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电锅是用来煮饭的传统家电,这个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耗费在煮饭上的时间和人力。电锅是无火煮食,是相对于明火煮食的电器。
电锅的功能很多,除了基本的煮饭外,也包括煲粥、炖汤、蒸菜与制作点心等。近年来电锅仍不断发展中,更有焗蛋糕的功能,而英国等地的则可以炸薯条。现代的电锅在1940年代的日本发明。2005年,全世界的电锅产量在8500万,而其中中国大陆的产量在6000万左右,其它的来自日韩等国。
发展沿革
煮饭的可以追述到史前时代,而用电锅煮饭是二战后才开始。日本战败后,大军火商三菱的部分工厂转产民用品。1940年代末期,三菱开发了第一部电锅,其实就是一个带电热装置的锅,由于没有自动性,而且需要实时看护,这种锅很不成功。松下和索尼也开发了类似的锅都不成功。1956年圣诞节前,东芝公司试制了700个带所谓的“定时功能”的电锅。其定时原理为外锅加水以控制加热时间,当外锅的水蒸发后就停止加热,而内锅的米也煮成饭了。东芝公司采用了上门推销的办法,这次电锅的推广得到了成功,一个月后东芝公司生产了20万个电锅。4年后,半数的日本家庭购置了这种锅。9年后,这种定时设计被其他的定时设计所取代。1950年代在香港,信兴集团主席蒙民伟挨家挨户在北角渣华道推销乐声牌电锅。他亲携腊肠及糯米在理发店煮饭,亲身示范如何使用。在他的努力下,电锅的入口量,由1960年的100个大升至1965年的8.8万个,当年信兴售出的电锅占松下电锅总出口量的一半。
“大同电锅”是许多台湾人的共同回忆,它于 2015 年进入日本市场,近一两年更在日本打响名号。日本电视台曾为大同电锅制作 20 分钟的 特别报导 ,提及电锅“按下按钮就可放著不管”的特色,深获日本家庭主妇的激赏,节目更称大同电锅为日本料理界“带来革命”。其实,我们一向视作台湾代表的大同电锅,当初并非由台湾独自发明,而是台日合作下的“混血儿”
[1]。
温控原理
电锅一般都有一个安装于外锅底部的温度控制装置。在内锅的温度达到摄氏100度(华氏212度)之前,加热装置全力工作。直至锅内多馀的水分被米吸收及蒸发后,内锅温度将会超过摄氏100度。此时,温度控制装置会把加热装置停止,或者转到约摄氏65度(华氏150度)的保温状态。
视频
参考文献
- ↑ 大同电锅原来不是台湾发明,BuzzOrange,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