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峰林家宅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雾峰林家宅园是雾峰林家在阿罩雾(今台中市雾峰区)的园林与宅邸建筑群的总称,原是台湾规模最大的传统民居宅第,总平面呈回字形,前后共有四进由顶厝、下厝及莱园等三大部分组成。[1] [2] 不幸于西元1999年台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造成顶厝、下厝,大花厅及莱园区域大半受损。
宅第风格
顶厝
- 蓉镜斋:顶厝系统最早的建筑,为草屋型式,是林奠国的起居地;1887年(光绪13年)林文钦将草屋改建为蓉镜斋,西方入口仿孔庙之制而设的半月池,有山门设计的单一院落建筑,作为私塾学堂之用。原为林家专为家族孩童所设的学堂,在日治时期仍教授汉文及诗学。
- 景薰楼:1864至1866年间,由林奠国开始建造,1867年完成第一落内外护龙、正身及景薰门楼;1883年林文凤建造第二落正身与护龙;之后林文钦接续建筑第三落正身与护龙,即后楼的部分,1899年完工。1915年台中地震,景薰楼群组受创,1930年11月重修,重修后有带有日式风格。
- 颐圃:原是谷仓及客房空间。1906年(明治39年)林纪堂整理后作为嬉游之处,遍地植菊,而有“颐圃”之名;1909至1910年间,林纪堂更构建二层洋楼,是雾峰林家中少见的洋楼型式,1920年改建一、二进的护龙,正身改建到1930年完工。1945年颐圃主人林鹤年,曾在颐圃辟地下室作舞池。
下厝
- 草厝:是林宅最早的建筑,1837年(道光17年)林甲寅分家之时,建茅草覆顶的三合院居住,是林定邦、林奠国、林四吉迁居之处,有“发财厝”之称,早期林家神明厅也位于此处,后大部份已经改建为新式建筑。921地震时亦受到重创,2017年1月开始以传统工法进行修复工程,预计2019年完工。[3]
- 宫保第:是台湾第一个第一闽式官宅,一共十一开间五进深。1858年,林文察(战死漳州后,清廷下诏追赠“太子少保”)扩建宅邸时所建中落;1883年,第一进门厅及第二进完工;1895年乙未割台前,第四进、第五进及门口日月池、水亭完工;1935年时,族人修改后落中庭穿心亭时拆除第四进。
- 大花厅:为林家宴客与看戏的空间,设有台湾仅有的福州戏台及观众席。是林朝栋出任抚垦局长时,为了公共宴席而在1890年(光绪16年)起开始盖一座三落的宴会厅,1894年左右完成,当时还有专属的子弟戏班,大花厅是林家鼎盛时期的象征。然而,戏台正上方有一座大莲花,所以才命名为大花厅。
- 二房厝:1864年至1870年间(清同治3年至9年)由林文明兴建给二房族人居住使用,是三大落五进式建筑,台湾日治中期中落改建。
莱园简介
莱园是由顶厝系的林文钦所兴建的庭园,位于明台中学校园内,当地居民俗称为“林家花园”。
- 铁炮碑:林献堂所立,进士陈望曾所著,纪念林家祖先击退戴潮春事件馀党攻打阿罩雾之事迹。相传原有一尊铁炮陪衬,现已不复见。
- 栎社名碑:于1921年栎社成立廿周年时所立之水泥碑。
- 莱园一家石
- 林竹山夫子颂德碑
- 三十六台阶
- 林氏祖茔:为林家顶厝系统组茔,为大型之“昭穆”系统。
- 石头公
- 林允卿铜像
- 栎社百周年纪念桥
现今概况
- 顶厝
- 景薰楼群组
- 蓉镜斋:损毁百分之八十。
- 新厝:全毁。
- 颐圃:损毁率百分之七十。
- 下厝
- 草厝:全毁。
- 宫保第:损毁百分之八十。
- 大花厅:全毁。
- 二房厝:损毁百分之六十五。
重建工程
- 林家宅邸与莱园历经921大地震后,在行政院九二一震灾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的经费支持下,由台中县文化局(已与台中市文化局合并)分成五个部份进行复原重建工程。
- 目前五桂楼、景薰楼、颐圃、大花厅、宫保第、二房厝,皆已完成修复;草厝于2017年1月开始修复,预计2019年完成。
开放参观
外部连结
- 雾峰林家宫保第园区
- 雾峰林家花园-莱园
- 台中市文化资产处-雾峰林宅
- 雾峰林家宫保第园区的Facebook专页
视频
参考文献
- ↑ 李干朗. 台湾十大传统民居. 台中市: 晨星. 2004年. ISBN 957-455-578-X (中文).
- ↑ 东海大学建筑研究中心.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辞典. 台北市: 台隆书店. 2004年. ISBN 9789578371774 (中文).
- ↑ 国定古迹雾峰林家草厝 修复工程动工,中广新闻网,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