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雉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雉鸡(鸟纲雉科动物)(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共有31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黄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

外形特征

雉鸡亚种甚多,个体大小和羽色变化亦大,但基本特征相同,现仅以雉鸡东北亚种为例描述如下:

雄鸟前额和上嘴基部黑色,富有蓝绿色光泽。头顶棕褐色,眉纹白色,眼先和眼周裸出皮肤绯红色。在眼后裸皮上方,白色眉纹下还有一小块蓝黑色短羽,在相对应的眼下亦有一块更大些的蓝黑色短羽。耳羽丛亦为蓝黑色。颈部有一黑色横带,一直延伸到颈侧与喉部的黑色相连,且具绿色金属光泽。在此黑环下有一比黑环更窄些的白色环带,一直延伸到前颈,形成一完整的白色颈环,其中前颈比后颈白带更为宽阔。上背羽毛基部紫褐色,具白色羽干纹,端部羽干纹黑色,两侧为金黄色。背和肩栗红色。下背和腰两侧蓝灰色,中部灰绿色,且具黄黑相间排列的波浪形横斑;尾上覆羽黄绿色,部分末梢沾有土红色。小覆羽、中覆羽灰色,大覆羽灰褐色,具栗色羽缘。飞羽褐色,初级飞羽具锯齿形白色横斑,次级飞羽外翈具白色虫蠢斑和横斑。三级飞羽棕褐色,具波浪形白色横斑,外翈羽缘栗色,内翈羽缘棕红色。尾羽黄灰色,除最外侧两对外,均具一系列交错排列的黑色横斑;黑色横斑两端又连结栗色横斑。颏、喉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亦具金属光泽,羽端具有倒置的锚状黑斑或羽干纹。两胁淡黄色,近腹部栗红色,羽端具一大形黑斑。腹黑色。尾下腹羽棕栗色。

雌鸟较雄鸟为小,羽色亦不如雄鸟艳丽,头顶和后颈棕白色,具黑色横斑。肩和背栗色,杂有粗著的黑纹和宽的淡红白色羽缘;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羽色逐渐变淡,呈棕红色和淡棕色,且具黑色中央纹和窄的灰白色羽缘,尾亦较雄鸟为短,呈灰棕褐色。颏、喉棕白色,下体余部沙黄色,胸和两胁具黑色沾棕的斑纹。

虹膜栗红色 (♂)或淡红褐色 (♀),嘴暗白色,基部灰色 (♂)或端部绿黄色,基部灰褐色 (♂),跗跖黄绿色,其上有短距 (♂),跗跖红绿色,无距 (♀)。

大小量度:体重♂1264-1650g,♀880-990g;体长♂730-868mm,♀590-612mm;嘴峰♂33-36mm,♀29-30mm;翅♂213-245mm,♀210-220mm;尾♂435-528mm,♀225-286mm;跗跖♂61-79.5mm,♀57-60mm。(♂雄性;♀雌性)

生活习性

雉鸡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见人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进入附近丛林或灌丛,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边飞边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和两翅"扑扑扑……"的鼓动声。飞行速度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飞行不持久,飞行距离不大,常成抛物线式的飞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后又急速在灌丛和草丛中奔跑窜行和藏匿,轻易不再起飞,有时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飞起。秋季常集成几只至10多只的小群进到农田、林缘和村庄附近活动和觅食。

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秋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和部分昆虫为食,冬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茎、果实、种子和谷物为食,夏季主要以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浆果和草子为食,春季则啄食刚发芽的嫩草茎和草叶,也常到耕地扒食种下的谷籽与禾苗[1]

栖息环境

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分布高度多在海拔1200米以下,但在秦岭和中国四川,有时亦见上到海拔2000-3000米的高度。

生长繁殖

繁殖期3-7月,中国南方较北方早些。繁殖期间雄鸟常发出'咯-咯咯咯'的鸣叫,特别是清晨最为频繁。叫声清脆响亮,500米外即可能听见。每次鸣叫后,多要扇动几下翅膀。发情期间雄鸟各占据一定领域,并不时在自己领域内鸣叫。如有别的雄雉侵入,则发生激烈的殴斗,直到赶走为止。

