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汉语词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集思广益[jí sī guǎng yì]
集思广益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集思广益”的意思是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集思广益
- 拼 音:jí sī guǎng yì
- 注音字母:ㄐㄧˊ ㄙ ㄍㄨㄤˇ ㄧˋ
- 出 处:《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集思广益”
成语典故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去世,临死前,他把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为了履行对先主的承诺,诸葛亮殚精竭虑,全心全意地辅佐后主刘禅,事必躬亲,任劳任怨。当时,丞相府里有一个办理文书事务的主簿名叫杨颙,他看到诸葛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觉得这样太辛苦了,于是想劝他改变一下工作方法。
杨颙对诸葛亮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级之间应该有不同的分工,不需要一切事情都亲自过问处理。”随后,杨颙列举出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例子,来劝导诸葛亮改变工作方法,不要管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有所分工,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着重抓国家军政大事。
诸葛亮对杨颙的劝告和关心非常感激,但他总觉得不能有负先主的嘱托,感觉重任在身,许多事情不亲自处理不放心。后来杨颙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痛哭了好几天。为了鼓励下属参与政事,诸葛亮写下了《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这篇文告,鼓励大家主动发表政见。他在文告中写道:“丞相府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让我知道有些事情怎么处理效果会更好。”
成语寓意
在执政治蜀中,诸葛亮总是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鼓励下属畅所欲言,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在争论中获得正确的意见,以避免犯过错。诸葛亮以诚挚的态度,虚怀若谷的胸怀,积极倡导“集思广益”,为国家的治理带来了诸多有益的意见和办法,诸葛亮的做法揭示了一个道理:有些人恃才傲物,不愿请教他人,不愿承认别人比自己懂得多,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心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勤学好问,对不知道、不清楚的事总愿意集中群众的智慧,吸收他人有益的意见。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集思广益”多用作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来指做事情不固执己见,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
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
成语示例
- 宋·魏了翁《跋晏元献公帖》:“先朝一政一令必集思广益,孰复而后行之,其审重盖若此。”
- 明·吴郡、何汝宾《兵录·论将》:“主将必集思广益,而后可以致胜。伺者?一己之见有限,众人之智无穷。”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便凡闻有奇奢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
- 清·王永彬《身体力行·集思广益》:“凡事不可执于己,必集思广益,乃罔后艰。”
- 近代·李劫人《大波》三部八章:“今天这个会议,原本就在集思广益;况且事到而今,还有什么可以顾虑之处?”
常见近义词举例:
惊涛骇浪-波涛汹涌 坚固- 牢固 晶莹-剔透 危险-损害
弥漫-弥散 奇怪-稀罕 慈祥-和蔼 照例-循例 喧闹-喧哗 [2]
常见反义词举例:
逐渐-立刻 感动-冷漠 仍然-未曾 愿意-反对 瞬间-永远
惊慌 -镇静 想念-忘怀 快乐-痛苦 清醒-恍惚 周围-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