原则。下锅锅温60℃,随芽叶含水量减少,

锅温降低(40℃)。将起锅时,锅温略升(50℃)。每锅投叶量约300~350克,以搭、压和抓的手法为主,

结合理条手法,当茶叶达到扁、直、平、滑、形似雀舌,含水量6%左右,即起锅摊凉,冷却包装。

贮藏:在装有块状石灰的铁桶或缸中,以防茶叶受潮变质。

品质特点

外形扁平挺直,条索匀整,形似雀舌,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滋味醇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明亮。

内含成份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

铜陵野雀舌

历史名茶属绿茶类,该茶在明未至清未年间就有生产,民国十一年(1922年)记载:(安徽省六十县产业调查表)野雀舌,

产铜官山和东乡、西乡等山区。清朝时期曾被乾隆皇帝誉为"江南佳茗",并一度作为贡品。

统制茶方法

以生叶用火烘焙;茶叶质量:质浓而味清香。1987年高级农艺师解子桂女士创意策划了名优茶开发项目,提出了新的制茶工

艺设计,对历史名茶"野雀舌"进行了恢复和研制,经农业总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评,"野雀舌"为名茶一族。

荣誉

该茶外形微扁,形似雀舌,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清亮,生化及卫生指标均达国家规定标准。

该茶1994年荣获首届中国"中茶杯"一等奖;1995年荣获等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荣获等二届中国国

际茶博览交易会银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6、2009两次

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及QS食品质量安全双认证。[1]

参考资料

  1. 雀舌名茶,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