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雉鸡」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雉鸡.jpg|300px|缩略图|'''雉鸡'''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411/08/c12/40707019_1415442365856_mthumb.jpg 原圖鏈接][htt…”)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雉鸡.jpg|300px|缩略图|'''雉鸡'''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411/08/c12/40707019_1415442365856_mthumb.jpg 原圖鏈接][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3424029.html  圖片來源]]]
 
[[File:雉鸡.jpg|300px|缩略图|'''雉鸡'''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411/08/c12/40707019_1415442365856_mthumb.jpg 原圖鏈接][https://dp.pconline.com.cn/photo/list_3424029.html  圖片來源]]]
  
'''[[雉鸡]]'''(鸟纲雉科动物)(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共有31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
+
'''[[雉鸡]]'''(鸟纲雉科动物)(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共有31个亚种。[[ 体形较家鸡略小]] ,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
  
 
== 外形特征 ==
 
== 外形特征 ==
行 7: 行 7:
 
 雉鸡亚种甚多,个体大小和羽色变化亦大,但基本特征相同,现仅以雉鸡东北亚种为例描述如下:
 
 雉鸡亚种甚多,个体大小和羽色变化亦大,但基本特征相同,现仅以雉鸡东北亚种为例描述如下:
  
 雄鸟前额和上嘴基部黑色,富有蓝绿色光泽。头顶棕褐色,眉纹白色,眼先和眼周裸出皮肤绯红色。在眼后裸皮上方,白色眉纹下还有一小块蓝黑色短羽,在相对应的眼下亦有一块更大些的蓝黑色短羽。耳羽丛亦为蓝黑色。颈部有一黑色横带,一直延伸到颈侧与喉部的黑色相连,且具绿色金属光泽。在此黑环下有一比黑环更窄些的白色环带,一直延伸到前颈,形成一完整的白色颈环,其中前颈比后颈白带更为宽阔。上背羽毛基部紫褐色,具白色羽干纹,端部羽干纹黑色,两侧为金黄色。背和肩栗红色。下背和腰两侧蓝灰色,中部灰绿色,且具黄黑相间排列的波浪形横斑;尾上覆羽黄绿色,部分末梢沾有土红色。小覆羽、中覆羽灰色,大覆羽灰褐色,具栗色羽缘。飞羽褐色,初级飞羽具锯齿形白色横斑,次级飞羽外翈具白色虫蠢斑和横斑。三级飞羽棕褐色,具波浪形白色横斑,外翈羽缘栗色,内翈羽缘棕红色。尾羽黄灰色,除最外侧两对外,均具一系列交错排列的黑色横斑;黑色横斑两端又连结栗色横斑。颏、喉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亦具金属光泽,羽端具有倒置的锚状黑斑或羽干纹。两胁淡黄色,近腹部栗红色,羽端具一大形黑斑。腹黑色。尾下腹羽棕栗色。
+
 雄鸟前额和上嘴基部[[ 黑色]] ,富有[[ 蓝绿色]] 光泽。头顶[[ 棕褐色]] ,眉纹[[ 白色]] ,眼先和眼周裸出皮肤绯红色。在眼后裸皮上方,白色眉纹下还有一小块蓝黑色短羽,在相对应的眼下亦有一块更大些的蓝黑色短羽。耳羽丛亦为蓝黑色。颈部有一黑色横带,一直延伸到颈侧与喉部的黑色相连,且具绿色金属光泽。在此黑环下有一比黑环更窄些的白色环带,一直延伸到前颈,形成一完整的白色颈环,其中前颈比后颈白带更为宽阔。上背羽毛基部紫褐色,具白色羽干纹,端部羽干纹黑色,两侧为金黄色。背和肩栗红色。下背和腰两侧蓝灰色,中部灰绿色,且具黄黑相间排列的波浪形横斑;尾上覆羽黄绿色,部分末梢沾有土红色。小覆羽、中覆羽灰色,大覆羽灰褐色,具栗色羽缘。飞羽褐色,初级飞羽具锯齿形白色横斑,次级飞羽外翈具白色虫蠢斑和横斑。三级飞羽棕褐色,具波浪形白色横斑,外翈羽缘栗色,内翈羽缘棕红色。尾羽黄灰色,除最外侧两对外,均具一系列交错排列的黑色横斑;黑色横斑两端又连结栗色横斑。颏、喉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亦具金属光泽,羽端具有倒置的锚状黑斑或羽干纹。两胁淡黄色,近腹部栗红色,羽端具一大形黑斑。腹黑色。尾下腹羽棕栗色。
  
