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雷琴

 

 

 

雷琴民族拉弦乐器中个性和特色最为明显的乐器之一,20世纪二十年代,由山东著名民间音乐家王殿玉根据山东坠琴创制,铜制琴筒、蒙蟒蛇皮,体长约120厘米,张弦两根,马尾弓拉奏,四度或五度定弦。雷琴音色近似人声,善于模拟戏曲唱腔和管弦乐器、打击乐器,以及人声说话、动物鸣叫、自然界声响等,是一种高度声乐化的器乐演奏艺术,又名“大雷”“大雷拉戏”“巧变丝弦”等。

历史

雷琴是20世纪20年代由王殿玉根据坠胡改革而成。

雷琴:又名“雷胡”,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种拉弦乐器。是中国著名民间艺人王殿玉(1899~1964)在坠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它较坠胡音量大、音域宽、音色美,最早称之为“大弦子”,“大雷”。1953年正式定名为“雷琴”。

雷琴音域宽广、音量较大,音色柔和圆润,富有丰富的表现力。既可独奏、重奏或合奏,又可模拟人声,戏曲唱腔、鸟兽啼叫和多种乐器的音响效果。

雷琴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已经积累了一批曲目,所奏戏曲流派唱腔,如京剧“梅派”、“程派”、“谭派”、“马派”、“余派”和评剧、河北梆子、河南梆子的著名演员唱段,均惟妙惟肖,颇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俗称“大雷拉戏”、“单弦拉戏”、“巧变丝弦”。此外,雷琴还能模拟笙管合奏、军乐鼓号以及民间小调等。

结构

雷琴是在坠琴的基础上,加长琴杆,加大琴筒,改蒙蟒皮而成。

雷琴琴杆窄而长,表面为指板。琴头呈铲形,左右各置一弦轴,轴表面刻有瓣纹,轴顶嵌骨饰。

琴筒大而短,采用薄铜板制成,圆形,前口蟒皮,后敞口。置琴码,张两弦。

琴弓较二胡弓长,所拴马尾束较宽。

雷琴有大、小两种规格。大雷琴长 110厘米,张钢丝弦;小雷琴全长90厘米,张丝弦。

琴杆、琴头和弦轴用硬木制作。琴杆窄而长,表面作为指板。琴头呈铲形、左右各置一弦轴。弦轴表面刻有花纹,轴顶嵌有骨饰。

琴筒较短,采用薄铜板制成,前口蒙以蟒皮,后口开放。蟒皮上支有琴马。张弦两条。

定弦与音域

大雷定弦不统一,里、外弦一般定为e 、a 或d 、a ,音域约三个半八度。

小雷的定弦和音域与大雷相同,发音比大雷高八度。

雷琴常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

大雷定弦不统一,多根据演奏者的习惯来定,里、外弦一般定为e 、a 或d 、a ,音域约三个半八度。

小雷的定弦和音域与大雷相同,发音比大雷高八度。

演奏雷琴采用坐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拉奏,指法与二胡相同,但多用食指和无名指按弦,并多用大音程滑奏。

大雷琴用于独奏时通常只用外弦,合奏时演奏低音声部,用以加强乐队的音响厚度。 演奏小雷琴时时,右手执弓,左手握住外弦的弦轴,以改变音高。小雷常用于独奏,一般不参加乐队合奏。 雷琴无明显的音区差别,音量较大,音色柔和圆润。


演奏方法

演奏时坐姿,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在两弦间拉奏。弓法有渐强、渐弱、慢弱突强、慢强突弱和大幅度变换等。擅长模拟人声、戏曲唱腔和各种乐器的音响效果。所奏戏曲流派唱腔,维妙维肖。俗称“大雷拉戏”、“巧变丝弦”。[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