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霸凌 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会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秤的两造之间。霸凌并非为偶发事件,而是指长期性,且多次发生的事件。霸凌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脉络连结上,它牢牢地连结在已发展成型的社会关系网络上,存在于学校、社区、甚至家庭系统之中。霸凌的特性有:
1. 两造势力(地位)不对等。
2. 长期行为反复不断。
3. 具有故意伤害的意图。
产生要件
霸凌无关于愤怒,也无关于冲突,而是攸关于蔑视(contempt),霸凌者往往强烈地憎恶某被其霸凌之无价值、次等或不值得尊重的对象。蔑视包含了三个面向的心理优越感,此让霸凌者能“理直气壮”地伤害他人,而不会感到一丝的羞愧。
1. 特权感─霸凌者自认为有权控制、主宰、征服与虐待被霸凌者。
2. 非我族类感─霸凌者常将被霸凌者视为异己,既为异己,就不值得尊重,就应加以惩罚。
3. 予取予求感─霸凌者自认可以任意排挤、孤立与阻隔任何被视为不值得尊重的被霸凌者。
霸凌种类
1.关系霸凌:最常见,容易被忽视
通常是透过说服同侪排挤某人,使弱势同侪被排拒在团体之外,让他们觉得被排挤。这一类型的霸凌往往牵涉到言语的霸凌,常会牵涉散播不实的谣言,或是排挤、离间小团体的成员。值得一提的是,此类霸凌伴随而来的人际疏离感,经常让受害者觉得无助、沮丧。
2.言语霸凌:肉眼看不到伤口,心理伤害大
主要是系透过语言来刺伤或嘲笑别人,这种方式很容易使人心理受伤,既快又刺中要害,虽然肉眼看不到伤口,但它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有时比身体上的攻击来得更严重,而且言语上的欺负与嘲笑很可能是肢体霸凌的前奏曲。
3.肢体霸凌:最令孩子恐惧
这是所有霸凌中最容易辨认的一种型态,它有著相当具体的行为表现,通常也会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痕,包括踢打弱势同侪、抢夺他们的东西等。另外,霸凌者通常是全校都认识的学生,他们对别人霸凌的行为也会随著他们年纪的增长而变本加厉。
4.性霸凌:校园里大开黄腔
类似性骚扰、性暴力,包括有关性或身体部位的嘲讽玩笑、评论或讥笑、对性别取向的讥笑、传阅与性有关令人讨厌的纸条或谣言、身体上侵犯的行为,如以性的方式摩擦或抓某人的身体,或是迫使某人涉入非自愿的性行为等。根据McMaster(1997)的研究,认为“性霸凌”的具体表现行为如下:
a.有关性或身体部位的有害玩笑、评论或讥笑:如黄色笑话、波霸、飞机场、矮冬瓜等。
b.对性取向的讥笑或是对性行为的嘲讽:男人婆、娘娘腔、同性恋都是对性取向、性行为的嘲笑。
c.传递与性有关令人讨厌的纸条或谣言:孩子之间会流传关于性的谣言,如谁和谁在厕所接吻。
d.身体上侵犯的行为:以性的方式摩擦或抓某人的身体,或是迫使某人涉入非自愿的性行为中;除严重的性侵害外,举凡触碰下体、屁股、胸部、脱裤子、 掀裙子、偷看上厕所、偷看换衣服,或是学童间流行的游戏俗称“阿鲁巴”、“草上飞”、“千年杀”皆属此类。
5.反击型霸凌:受害者与加害者一线之隔
这是受凌儿童长期遭受欺压之后的反击行为。通常面对霸凌时他们生理上会自然的予以回击;有的时候被害者则是为了报复,对著曾霸凌他的人口出威胁。也有部分受凌儿童会去欺负比他更弱势的人,这都属于反击型的霸凌。必须注意的是,有时此类霸凌的结果相当可怕,在美国甚至有孩子因受不了长期欺凌而携枪至学校射杀同学与老师。
6.网路霸凌:速度快、管道多、杀伤力大
网路霸凌行为包括:孩子使用网路散布谣言、留下辱骂或嘲笑的字眼等,倘若孩子经常从事这些行为,就是网路世界的霸凌者,依霸凌程度可分为三种:
a.网路小捣蛋:已经做出一些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的玩笑举动,但自己可能毫无自觉。
b.网路小混混:经常做一些危险、错误且应该受管教和约束的行为。
c.网路小霸王:重复且多次在网路上做出各种伤害人的举动,而且已有犯罪之虞,需特别注意。[3]
受害者欲脱离被霸凌处境(翻身)需靠友谊网络的建立
在班级中有越多朋友,被霸凌的机率就越低。若被一个团体排斥,去寻找另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的团体,才能降低在班上被排斥或霸凌的可能性。[4]师长可参考合纵连横的战术,观察班上同学来往情况,协助被霸凌的同学建立有利的友谊网络“战略位置”。
霸凌是反社会的行为,而且必须要如此的强调与看待。因此任何的零容忍政策(意图以退学(或强迫转学),来处理任何的霸凌事件),其实是徒劳无功的处理策略。这种所谓的零容忍策略,或许可以有效地辨别与惩处过失之人,却无法有效地牵制与化解暴力的循环。
参考来源
- ↑ 认识霸凌. 台南市麻豆国民小学 (中文).
- ↑ 认识霸凌:真相与成因要件. 台湾新社会智库全球资讯网. 2011-03-31 (中文).
- ↑ 山脚国小反霸凌网页. 桃园市芦竹区山脚国民小学 (中文).
- ↑ “贫穷世袭”与“霸凌”何干?原来都是“有关翻身”的困局. 巷仔口社会学. 2017-11-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