 雌鸟较雄鸟为小,羽色亦不如雄鸟艳丽,头顶和后颈棕白色,具黑色横斑。肩和背栗色,杂有粗著的黑纹和宽的淡红白色羽缘;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羽色逐渐变淡,呈棕红色和淡棕色,且具黑色中央纹和窄的灰白色羽缘,尾亦较雄鸟为短,呈灰棕褐色。颏、喉棕白色,下体余部沙黄色,胸和两胁具黑色沾棕的斑纹。
+
 雌鸟较雄鸟为小,羽色亦不如雄鸟艳丽,头顶和后颈[[ 棕白色]] ,具[[ 黑色横斑]] 。肩和背栗色,杂有粗著的黑纹和宽的淡红白色羽缘;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羽色逐渐变淡,呈棕红色和淡棕色,且具黑色中央纹和窄的灰白色羽缘,尾亦较雄鸟为短,呈灰棕褐色。颏、喉棕白色,下体余部沙黄色,胸和两胁具黑色沾棕的斑纹。
  
 
 虹膜栗红色 (♂)或淡红褐色 (♀),嘴暗白色,基部灰色 (♂)或端部绿黄色,基部灰褐色 (♂),跗跖黄绿色,其上有短距 (♂),跗跖红绿色,无距 (♀)。
 
 虹膜栗红色 (♂)或淡红褐色 (♀),嘴暗白色,基部灰色 (♂)或端部绿黄色,基部灰褐色 (♂),跗跖黄绿色,其上有短距 (♂),跗跖红绿色,无距 (♀)。
行 17: 行 17:
 
== 生活习性 ==
 
== 生活习性 ==
  
 雉鸡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见人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进入附近丛林或灌丛,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边飞边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和两翅"扑扑扑……"的鼓动声。飞行速度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飞行不持久,飞行距离不大,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后又急速在灌丛和草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轻易不再起飞,有时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飞起。秋季常集成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进到农田、林缘和村庄附近活动和觅食
+
 雉鸡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 藏匿]] 。见人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进入附近丛林或灌丛,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边飞边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和两翅"扑扑扑……"的鼓动声。飞行速度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飞行不持久,飞行距离不大,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后又急速在灌丛和草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轻易不再起飞,有时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飞起。秋季常集成[[ 几只至10多只]] 的小群进到农田、林缘和村庄附近活动和觅食。
 
 
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秋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和部分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茎、果实、种子和谷物为食,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浆果和草子为食,春季则啄食刚发芽的嫩草茎和草叶,也常到耕地扒食种下的谷籽与禾苗
 
  
 +
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秋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和部分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茎、果实、种子和谷物为食,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浆果和草子为食,春季则啄食刚发芽的嫩草茎和草叶,也常到耕地扒食种下的谷籽与禾苗<ref>[http://www.sannongtv.com/article/7792.html 雉鸡的生活习性],三农网,2019年07月19日</ref>。
 
== 栖息环境 ==
 
== 栖息环境 ==
  
 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分布高度多在海拔1200米以下,但在秦岭和中国四川,有时亦见上到海拔2000-3000米的高度。
+
 栖息于低山[[ 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 ,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分布高度多在海拔1200米以下,但在秦岭和中国四川,有时亦见上到海拔2000-3000米的高度。
  
 
== 生长繁殖 ==
 
== 生长繁殖 ==
  
 繁殖 期3-7月,中国南方较北方早些。繁殖期间雄鸟常发出'咯-咯咯咯'的鸣叫,特别是清晨最为频繁。叫声清脆响亮,500米外即可能听见。每次鸣叫后,多要扇动几下翅膀。发情期间雄鸟各占据一定领域,并不时在自己领域内鸣叫。如有别的雄雉侵入,则发生激烈的殴斗,直到赶走为止。
+
 繁殖 期[[3-7]] 月,中国南方较北方早些。繁殖期间雄鸟常发出'咯-咯咯咯'的鸣叫,特别是清晨最为频繁。叫声清脆响亮,500米外即可能听见。每次鸣叫后,多要扇动几下翅膀。发情期间雄鸟各占据一定领域,并不时在自己领域内鸣叫。如有别的雄雉侵入,则发生激烈的殴斗,直到赶走为止。
  
