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青春花事(素心)

青春花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青春花事》中国当代作家素心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青春花事

索伦洮儿河的水葫芦绿了,山谷里,杜鹃花绯红,布谷鸟蹦出的叫声一粒一粒的脆。

山脚下红砖灰瓦围墙内,一个个背着书包前行的少年,沐浴朝阳,朝气蓬勃往里走,走进歌声深处,走进琅琅书声里。操场上那些捧书的少女,有着星星一样晶莹的目光,那些不装尘世的少年,口中吐出的单词含着松柏的苍翠。

青春是一片森林,我们用极致的努力把清风明月弹得水流花开;青春是一片海,我们用纯粹的心性面朝大海。

离开索伦铁中太久,每每梦回,都是一样的青春。在梦里端着书、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在操场上奋力奔跑。

铁中,顾名思义是铁路职工子女的学校。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来自地方的学生成了点缀。八九十年代,物质匮乏的岁月里,铁路工人手里端的铁饭碗是令山里人无比羡慕的,旱涝保收又不用面朝黄土,那两根伸向远方的铁轨曾经载着无数山里人的梦想消失在渺茫的天际。他们子女骨子里有一种从父辈那里继承的优越感,然而,这份优越感并没有给他们太多上进的力量,反倒令他们的成绩与地方学生有一米的距离。也难怪,这些铁路职工子弟一出生户口就带着商品粮的标签,哪儿怕跃不了龙门,也可以凭着那两根铁轨让他们子承父业,衣食无忧。

那几个来自地方的学生,像他们父辈一样简朴得如山坳里的土地。泥土潮湿的芬芳滋养了少年心性与梦想,他们没有王子命,只有努力做自己的白马。少年当自强。起五更爬半夜伏案解读奥妙无穷的函数,寝室灯熄灭后仍站在路灯下沐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雨露,也常把跟着父母在山野里翻动土地当做鞭策。他们身上暗涌着一股改变自身命运的强大力量,刻苦的劲儿头和优异成绩是他们走出大山的路。正是这样,地方学生成了铁路学生的榜样,凭着成绩实力赢得了这些物资条件优越群体在精神上的尊重,并影响着他们一起追赶少年的梦想。

这里,贫富差异并未影响他们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快乐的大集体。心灵上,青春少年没有界限。

日常里,铁路子弟常把不回家的学生邀回到家中,他们父母会热情地做上一桌子美味的饭菜为他们改善伙食。善良的父母也许晓得,铁中食堂每顿的白面馒头或白米饭是那个年代地方学生所不敢企及的。他们每个月仅有的十来八块的伙食费是消费不起那样高档的伙食。周末,他们翻山越岭回家的书包里满是瓶瓶罐罐,返校时粘豆包、咸菜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食物可以抵挡一下他们日常的伙食。每到饭点,在食堂吃饭的大多数是铁路学生,他们几人一个小组,一人两个馒头,铁路子弟常把自己那份馒头带回寝室,和地方学生伙吃:“嗨,我们换着吃,我喜欢吃你的粘豆包!”

青春少年的心性如汤汤流水,晶莹剔透,简单纯粹,没有世俗烟火的味道。纯粹的光阴与谁,都是最美也是最短暂的一段路程,就那么长,谁都不敢眨眼,怕一眨眼就会偷偷地溜走。而日后,谁又能料到,忽晴忽雨的江湖,青春短暂的奋斗岁月竟是最美好与最温暖的时光,竟是每个人心底一生最怀念的老日子,如母亲纳的千层底,一针一线都扯着记忆,期间那些所谓的奋斗与辛苦相比生活的种种艰辛实在是一种轻松与欢快。总在某个场景、某个少年的身上看到自己青春的模样,青春瞬间带着橙色的光芒从光阴深处走出,汩汩流淌。那一刻,心底是柔软的。是的,考场上落笔沙沙的声音,阳光照耀的校园,披着火红的晚霞叮咚流淌的小河,都是青春的剪影和背景。少年用花香和幻想去憧憬未来,用午夜在教室里一盏盏明晃晃的烛光照亮未来。初谙人生,他们显然已懂得把时光当阳光、把奋斗当青春的糖果去品尝,这是十分难能可贵。

中考是八九十年代学生人生的分水岭,不仅可以省去三年高中,还可以早一点儿端上“铁饭碗”,对于他们来说,早一年端上铁饭碗就早一年减轻家里负担,这与他们与父母与老师都是无比荣耀的大事。正因如此,中考对于当时的学生是及其艰难的路,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的学生一考再考、转战再读,有的高中读到半路返回参加中考,有的为了中考改名改姓改年龄。就这样,大部分学生连预考的大门都无法跨过,这种“科举”制度,残酷地把很多优秀的少年拒之门外。

第一次觉得自己成绩那么好看,觉得几何图形像星空一样奥妙无穷时,是在一模考试结束后,想不到在几百名的学生中,自己竟然一跃前十。教数学的范老师拿着试卷无比慈祥地说:“再加把劲儿!”一句话,铭刻一生。

校园对面是大山,山与校园间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河。一群少男少女常在空闲、黄昏时分三三俩俩光临河边,趟过小河在密密匝匝的山林里吼上一声,舒缓一下心中紧张压力。

四月,山谷里雪中杜鹃花开得正艳,远远望去,比刁同学的水墨画还要美。温同学竟然折回一大捧花枝插在玻璃瓶里,放在教室的窗台上,一开就是一个星期。层层递进的花瓣,聒噪着一群少年的情怀。

偶尔,山坡中也嬉闹着几位少女,面容宛如含苞的杜鹃花一样绯红。百灵鸟脆脆的叫声衔来远方的风,摇晃着树冠间斑驳的光亮。大朵大朵的白云在山顶上悠闲的飘着,天很蓝很远,土地很黑很酥。山坡上成群的牛羊啃着青草,田野间的农民吆喝着耕牛,身后犁花翻滚,泥土的馨香醉了这片山河,也醉了背书的少年。

五月,校园落了一场雨。草木,清风、月夜,都一一邀到校园里。少年疾步走在时光里,细细打点每一张试卷每一个公式,复习资料如小山一样高高地码在课桌上、床头边。夜静时,璀璨的繁星用深情的目光抚摸路灯下、走廊里一个个少年的身影。

六月预考,落考的学生无比怅然地收拾书本,摩挲着那些爱不释手的复习资料,这里每一道函数都是他们努力的坐标和奋斗的曲线。但预考无情地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意味着在同向而行的青春列车上,他们要提前下车了。

七月考场,大雨滂沱。尽管天公不作美,但曾经的努力让这群少年从容面对,纵使考场有一万种水来,他们永远有一万零一方土来掩。奋斗的青春潇潇洒洒。

多年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在曾经的校园,再也没有机会去品读初三那年的心情,待读懂青春万岁时,人已在光阴深处。

索伦的山,一定俏然如眉,微微蹙起,像挂在父母眉间深深浅浅的沟壑,每一道都是牵挂与思念。洮儿河的水,一定波光粼粼,清清亮亮,泛着无限情意,像老师意味深长的叮咛与鼓励。操场、寝室也一定是旧时模样,山脊一样的红瓦房教室一定还有埋头苦学的少年,亦如当年的我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那些小小的少年,那些牧人归影,还有当年的自己,都离开了那方山水,走入云烟深处。

隔着漫漫光阴,蓦然回首,青春在岁月里依然开着幽幽花事……[1]

作者简介

素心,原名徐义萍,任职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记者、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