一雄多雌制,发情时雄鸟环在雌鸟旁,边走边叫,有时猛跑几步,当接近雌鸟头侧时,则将靠近雌鸟一侧的翅下垂,另一侧向上伸,尾羽竖直,头部冠羽竖起,为典型的侧面型炫耀。

营巢于草丛、芦苇丛或灌丛中地上,也在隐蔽的树根旁或麦地里营巢。巢呈碗状或盘状,较为简陋,多系亲鸟在地面刨弄一浅坑,内再垫以枯草、树叶和羽毛即成。巢的大小约为23cm×21cm,深6-10cm。产卵期在中国东北最早为4月末,而在贵阳4月末即见有雏鸟。

1年繁殖1窝,南方可到2窝。每窝产卵6~22枚,南方窝卵数较少,多为4~8枚。卵橄榄黄色、土黄色、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较大变化[2]

分布范围

分布: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中国[3]、格鲁吉亚、希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引进: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哈马、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拿大、智利、克罗地亚、古巴、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墨西哥、摩尔多瓦、黑山、英国、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罗马尼亚、圣赫勒拿、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美国、越南。

保护级别

中国亚种全部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国内比较常见的六个人工养殖的品种

河北亚种雉鸡(也称地产雉鸡):此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78~1989年期间,通过对野生河北亚种的人工驯化繁殖和选育而形成的品种。地产雉鸡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头部眶上有明显白眉,白色颈环完全且较宽,胸部为褐色,体型较细长。雌雉鸡体型纤小,腹部颜色为黄褐色。

中国环颈雉(也称美国七彩雉鸡):该品种是由美国经过100多年的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该品种的祖系是中国黄河流域一带所产的环颈雉,美国称之为中国环颈雉。该品种的外貌特征为:体型较大、饱满,雄雉鸡头部眶上无白眉,白色颈环较窄且不完全,在颈腹部有间断,胸部为红褐色较鲜艳。雌雉鸡腹部为灰白色,颜色较浅。

左家雉鸡: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1~1996年期间,通过高繁殖力的中国环颈雉与河北亚种雉鸡进行配种而培育出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眼眶上方有一对清晰的白眉,白色颈环较宽且不太完整,在颈腹部有间断,胸部红铜色,上体为棕色,腰部蓝灰色。雌雉鸡上体则呈棕黄色或沙黄色,下体呈灰白色。

黑化雉鸡(也称孔雀蓝雉鸡):该品种的起源至今仍有争论,在野生状态下的突变型黑化雉鸡不但于1919年在英国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发现,而且也在欧洲其他国家中发现。近来许多育种学家认为黑化雉鸡是来源于日本绿雉和另一个亚种的杂交选择产物。黑化雉鸡的外貌特征是:雄雉鸡全身羽毛呈黑色,并在头顶部、背部、体侧部和扇羽、覆翼羽带有金属绿光泽,在颈部带有紫、蓝色光泽,雌雉鸡全身羽毛呈橄榄棕色。

特大型雉鸡: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由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该品种是由蒙古环颈雉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体型大,成龄体重雄、雌分别为1.9~2.2千克和1.5~1.8千克。其羽色特征是:雄雉鸡头顶眶上无白眉,白色颈环特窄且不完全,有的甚至没有,胸部呈深红色,雄雉鸡腹部呈灰白色,颜色特浅。

浅金黄色雉鸡: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于1994年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伦雉鸡公司引进的。该浅黄色突变雉发生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确切起源不太清楚,但目前多数人认为是中国环颈雉与蒙古环颈雉的杂交产物。其外貌特征是:雄雉头顶和额为灰黄色,光秃的面部皮肤和垂肉为鲜红色,眼睛呈棕色,瞳孔呈黑色,全身羽毛为浅金黄色。雉鸡头顶和额部的羽毛比身体的羽毛颜色稍暗,虹膜呈棕色,瞳孔为黑色,整体颜色呈淡黄色[4]

人工养殖

1.提升雉鸡繁殖率的措施

(1)公母适时合群,过早合群,公雉强迫母雉配种,强烈追啄,产生不良后果。

(2)公母配比要恰当,以1.5~6较好。

(3)雉鸡在配种繁殖季节,公雉有强烈争斗配偶现象。成长好、体形大的青年雉在争斗中胜利,要保护好获胜雉,减少争斗,以提升受精率。

(4)在季节,不要直接晒太阳,应搭荫棚,造成阴凉环境。

(5)留有一定的后备公雉,对性活动差、体弱或有伤、病的公雉随时更换。

(6)勤捡蛋,防止公母雉叨蛋而破损,在下蛋日粮中要增加动物性养料的配比量。啄蛋严重时实行断喙。

(7)维持环境清静,空气要新鲜。下蛋箱内勤换垫草,维持清洁。为诱惑母雉在下蛋箱内下蛋,蛋箱内可放入假蛋做引蛋。下蛋箱宽35cm,长200cm,前高45cm,后高80cm,中间开三个洞为出入口,洞高30cm,宽15cm。

