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青山灵安尊王

增加 4,521 位元組, 4 年前
{{道教}}
'''青山靈安尊王''',簡稱'''青山王'''、'''靈安尊王''',是[[福建]][[泉州三邑]][[惠安縣]]青山的守護神,除了原有的[[山神]]、行政神的神格,也頗具司法神的職能,相當於[[泉州三邑|三邑]]的[[城隍爺]]<ref>[http://www.ktw02.org/~ktw/religion/40.htm 蔡百銓 《定居衝突期與商業發展期族群守護神與關公崇拜》],故青山王配祀有[[判官]]、[[陰陽司]]等諸司[[幕僚]]、[[謝范將軍]]等神,也常常有出巡、[[暗訪 (民俗)|暗訪]]等活動,主要目的就是明察轄區善惡,緝捕惡鬼凶神。[[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則在《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一書中指出青山王有[[代天巡狩]]的職能,與[[王爺信仰]]有關。隨著[[泉州三邑]]移民在[[臺灣]]的開墾,臺灣的青山王信仰也日益擴大,其最有名的廟宇是[[臺北市]]的[[艋舺青山宮]]。 ==簡介 == 「靈安尊王」,本靈奉祀在[[泉州府]][[惠安縣]][[青山]],所以又稱[[「青山王」]]。據民間的說法是:靈安尊王就是三國時代東吳[[孫權]]的稗將[[張滾]],建安十七年,孫權徙治建康,特別調兵遣將分別守備浙江、福建,當時,張滾奉命鎮守福建泉州府惠安地方;他在任內正直廉潔,忠勇多謀,施仁佈德,生民立命,深得軍民的愛載,故政績卓著,為各縣之冠,因此,孫權封他為[[「照應侯」]],惠安縣民則崇拜他為[[「生神」]]。張滾逝世後,停靈縣衙東配室內,吏屬恭敬他的為人,便就棺槨砌石為壇,每年春秋兩祀,都非常虔誠,未曾或缺,縣官每有更迭,新官到任三天之後,例行備牲詣墓壇致祭,祈禱「民豐物阜,闔境平安」,久而久之,習以為常。縣民更為他建了一座「[[青山廟」]],稱他為[[「武德神」]],一般都相信他有[[驅疫]]之靈驗。    對於興建「青山廟」的由來,民間卻有這麼一段故事:  [[宋朝]][[太宗皇帝]]登基後,有一新任縣官[[崔知節]]初至惠安,他未依例到張滾墓地祭祀,因此引起地方人士訾議,縣中耆宿恐有瀆神明,出面勸他要入鄉隨俗,好安民心,他才要衙役備了一副牲醴到東配室去致祭,正在焚香膜拜之中,墓碑突然向前傾倒,陪祭眾士紳大驚失色,都怪新官沒有誠意,觸犯神怒,及至瞪目一看,見墓碑背面刻有一首五言偈:「太平興國間,古縣本惠安;今逢崔知節,送我上青山。」  崔知節看過五言偈之後,不勝駭異,心想張滾來宰惠安,已經是七百多年的事,在死之前,怎能預知後人的姓名,而且確定必將來惠安做縣令;但是細按字跡,古色斑闌,決不是有人故意愚弄他而偽刻的,他感到非常奇怪,因此便問眾士紳說:本縣境內,有沒有叫做「青山」的地方?眾士紳說:縣治西北有山高聳雲端,四時蔥翠,一般都指為青山,但是從來就不曾聽說有這個地名。崔知節便特別邀請眾士紳為嚮導,前往青山勘查,果然鍾靈毓秀,風清氣爽,便選定群山之中的一片平蕪之地,捐出自己的薪俸,把張滾的靈柩遷往青山之麓,建廟塑像,歲時祭祀,署廟名[[「青山宮」]],張滾亦被尊為「青山王」焉。 <ref name="道教總廟三清宮-靈安尊王 ">{{cite news|url=http://www.sanching.org.tw/joinus_6/eq-detail.php?idNo=80 |title = 道教各神尊聖紀 >靈安尊王 | language=zh | date=2017-03-13 | publisher=道教總廟三清宮 | author= | accessdate=2019-2-24 }}</ref> ==封號來源 == 至於「靈安尊王」的封號,民間也流行以下所說的一段故事:  [[南宋]][[高宗]]建炎中葉,金主亮渡過淮河之後,很快就進迫長江,大有攻佔南京的跡象;當時,[[虞允文]]奉朝旨防守采石磯,金太子兀?揮兵來攻,勢甚猖獗,在眾寡懸殊的情形下,守軍節節敗退,忽然天昏地暗,一支高舉[[「張滾」]]旗的兵馬,指揮部眾截殺,宋年以為援軍趕到,回頭衝殺,金兵不支,大敗而逃,宋軍遂得反敗為勝。是夜,虞允文陞帳,查問援軍何來?麾下兵將,都不知道,祗說援軍打著「張滾」旗號,如從天降,人強馬壯,爭先恐後的追殺金兵,隨即失去蹤影;虞允文再問張滾是誰?現任何職,麾下兵將也沒有人認識,虞允文正在納悶,忽然有個出身福建泉州惠安的小兵跑到帳前,稟告他的故鄉有座[[「青山宮」]],所祀的神就是張滾,日間見到的戰將和神像非常相似;虞允文詢問明白,覺得與眾兵將報告的也都?合;況且大戰之後,並未見有任何義軍前來報功,更深信在國家存亡危急之秋,神明顯靈,是前來保衛大宋江山的;為了慎重起見,還特別派中軍到[[惠安]]訪問,回報果如所言,立刻修表上聞其事,高宗]]龍心大悅,乃詔封張滾為「靈安尊王」,並遣使重修廟宇,香火更為興盛,成為惠安人民的信仰中心。 <ref name="道教總廟三清宮-靈安尊王 "/>==参考资料== [[Category:道教人物]]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