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花(菊科凤毛菊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雪莲花(菊科凤毛菊属植物)(学名: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 et Kir.) Sch.-Bip.),因其顶形似莲花,故得名雪莲花,简称雪莲。为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状茎粗,颈部被多数褐色的叶残迹。茎粗壮,无毛。叶密集,基生叶和茎生叶无柄,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最上部叶苞叶状,膜质,淡黄色,包围总花序,边缘有尖齿。头状花序10-20个,在茎顶密集成球形的总花序。总苞半球形,直径1厘米;总苞片3-4层,边缘或全部紫褐色。小花紫色。瘦果长圆形。冠毛污白色。花果期7-9月。
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砾石滩中,海拔2400-4000米。分布于中国多地高寒地带,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199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天山雪莲是唯一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雪莲植物,是中国国家三级濒危物种。2000年国务院13号文件已明令禁止采挖野生雪莲。
- 中文名雪莲花
- 别 名大苞雪莲、荷莲、优钵罗花等
- 拉丁学名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 et Kir.) Sch.-Bip.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菜蓟族
- 属风毛菊属
- 亚 属雪莲亚属
- 种雪莲花
- 分布区域中国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命名者及年代(Kar. et Kir.) Sch.-Bip.,1846
医药价值
雪莲花性温,味甘苦,入肝、脾、肾三经,具除寒、壮阳、调经、止血之功,用于治疗阳痿、腰膝软弱、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风湿性关节炎及外伤出血等症。《本草纲目拾遗》载:雪莲“性大热,能补精益阳”;《新疆中草药》载:“雪莲性温、微苦,功能祛风除湿”。 雪莲花含有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具有通经活血、散寒除湿、止血消肿、排体内毒素等功效。
中医应用
温肾壮阳。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用于女子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前者配伍冬虫夏草泡酒饮用,后者配伍峨参、党参,炖鸡食用。 温经散寒。用于妇女少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等证。雪莲花15克,加白酒或黄酒100毫升,泡7天,每服10毫升,1日2次。 祛寒化痰。用于肺寒咳嗽、痰多、色白。雪莲花全草1-1.5克,研末冲服,1日3次。 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曲伸不利。雪莲花50克,切段,白酒500毫升,浸泡10天,每次10毫升,1日2次。或以雪莲花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对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 用于雪盲、牙痛。雪莲花6-12克,生吃或水煎服。 用于外伤出血。雪莲花适量,捣烂敷患处。 药典记载 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就有“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间有草,类荷花独茎,婷婷雪间可爱”和“其地有天山,冬夏积雪,雪中有莲,以天山峰顶者为第一”的记载。性味:苦、微苦、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雪莲花形似莲花,高达尺许,产伊犁等处,产天山顶峰者为第一”。它正确记叙了雪莲的形状和产地。雪莲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又名雪莲花、石莲,生于新疆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砾石滩中,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