2.雉鸡种蛋的挑选和消毒技术

种蛋应新鲜,最好是1周内产下的蛋。种蛋在13~16℃的温度和湿度为75%的条件下可存放2周,大于3周的蛋不能作种蛋入孵。种蛋应放在蛋盘内,大头朝上,每天翻蛋1次。对种蛋的挑选是:蛋形正常,体积要适中,凡畸形、污染、裂缝、壳薄、太大太小、陈蛋等不可选作种蛋。

种蛋在入孵前必须消毒,可将种蛋放入孵蛋器内一起消毒,1m空间用福尔马林28ml、高锰酸钾14g熏蒸30分钟,操作时将称最好的福尔马林倒入盛有高锰酸钾的搪瓷杯中或瓦钵中,关闭机门密闭熏蒸,30分钟后打开机门透风,待福尔马林气味消失后即可开始孵化。

3.雉鸡的孵化技术

雉鸡蛋亦可用抱母鸡抱孵,因其孵化期较鸡长,所以抱母鸡的抱性一定要好,大量种蛋用孵化器孵化。孵化期23~24天。种蛋入孵后1~20天,温度为37.8℃,湿度为60~65%,21-24天,温度为37℃,湿度加大到65~70%。入孵后至第21天期间,每2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90°,21天后停止翻蛋,并转入出雏器中孵化,准备出雏。孵化至中后期,胚胎发育快,产热多,为防止温度过高,可进行凉蛋,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当蛋壳温度降至32-33℃时即停止凉蛋,关上机门继续孵化,孵至第23天则停止凉蛋。头照在6-7天,检出无精蛋、死胚蛋。二照在14~15天,检出死胎蛋。

4.雉鸡的育雏技术

小雉鸡脱壳毛干后即可拣出,送入育雏器中养育。

育雏期间温度是关键,一定要掌握好。1日龄时温度为35℃,以后每周降低1~2℃,5周龄时28-26℃,可根据气候条件逐步脱温,湿度65%,10日龄内可放在育雏箱中养育,密度为60-70只/m,1箱以大约30只较好。出亮后24小时开食。10日龄后可转入保温伞下平养育雏,密度为40~50只/m,每天饲喂5次,供充足饮水.4周龄时每天喂4次。

30日龄内的小雉鸡,采用每天23小时的人工光照,以后逐步过渡到自然光照,30~90日龄时饲养密度为20~10只/m。

开食时,先供饮水后供食,小雉鸡不会饮水时可进行调教,将小雉鸡的嘴放到水盘中沾一些水,重复几次就会饮水了。开食时把养料撒在清洁的有色塑料布上,引诱啄食。3日龄内维持不断料,任其自由采食。3~10日龄每天喂6次,上午2次,下午2次,上半夜1次,下半夜1次。开食料可用玉米粉加熟鸡蛋粉拌匀饲喂,每100只雏,用熟鸡蛋3~4个,去研细后拌入料中。

第2天起逐渐加入锥雉混合料饲喂,第3天即供应全价小雉鸡料,并逐步转入料盘或料槽;饲喂。10日齡后可深加20-30%的青料。一周齡内可用5%葡萄糖和0.1%雏生素C混合液与少量养料拌和喂,握高适口性,增加采食量。

雉鸡育雏成活率较低,在育雏的头10天内,约有8~10%的弱小雏会死亡,通常在30日齡成活率约80%,出雏季节在6~者成活率高些,中旬以后弱小雏多,成活率低。弱小雏因受排挤、饥饿或惊恐后冲撞造成内出血等死亡的亦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育雏时应精心照料,低密度小群饲养,并维持安静的环境,尽力减少应激的影响[5]

视频

雉鸡上前抢夺猫粮,猫的反应太搞笑了,镜头拍下全过程!

参考资料

  1. 雉鸡的生活习性,三农网,2019年07月19日
  2. 雉鸡的繁殖特点有哪些?,新浪网,2018-05-19
  3. 野鸡在我国那些地方分布,360搜索,2014.01.26
  4. 国内雉鸡有哪些品种?,萌宠乐园,2018/10/13
  5. 关于雉鸡配种繁殖,幼雏这样饲养管理,雉鸡长得快,快资讯,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