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雪夜爐火(陳響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雪夜爐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雪夜爐火》中國當代作家江繼祥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雪夜爐火

歲暮,天寒,一年臨近尾聲,雪伴寒氣而來。無論我走在哪裡,總也忘不了雪夜爐火的日子,特別是在這即將萬家團年的時候。

猶記得小時候下雪,清晨起來,窗外白茫一片,屋頂已經積了厚厚一層雪,開門倚窗,雪仍在飄,落地潔白,碎若瓊琚;房檐已經吊滿了冰柱,那一根根冰柱像是一把把水晶做的寶劍,晶瑩剔透,整齊地列成一排排。我們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放鞭炮。有的小夥伴則在稻穀場上掃出一塊空地,灑上一把稻米,支起一張簸箕,牽出一根長繩,他們則躲在草垛後面,靜待麻雀來訪。不一會兒,雪中難以覓食的麻雀,就會跳進簸箕下面,自顧自地享受美食。小夥伴們趁機順勢拉動了繩子,將麻雀捕了個正着。

老家門前屋後有一大片竹林,山窗寒夜,飛雪飄飄,落到竹間,發出「沙沙」聲響。我躺在床上,靜聽雪落竹林的聲音,悠然而神韻。茫茫世界,細聽雪落,在萬籟俱寂中,能感受到內心的平和與寧靜,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夜雪》中描寫的那樣: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雪花在靜謐的山村林間,輕盈飄落,婉轉飛舞,為蕭瑟的冬日平添一絲浪漫色彩,一幅美麗的畫卷,也給我們童年帶來了太多的樂趣。從《詩經》中的「雨雪霏霏」,到《唐詩》里的「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裡,因為有了雪花,更因為有了詩人的神來之筆,而變得妖嬈多姿。

我喜歡在雪花翩翩起舞的冬日,回憶一切與火爐有關的細節,那是一種溫暖和溫馨的感覺。在這寒冷的冬日,輕吟着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灑,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不由思念起母親為我們燃起的那一爐火。很久以來,我對雪夜爐火有着一種迷戀的情緒。這一爐火,是用山間搬來的石頭圍成的爐子,我們稱之為「火盆」。燃材取自山中老樹枯木,一旦點燃升爐,火勢則很旺盛,頓時全屋生暖,是一種最原始的火,古典而詩意。

少年時,我常在冬夜守着一盆爐火,吃着零食,看着閒書。那一爐紅火,烘烤着我的身體,格外暖和。窗外,雪花漫天飛舞,萬物蕭瑟,風吹葉落,淒寒酷冷;室內,火爐正旺,暖意洋洋。夜深,為了給我們取暖,母親總會在這古老的火爐旁邊,用一隻土瓦罐盛半罐清水,然後放入生薑、青蔥、紅糖,做成熱湯,讓我們喝下。隨着一股濃香熱烈的甜水下肚,頓時全身就有了一種暖意,而身旁的母親總是用她那粗糙的手撫摸着我,試探着我的手是否溫熱,看着我的面頰是否紅潤。一家人圍爐而坐,爐火相映,溫馨而幸福。至今,我把那早已定格在我腦海中的溫暖畫面,當作我生命中最為厚重的詩篇。多少年以後,我讀到了詩人葉芝《當你老了》的那首詩,詩中的相似情節讓我感同身受:

當你老了,頭髮花白,睡意沉沉

在爐邊打着盹兒,取下這本書

慢慢的讀着,你曾經的柔柔眼神

浮現心底,眼影深深

我在詩人營造的意境氛圍中潸然淚下。我明白母親的手為什麼那麼粗糙。母親的一生就是為了我們,象那一團爐火,燃燒着自己的青春,燃燒着自己的生命。

如果是雪夜,我家的爐火總是一直燃到深夜。這樣,那盆爐火因為有了雪的相伴則更多了幾分情致。外面是雪花「沙沙」飄落的聲音,銀白晶瑩,屋內爐火通紅透亮,似乎爐火也有了幾分雪的瀟灑與俊逸,似乎雪也添了幾分爐火的從容與溫情。圍爐聽雪,讓人體會到的一種明暢的閒逸,和一種純情的安暖。