 
 一雄多雌制,发情时雄鸟环在雌鸟旁,边走边叫,有时猛跑几步,当接近雌鸟头侧时,则将靠近雌鸟一侧的翅下垂,另一侧向上伸,尾羽竖直,头部冠羽竖起,为典型的侧面型炫耀。
 
 一雄多雌制,发情时雄鸟环在雌鸟旁,边走边叫,有时猛跑几步,当接近雌鸟头侧时,则将靠近雌鸟一侧的翅下垂,另一侧向上伸,尾羽竖直,头部冠羽竖起,为典型的侧面型炫耀。
行 33: 行 32:
 
 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地上,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巢呈碗状或盘状,较为简陋,多系亲鸟在地面刨弄一浅坑,内再垫以枯草、树叶和羽毛即成。巢的大小约为23cm×21cm,深6-10cm。产卵期在中国东北最早为4月末,而在贵阳4月末即见有雏鸟。
 
 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地上,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巢呈碗状或盘状,较为简陋,多系亲鸟在地面刨弄一浅坑,内再垫以枯草、树叶和羽毛即成。巢的大小约为23cm×21cm,深6-10cm。产卵期在中国东北最早为4月末,而在贵阳4月末即见有雏鸟。
  
1年繁殖1窝,南方可到2窝。每窝产 卵6~22枚,南方窝卵数较少,多为4~8枚。卵橄榄黄色、土黄色、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
+
1年繁殖1窝,南方可到2窝。每窝产 卵[[6~22]] 枚,南方窝卵数较少,多为4~8枚。卵橄榄黄色、土黄色、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ref>[https://iask.sina.com.cn/b/6ckVLmLGa2n.html 雉鸡的繁殖特点有哪些?],新浪网,2018-05-19</ref>
 
 
 
== 分布范围 ==
 
== 分布范围 ==
  
 分布: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中国、格鲁吉亚、希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
 分布: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 中国]]<ref>[https://wenda.so.com/q/1390840989062653 野鸡在我国那些地方分布],360搜索,2014.01.26</ref> 、格鲁吉亚、希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引进: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哈马、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拿大、智利、克罗地亚、古巴、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墨西哥、摩尔多瓦、黑山、英国、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罗马尼亚、圣赫勒拿、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美国、越南。
 
 引进: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哈马、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拿大、智利、克罗地亚、古巴、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墨西哥、摩尔多瓦、黑山、英国、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罗马尼亚、圣赫勒拿、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美国、越南。
行 44: 行 42:
  
 
 中国亚种全部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国亚种全部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
== 国内比较常见的六个人工养殖的品种 ==
 +
 +
'''河北亚种雉鸡'''(也称地产雉鸡):此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78~1989年期间,通过对野生河北亚种的人工驯化繁殖和选育而形成的品种。地产雉鸡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头部眶上有明显白眉,白色颈环完全且较宽,胸部为褐色,体型较细长。雌雉鸡体型纤小,腹部颜色为黄褐色。
 +
 +
'''中国环颈雉'''(也称美国七彩雉鸡):该品种是由美国经过100多年的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该品种的祖系是中国黄河流域一带所产的环颈雉,美国称之为中国环颈雉。该品种的外貌特征为:体型较大、饱满,雄雉鸡头部眶上无白眉,白色颈环较窄且不完全,在颈腹部有间断,胸部为红褐色较鲜艳。雌雉鸡腹部为灰白色,颜色较浅。
 +
 +
'''左家雉鸡''':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1~1996年期间,通过高繁殖力的中国环颈雉与河北亚种雉鸡进行配种而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眼眶上方有一对清晰的白眉,白色颈环较宽且不太完整,在颈腹部有间断,胸部红铜色,上体为棕色,腰部蓝灰色。雌雉鸡上体则呈棕黄色或沙黄色,下体呈灰白色。
 +
 +
'''黑化雉鸡'''(也称孔雀蓝雉鸡):该品种的起源至今仍有争论,在野生状态下的突变型黑化雉鸡不但于1919年在英国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发现,而且也在欧洲其他国家中发现。近来许多育种学家认为黑化雉鸡是来源于日本绿雉和另一个亚种的杂交选择产物。黑化雉鸡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全身羽毛呈黑色,并在头顶部、背部、体侧部和扇羽、覆翼羽带有金属绿光泽,在颈部带有紫、蓝色光泽,雌雉鸡全身羽毛呈橄榄棕色。
 +
 +
'''特大型雉鸡''':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由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该品种是由蒙古环颈雉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体型大,成龄体重雄、雌分别为1.9~2.2千克和1.5~1.8千克。其羽色特征是:雄雉鸡头顶眶上无白眉,白色颈环特窄且不完全,有的甚至没有,胸部呈深红色,雄雉鸡腹部呈灰白色,颜色特浅。
 +
 +
'''浅金黄色雉鸡''':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该浅黄色突变雉发生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确切起源不太清楚,但目前多数人认为是中国环颈雉与蒙古环颈雉的杂交产物。其外貌特征是:雄雉头顶和额为灰黄色,光秃的面部皮肤和垂肉为鲜红色,眼睛呈棕色,瞳孔呈黑色,全身羽毛为浅金黄色。雉鸡头顶和额部的羽毛比身体的羽毛颜色稍暗,虹膜呈棕色,瞳孔为黑色,整体颜色呈淡黄色<ref>[http://ent.sina.https://www.yxhqj.com/niao/104900.html 国内雉鸡有哪些品种?],萌宠乐园,2018/10/13</ref>。
 
