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林口高抬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林口高抬戏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青林口高抬戏

地理标志;四川省江油市青林口古镇

奖项;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青林口高抬戏四川省江油市青林口古镇广为流传的戏曲剧种之一。前不久,青林口高抬戏表演者大胆进行艺术创新,融入川剧变脸吐火等绝技,从而一举夺得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目前,绵阳市文化部门已将此申报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简介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四川江油青林口古镇的高抬戏源于清初,由闽粤地区移民从岭南带入江油。最初是由先民们抬着神像和崇拜的图腾上街巡游、祈福祛灾、保佑平安的形式演化而来。青林口高抬戏历史悠久,表演形式独特,每台戏根据剧情由数名孩童装扮成戏剧人物形象进行表演,小者10几个月至3、5岁,大者8-12岁,均被道具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进行表演,整个节目置于一桌面上,由4-8名大汉抬护着,配以相应的鼓乐,上街巡游。高抬在扎制过程中,特别讲究传统工艺,技巧是由老艺人们一代一代的口授身教相传,充分保持这一传统节目的原生态形式。

高抬戏每年在青林口古镇庙会等传统节日上皆有表演。内容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传说故事为主,人物造型夸张,绑扎中巧设机关,将剧中人物高悬空中,或吞云吐雾,或刀光剑影,或飘然若仙,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价值

"从艺术的角度看,青林口高抬戏不仅仅是一个民俗文化现象,也体现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杜萍评价说。高抬戏的表演一般分为两组,在表演的时候,需要特制"桩子",用于绑扎固定人物,扎台则是用于人工捧抬所需。所表演的戏文都是观众熟知的川剧折子戏,如《秋江》《踏伞》《打雁》等片段。表演时,艺人们巧设机关将剧中人物"悬于空中",造成角色与角色之间若即如离的感觉,尤其是在造型上,利用演员的服装道具将"金属骨架"巧妙地隐于"人物"之中,使人感觉上方"人物"似乎悬在空中,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的造型给人以飘然若仙的感觉,加之以锣、鼓、唢呐等器乐演奏,渲染表演气氛,充满了浪漫艺术色彩。"这是高抬戏真正的魅力所在。"

一位曾经观看过高抬戏表演的江油市民说,高抬戏的艺术形式特别,不仅满足了近处围观群众的需求,也满足了外围观众的观赏需求。杜萍评价说,高抬戏把家喻户晓的传统川戏段子置于巡游状态,成为"戏动人不动"的群众文化活动样式,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表演,这是高抬戏与其它戏剧表演形式的最大区别。高抬戏把戏剧造型与民间绑扎工艺巧妙的的结合,既调动了民间艺人的才艺,也提高了传统戏剧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创新再现艺术魅力

虽然高抬戏都是一些常见的对手戏,但由于表演者在演出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创新,使这门古老的民俗艺术保持了长久的艺术魅力。

杜萍介绍说,高抬戏的每一抬戏,都演绎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而每个故事又被浓缩为一幅美丽的画卷。她认为,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高抬戏逐渐受到冷落,没有人愿意学而导致高抬戏濒临失传,但正因为其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和艺人的创新精神,高抬戏的魅力依旧。

保护措施

针对青林口高抬戏面临的现状,江油市有关部门已拟订了详尽的措施,并对高抬戏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建立保护档案,物色传承人员进行培训,利用各种节假日进行广泛宣传,成立高抬戏器具、物品、曲谱成立室。同时,相关部门表示,将把高抬戏与江油旅游有机集合,进行开发利用,在丰富旅游文化的同时,确保高抬戏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传承。

参考资料

  1. 川北民间绝活——青林口高抬戏 , 江油李白故里网 2016年8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