每當冬天的寒氣襲來,我便想起父親和我在爐火邊的那些溫暖情節。特別是大年三十晚上守歲的情景,令我刻骨銘心。父親會在爐火盆邊用水壺煮着茶水,火盆旁邊擺一張小桌子,桌子上放着花生、果脯、雜糖、瓜子等小吃,一家人圍爐而坐,靜聽水在壺中沸騰。父親手捧一盞清茶,給我們四姐弟講述他從軍的經歷,還有一些書中的知識。在我的記憶里,父親講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軍事故事,還有《水滸傳》《三國演義》等許多古典名著。他還會與我們交談人間百事,說着一年來的收成,暢想着來年的希望。每到此時,伴着鞭炮聲聲,紅紅的爐火,心裡暖暖的,說着笑着,吃着喝着,充滿溫馨和親情。我想,除了飯桌,怕是再無其它物品能象這爐火一樣,能把人們拉得這麼近,感覺這麼親。如今,每每想起,那是多麼珍貴的溫馨時刻,父親說過的話久久縈繞耳畔。那種溫暖,就如剛從火爐里拿出來的烤熟的紅薯,滾燙、暖胃、令人難忘。

在寒夜的火爐邊烤紅薯、糍粑、花生、苕果是我年少時的最愛。那時的冬夜晚,沒有電視,沒有網絡,沒有灰太狼,也沒有喜洋洋。我們姐弟圍擁在紅紅的爐火邊。爐火照映在牆壁上,亮堂堂,紅彤彤。大姐會把儲存在沙堆里的紅薯拿出來,挑了又選。她會將細長圓潤,沒有疤痕的紅薯,埋在火爐灰下。爐火熊熊燃燒,火苗噼噼啪啪,燒過的灰燼,夾帶着火星,一星一點透過熱烈的爐灰,滲透進紅薯裡面。紅薯就在餘燼與殘灰的溫熱中,慢慢地泛起了香味。因為紅薯比較耐熟,一般要得幾十分鐘才能熟透。

窗外北風呼呼,寒冬的夜,特別安靜,靜得能聽到火星炸裂的聲音。我們焦灼而急迫地盼着紅薯快點熟。常常是等着等着,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似睡非睡之間,只聽得大姐叫我們醒來吃紅薯。大姐將外皮焦黑脆香的紅薯放在我的手裡,燙得我直蹦噠。我左手倒騰右手,右手倒騰左手,迫不及待地掰開紅薯,一股濃烈的香氣撲鼻而來。那種香味讓我久久難以忘懷。如今,我常在街邊碰到烤紅薯的小生意人,他們都是用煤碳燒烤,怎麼也吃不出當初的味道。也有可能是心境不同,物質匱乏的年代,一切吃食都沒有現在這麼豐富,但烤紅薯的味道顯得歷久彌香,更多的是一家人圍爐而坐的暖意。

又是飄雪時節,冬夜漫捲着凜烈的風,四周萬籟無聲,惟有雪花狂舞。我蟄居於城市一隅。小屋已不再寒冷,空調暖氣發出的聲音,把我的思緒拉回到N年前的一個溫暖片段。

那一年,也是一個冬天。我們部隊正在進行「冬練三九」的軍事訓練,以提高我們面對嚴寒氣候的作戰能力。那天傍晚,天空飛揚着雪花,北風一陣緊似一陣,我拿着軍用地圖,按圖行進。我們的訓練科目是「摸方位角」,通俗地講,就是連隊給每一位戰士,發一個指南針、一張軍用地圖、指定目的地,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不同的目的地,並取到相應的標識。我們那時沒有GPS導航,全憑指南針和地圖上的標誌物來確定方位。我按訓練要求,悠然前行,從下午三點走到傍晚六點,五個標識已經找到四個,就差一個可以完成任務,回到營地。