== 人工养殖 ==
 
== 人工养殖 ==
  
行 66: 行 78:
 
2.雉鸡种蛋的挑选和消毒技术
 
2.雉鸡种蛋的挑选和消毒技术
  
 种蛋应新鲜,最好 是1 周内产下的蛋。种蛋在13~16℃的温度和湿度为75%的条件下可存放2周,大于3周的蛋不能作种蛋入孵。种蛋应放在蛋盘内,大头朝上,每天翻蛋1次。对种蛋的挑选是:蛋形正常,体积要适中,凡畸形、污染、裂缝、壳薄、太大太小、陈蛋等不可选作种蛋。
+
 种蛋应新鲜,最好 是[[1 ]] 内产下的蛋。种蛋在13~16℃的温度和湿度为75%的条件下可存放2周,大于3周的蛋不能作种蛋入孵。种蛋应放在蛋盘内,大头朝上,每天翻蛋1次。对种蛋的挑选是:蛋形正常,体积要适中,凡畸形、污染、裂缝、壳薄、太大太小、陈蛋等不可选作种蛋。
  
 
 种蛋在入孵前必须消毒,可将种蛋放入孵蛋器内一起消毒,1m空间用福尔马林28ml、高锰酸钾14g熏蒸30分钟,操作时将称最好的福尔马林倒入盛有高锰酸钾的搪瓷杯中或瓦钵中,关闭机门密闭熏蒸,30分钟后打开机门透风,待福尔马林气味消失后即可开始孵化。
 
 种蛋在入孵前必须消毒,可将种蛋放入孵蛋器内一起消毒,1m空间用福尔马林28ml、高锰酸钾14g熏蒸30分钟,操作时将称最好的福尔马林倒入盛有高锰酸钾的搪瓷杯中或瓦钵中,关闭机门密闭熏蒸,30分钟后打开机门透风,待福尔马林气味消失后即可开始孵化。
行 72: 行 84:
 
3.雉鸡的孵化技术
 
3.雉鸡的孵化技术
  
 雉鸡蛋亦可用抱母鸡抱孵,因其孵化期较鸡长,所以抱母鸡的抱性一定要好,大量种蛋用孵化器孵化。孵化 期23~24天。种蛋入孵后1~20天,温度为37.8℃,湿度为60~65%,21-24天,温度为37℃,湿度加大到65~70%。入孵后至第21天期间,每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90°,21天后停止翻蛋,并转入出雏器中孵化,准备出雏。孵化至中后期,胚胎发育快,产热多,为防止温度过高,可进行凉蛋,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当蛋壳温度降至32-33℃时即停止凉蛋,关上机门继续孵化,孵至第23天则停止凉蛋。头照在6-7天,检出无精蛋、死胚蛋。二照在14~15天,检出死胎蛋。
+
 雉鸡蛋亦可用抱母鸡抱孵,因其孵化期较鸡长,所以抱母鸡的抱性一定要好,大量种蛋用孵化器孵化。孵化 期[[23~24]] 天。种蛋入孵后1~20天,温度为37.8℃,湿度为60~65%,21-24天,温度为37℃,湿度加大到65~70%。入孵后至第21天期间,每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90°,21天后停止翻蛋,并转入出雏器中孵化,准备出雏。孵化至中后期,胚胎发育快,产热多,为防止温度过高,可进行凉蛋,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当蛋壳温度降至32-33℃时即停止凉蛋,关上机门继续孵化,孵至第23天则停止凉蛋。头照在6-7天,检出无精蛋、死胚蛋。二照在14~15天,检出死胎蛋。
  
 
4.雉鸡的育雏技术
 
4.雉鸡的育雏技术
行 78: 行 90:
 
 小雉鸡脱壳毛干后即可拣出,送入育雏器中养育。
 
 小雉鸡脱壳毛干后即可拣出,送入育雏器中养育。
  
 育雏期间温度是关键,一定要掌握好。1日龄时温度为35℃,以后每周降低1~2℃,5周龄时28-26℃,可根据气候条件逐步脱温,湿度65%,10日龄内可放在育雏箱中养育,密度为60-70只/m,1箱以大约30只较好。出亮后24小时开食。10日龄后可转入保温伞下平养育雏,密度为40~50只/m,每天饲 喂5 次,供充足饮水.4周龄时每天喂4次。
+
 育雏期间温度是关键,一定要掌握好。1日龄时温度为35℃,以后每周降低1~2℃,5周龄时28-26℃,可根据气候条件逐步脱温,湿度65%,10日龄内可放在育雏箱中养育,密度为60-70只/m,1箱以大约30只较好。出亮后24小时开食。10日龄后可转入保温伞下平养育雏,密度为40~50只/m,每天饲 喂[[5 ]] ,供充足饮水.4周龄时每天喂4次。
  
 
30日龄内的小雉鸡,采用每天23小时的人工光照,以后逐步过渡到自然光照,30~90日龄时饲养密度为20~10只/m。
 
30日龄内的小雉鸡,采用每天23小时的人工光照,以后逐步过渡到自然光照,30~90日龄时饲养密度为20~10只/m。
行 96: 行 108: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於 2020年8月11日 (二) 21:17 的最新修訂

雉雞(鳥綱雉科動物)(學名:Phasianus colchicus):共有31個亞種。體形較家雞略小,但尾巴卻長得多。雄鳥羽色華麗,分布在中國東部的幾個亞種,頸部都有白色頸圈,與金屬綠色的頸部,形成顯著的對比;尾羽長而有橫斑。雌鳥的羽色暗淡,大都為褐和棕黃色,而雜以黑斑;尾羽也較短。

外形特徵

雉雞亞種甚多,個體大小和羽色變化亦大,但基本特徵相同,現僅以雉雞東北亞種為例描述如下:

雄鳥前額和上嘴基部黑色,富有藍綠色光澤。頭頂棕褐色,眉紋白色,眼先和眼周裸出皮膚緋紅色。在眼後裸皮上方,白色眉紋下還有一小塊藍黑色短羽,在相對應的眼下亦有一塊更大些的藍黑色短羽。耳羽叢亦為藍黑色。頸部有一黑色橫帶,一直延伸到頸側與喉部的黑色相連,且具綠色金屬光澤。在此黑環下有一比黑環更窄些的白色環帶,一直延伸到前頸,形成一完整的白色頸環,其中前頸比後頸白帶更為寬闊。上背羽毛基部紫褐色,具白色羽干紋,端部羽干紋黑色,兩側為金黃色。背和肩栗紅色。下背和腰兩側藍灰色,中部灰綠色,且具黃黑相間排列的波浪形橫斑;尾上覆羽黃綠色,部分末梢沾有土紅色。小覆羽、中覆羽灰色,大覆羽灰褐色,具栗色羽緣。飛羽褐色,初級飛羽具鋸齒形白色橫斑,次級飛羽外翈具白色蟲蠢斑和橫斑。三級飛羽棕褐色,具波浪形白色橫斑,外翈羽緣栗色,內翈羽緣棕紅色。尾羽黃灰色,除最外側兩對外,均具一系列交錯排列的黑色橫斑;黑色橫斑兩端又連結栗色橫斑。頦、喉黑色,具藍綠色金屬光澤。胸部呈帶紫的銅紅色,亦具金屬光澤,羽端具有倒置的錨狀黑斑或羽干紋。兩脅淡黃色,近腹部栗紅色,羽端具一大形黑斑。腹黑色。尾下腹羽棕栗色。