不知不覺,我按地圖標誌,來到一個小鎮街邊。不知從何處飄送來一陣濃濃的香味兒,憑我的直覺,應該是那種叫着「火燒」的芝麻燒餅。順着飄香的方位尋找,發現路邊停着一輛長方形的小推車。車上有一爐木炭火,紅紅的;爐前站着一位中等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那人見我全副武裝,對着我一臉微笑模樣。只見他穿一套舊綠色軍大衣,戴一副白護袖,腳穿一雙解放鞋。他告訴我,十多年前,他象我一樣,也經歷過這樣的訓練。原來,他是一位退役老兵。農閒時節,他靠「木炭火爐打燒餅」賺點零錢,供孩子讀書。

此時,他剛從木炭爐火中取出金黃色的「火燒」,那股撲鼻的香氣,那種風雪中擋不住的食誘,加上我跑了上十公里的路程,肚子早就咕咕地叫了。「解放軍同志,來兩塊填填肚子吧!」說完便順手從小推車右上方的架鈎上,取出兩塊熱乎乎的芝麻圓燒餅遞給了我。

猛咬一口,酥脆香甜。我習慣性地伸手向右上衣口袋去掏錢。才知道訓練是沒有帶錢的,可燒餅已經吃到嘴裡,下到了肚裡,瞬間那個窘境,真不知道如何向他解釋。他好象看出了我的窘迫,寬慰我道:「沒事的,如果下次訓練路過這裡,記着了就給我,不記得就算了,算是我慰問新戰友。」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們天天在唱,這樣的群眾紀律我絕不違反。我順手給他寫了一張欠條,幾經推辭,算是收下了。此時,雪越下越大,買火燒的人並不多。從簡單的詢問中得知,他並不是本地人,從部隊回來後,一直沒有找到正式工作,除了種菜和糧食,就是賣燒餅,家境不是很好,日子過得不寬裕,底子薄,無外援,一切全要靠自己。我聽着,有些同情,又不便冒昧安慰他,更見天色已暗,便匆匆對他說:「明天正好周日,我一定把錢送給你。」他並未回應,略微轉頭憨厚一笑,迅即扭頭凝神地看他那盆木炭爐中的火候。

第二天周日,我特地請假趕到老地方,但是沒有見到他。詢問附近村民,說他昨天是今年最後一次出攤,回去過年了。我有些悵然,又有點遺憾。心想,明年開春,他是一定要回來的吧。但是第二年春天,他沒有來。後來,在部隊調防前,我又幾次去老地方找他,一直仍未能見到他的影子。在這個落雪的夜裡,我只能在回憶里,依稀想象他那張憨厚淺笑的臉龐,那個低頭彎腰的模糊身影。別後這些年,不知道他是否還好。雪又下了,那遠處的爐火依稀燃着,溫暖了我的心。

雪花隨風,總不厭看,一片飛來一片寒。此刻,我所在的城市,細雨紛飛,連綿不絕。荊楚大地局部已是雪花飄飛。枯樹冷風,夜色襲來,茫茫大地閃着銀白,真的好懷念那一爐旺火。燃燒自己,溫暖別人,這是爐火的一種精神品格,正是爐火的這種品格,給人間萬家營造出一個個祥和溫暖的冬天,讓人們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一種溫馨。

我已經在城市居住了40多年,昔日的爐火只是在記憶中燃燒,我們居住的房間、駕駛的汽車,都有空調暖氣,但總是感覺它缺少一點什麼。可能是缺少一種人間的煙火氣息,缺少一種能發出光與聲音的生機,更是缺少一種有故事的氛圍。是夜,坐在溫暖的空調房間,可以遠望金碧輝煌的黃鶴樓,腦海里又幻化出那土坯堂屋中的一團爐火,通紅透亮,劈剝有聲,一股暖流涌動於心!

[1]

作者簡介

江繼祥,筆名大江東去、江影沉香、江晚莫愁;網絡詩人,發表詩歌七百多首,擅長寫舊體詩;業餘作家,發表散文、短篇小說等四十餘篇,有一部長篇小說發表;高級工程師,在國家和省級期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