雌鳥較雄鳥為小,羽色亦不如雄鳥艷麗,頭頂和後頸棕白色,具黑色橫斑。肩和背栗色,雜有粗著的黑紋和寬的淡紅白色羽緣;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羽色逐漸變淡,呈棕紅色和淡棕色,且具黑色中央紋和窄的灰白色羽緣,尾亦較雄鳥為短,呈灰棕褐色。頦、喉棕白色,下體餘部沙黃色,胸和兩脅具黑色沾棕的斑紋。

虹膜栗紅色 (♂)或淡紅褐色 (♀),嘴暗白色,基部灰色 (♂)或端部綠黃色,基部灰褐色 (♂),跗跖黃綠色,其上有短距 (♂),跗跖紅綠色,無距 (♀)。

大小量度:體重♂1264-1650g,♀880-990g;體長♂730-868mm,♀590-612mm;嘴峰♂33-36mm,♀29-30mm;翅♂213-245mm,♀210-220mm;尾♂435-528mm,♀225-286mm;跗跖♂61-79.5mm,♀57-60mm。(♂雄性;♀雌性)

生活習性

雉雞腳強健,善於奔跑,特別是在灌叢中奔走極快,也善於藏匿。見人後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進入附近叢林或灌叢,有時奔跑一陣還停下來。,邊飛邊發出"咯咯咯"的叫聲和兩翅"撲撲撲……"的鼓動聲。飛行速度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飛行不持久,飛行距離不大,常成拋物線式的飛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後又急速在灌叢和草叢中奔跑竄行和藏匿,輕易不再起飛,有時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飛起。秋季常集成幾隻至10多隻的小群進到農田、林緣和村莊附近活動和覓食。

雜食性。所吃食物隨地區和季節而不同:秋季主要以各種植物的果實、種子、植物葉、芽、草籽和部分昆蟲為食,冬季主要以各種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莖、果實、種子和穀物為食,夏季主要以各種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漿果和草子為食,春季則啄食剛發芽的嫩草莖和草葉,也常到耕地扒食種下的谷籽與禾苗[1]

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山丘陵、農田、地邊、沼澤草地,以及林緣灌叢和公路兩邊的灌叢與草地中,分布高度多在海拔1200米以下,但在秦嶺和中國四川,有時亦見上到海拔2000-3000米的高度。

生長繁殖

繁殖期3-7月,中國南方較北方早些。繁殖期間雄鳥常發出'咯-咯咯咯'的鳴叫,特別是清晨最為頻繁。叫聲清脆響亮,500米外即可能聽見。每次鳴叫後,多要扇動幾下翅膀。發情期間雄鳥各占據一定領域,並不時在自己領域內鳴叫。如有別的雄雉侵入,則發生激烈的毆鬥,直到趕走為止。

一雄多雌制,發情時雄鳥環在雌鳥旁,邊走邊叫,有時猛跑幾步,當接近雌鳥頭側時,則將靠近雌鳥一側的翅下垂,另一側向上伸,尾羽豎直,頭部冠羽豎起,為典型的側面型炫耀。

營巢於草叢、蘆葦叢或灌叢中地上,也在隱蔽的樹根旁或麥地里營巢。巢呈碗狀或盤狀,較為簡陋,多系親鳥在地面刨弄一淺坑,內再墊以枯草、樹葉和羽毛即成。巢的大小約為23cm×21cm,深6-10cm。產卵期在中國東北最早為4月末,而在貴陽4月末即見有雛鳥。

1年繁殖1窩,南方可到2窩。每窩產卵6~22枚,南方窩卵數較少,多為4~8枚。卵橄欖黃色、土黃色、黃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類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較大變化[2]

分布範圍

分布:阿富汗、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保加利亞、中國[3]、格魯吉亞、希臘、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哈薩克斯坦、韓國、吉爾吉斯斯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蒙古、緬甸、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引進: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澳大利亞、奧地利、巴哈馬、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加拿大、智利、克羅地亞、古巴、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匈牙利、愛爾蘭、意大利、日本、拉脫維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前南斯拉夫共和國、墨西哥、摩爾多瓦、黑山、英國、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波多黎各、羅馬尼亞、聖赫勒拿、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美國、越南。

保護級別

中國亞種全部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國內比較常見的六個人工養殖的品種

河北亞種雉雞(也稱地產雉雞):此品種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於1978~1989年期間,通過對野生河北亞種的人工馴化繁殖和選育而形成的品種。地產雉雞的外貌特徵是:雄雉雞頭部眶上有明顯白眉,白色頸環完全且較寬,胸部為褐色,體型較細長。雌雉雞體型纖小,腹部顏色為黃褐色。

中國環頸雉(也稱美國七彩雉雞):該品種是由美國經過100多年的選育而形成的一個品種。該品種的祖系是中國黃河流域一帶所產的環頸雉,美國稱之為中國環頸雉。該品種的外貌特徵為:體型較大、飽滿,雄雉雞頭部眶上無白眉,白色頸環較窄且不完全,在頸腹部有間斷,胸部為紅褐色較鮮艷。雌雉雞腹部為灰白色,顏色較淺。

左家雉雞:該品種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於1991~1996年期間,通過高繁殖力的中國環頸雉與河北亞種雉雞進行配種而培育出的一個新品種。該品種的外貌特徵是:雄雉雞眼眶上方有一對清晰的白眉,白色頸環較寬且不太完整,在頸腹部有間斷,胸部紅銅色,上體為棕色,腰部藍灰色。雌雉雞上體則呈棕黃色或沙黃色,下體呈灰白色。

黑化雉雞(也稱孔雀藍雉雞):該品種的起源至今仍有爭論,在野生狀態下的突變型黑化雉雞不但於1919年在英國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發現,而且也在歐洲其他國家中發現。近來許多育種學家認為黑化雉雞是來源於日本綠雉和另一個亞種的雜交選擇產物。黑化雉雞的外貌特徵是:雄雉雞全身羽毛呈黑色,並在頭頂部、背部、體側部和扇羽、覆翼羽帶有金屬綠光澤,在頸部帶有紫、藍色光澤,雌雉雞全身羽毛呈橄欖棕色。

特大型雉雞:該品種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於1994年由美國威斯康星州麥克法倫雉雞公司引進的。該品種是由蒙古環頸雉選育而形成的一個品種。該品種的特點是體型大,成齡體重雄、雌分別為1.9~2.2千克和1.5~1.8千克。其羽色特徵是:雄雉雞頭頂眶上無白眉,白色頸環特窄且不完全,有的甚至沒有,胸部呈深紅色,雄雉雞腹部呈灰白色,顏色特淺。

淺金黃色雉雞:該品種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於1994年從美國威斯康星州麥克法倫雉雞公司引進的。該淺黃色突變雉發生於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確切起源不太清楚,但目前多數人認為是中國環頸雉與蒙古環頸雉的雜交產物。其外貌特徵是:雄雉頭頂和額為灰黃色,光禿的面部皮膚和垂肉為鮮紅色,眼睛呈棕色,瞳孔呈黑色,全身羽毛為淺金黃色。雉雞頭頂和額部的羽毛比身體的羽毛顏色稍暗,虹膜呈棕色,瞳孔為黑色,整體顏色呈淡黃色[4]

人工養殖

1.提升雉雞繁殖率的措施

(1)公母適時合群,過早合群,公雉強迫母雉配種,強烈追啄,產生不良後果。

(2)公母配比要恰當,以1.5~6較好。

(3)雉雞在配種繁殖季節,公雉有強烈爭鬥配偶現象。成長好、體形大的青年雉在爭鬥中勝利,要保護好獲勝雉,減少爭鬥,以提升受精率。

(4)在季節,不要直接曬太陽,應搭蔭棚,造成陰涼環境。

(5)留有一定的後備公雉,對性活動差、體弱或有傷、病的公雉隨時更換。

(6)勤撿蛋,防止公母雉叨蛋而破損,在下蛋日糧中要增加動物性養料的配比量。啄蛋嚴重時實行斷喙。

(7)維持環境清靜,空氣要新鮮。下蛋箱內勤換墊草,維持清潔。為誘惑母雉在下蛋箱內下蛋,蛋箱內可放入假蛋做引蛋。下蛋箱寬35cm,長200cm,前高45cm,後高80cm,中間開三個洞為出入口,洞高30cm,寬15cm。

2.雉雞種蛋的挑選和消毒技術

種蛋應新鮮,最好是1周內產下的蛋。種蛋在13~16℃的溫度和濕度為75%的條件下可存放2周,大於3周的蛋不能作種蛋入孵。種蛋應放在蛋盤內,大頭朝上,每天翻蛋1次。對種蛋的挑選是:蛋形正常,體積要適中,凡畸形、污染、裂縫、殼薄、太大太小、陳蛋等不可選作種蛋。

種蛋在入孵前必須消毒,可將種蛋放入孵蛋器內一起消毒,1m空間用福爾馬林28ml、高錳酸鉀14g熏蒸30分鐘,操作時將稱最好的福爾馬林倒入盛有高錳酸鉀的搪瓷杯中或瓦缽中,關閉機門密閉熏蒸,30分鐘後打開機門透風,待福爾馬林氣味消失後即可開始孵化。

3.雉雞的孵化技術

雉雞蛋亦可用抱母雞抱孵,因其孵化期較雞長,所以抱母雞的抱性一定要好,大量種蛋用孵化器孵化。孵化期23~24天。種蛋入孵後1~20天,溫度為37.8℃,濕度為60~65%,21-24天,溫度為37℃,濕度加大到65~70%。入孵後至第21天期間,每2小時翻蛋1次,翻蛋角度為90°,21天後停止翻蛋,並轉入出雛器中孵化,準備出雛。孵化至中後期,胚胎髮育快,產熱多,為防止溫度過高,可進行涼蛋,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鐘,當蛋殼溫度降至32-33℃時即停止涼蛋,關上機門繼續孵化,孵至第23天則停止涼蛋。頭照在6-7天,檢出無精蛋、死胚蛋。二照在14~15天,檢出死胎蛋。

4.雉雞的育雛技術

小雉雞脫殼毛干後即可揀出,送入育雛器中養育。

育雛期間溫度是關鍵,一定要掌握好。1日齡時溫度為35℃,以後每周降低1~2℃,5周齡時28-26℃,可根據氣候條件逐步脫溫,濕度65%,10日齡內可放在育雛箱中養育,密度為60-70隻/m,1箱以大約30隻較好。出亮後24小時開食。10日齡後可轉入保溫傘下平養育雛,密度為40~50隻/m,每天飼餵5次,供充足飲水.4周齡時每天餵4次。

30日齡內的小雉雞,採用每天23小時的人工光照,以後逐步過渡到自然光照,30~90日齡時飼養密度為20~10隻/m。

開食時,先供飲水後供食,小雉雞不會飲水時可進行調教,將小雉雞的嘴放到水盤中沾一些水,重複幾次就會飲水了。開食時把養料撒在清潔的有色塑料布上,引誘啄食。3日齡內維持不斷料,任其自由採食。3~10日齡每天餵6次,上午2次,下午2次,上半夜1次,下半夜1次。開食料可用玉米粉加熟雞蛋粉拌勻飼喂,每100隻雛,用熟雞蛋3~4個,去研細後拌入料中。

第2天起逐漸加入錐雉混合料飼喂,第3天即供應全價小雉雞料,並逐步轉入料盤或料槽;飼餵。10日齡後可深加20-30%的青料。一周齡內可用5%葡萄糖和0.1%雛生素C混合液與少量養料拌和喂,握高適口性,增加採食量。

雉雞育雛成活率較低,在育雛的頭10天內,約有8~10%的弱小雛會死亡,通常在30日齡成活率約80%,出雛季節在6~者成活率高些,中旬以後弱小雛多,成活率低。弱小雛因受排擠、飢餓或驚恐後衝撞造成內出血等死亡的亦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育雛時應精心照料,低密度小群飼養,並維持安靜的環境,盡力減少應激的影響[5]

視頻

雉雞上前搶奪貓糧,貓的反應太搞笑了,鏡頭拍下全過程!

參考資料

  1. 雉雞的生活習性,三農網,2019年07月19日
  2. 雉雞的繁殖特點有哪些?,新浪網,2018-05-19
  3. 野雞在我國那些地方分布,360搜索,2014.01.26
  4. 國內雉雞有哪些品種?,萌寵樂園,2018/10/13
  5. 關於雉雞配種繁殖,幼雛這樣飼養管理,雉雞長得快,快資訊,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