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果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杂色榕(学名:Ficus variegata Bl.)是桑科榕属常绿乔木,高7-10米,有乳汁。小枝无毛。叶近革质,长8-20厘米,宽7-12厘米,全缘或波状,有时有疏锯齿,基5出脉。叶柄粗壮,长2-7厘米。花序托簇生于树干,具梗,球形,直径约2厘米;基生苞片3;雄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雄蕊2;雌花另生一花序托,花柱长,侧生,柱头棒状。

杂色榕分布于印度、越南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及沿海岛屿、海南、广西、云南南部。 在水湿条件较好的低海拔,沟谷地区常见。杂色榕为中等喜光树种,喜日照充足的环境,在土层湿润深厚肥沃的山地生长较好。

杂色榕的榕果熟时可食用。杂色榕为紫胶虫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是优良的紫胶虫夏代寄主树。

形态特征

杂色榕是大树,高7-10米,树皮灰褐色,平滑,胸径10-15(-17)厘米,幼枝绿色,微被柔毛。叶互生,厚纸质,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0-17厘米,顶端渐尖或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边缘波状或具浅疏锯齿;幼叶背面被柔毛,基生叶脉5条,近基部的2条细小,侧脉4-6对;叶柄长5-6.8厘米,托叶卵状披针形,无毛,长1-1.5厘米,全缘;根系发达,主根明显。[1]

杂色榕的榕果簇生于老茎发出的瘤状短枝上,球形,榕果基部收缩成短柄,直径2.5-3厘米,顶部微压扁,顶生苞片卵圆形,脐状微凸起,基生苞片3,早落,残存环状疤痕,成熟榕果绿色至黄色,有绿色条纹和斑点,;总梗长2-4厘米;雄花生榕果内壁口部,花被片3-4,宽卵形,雄蕊2,花丝基部合生成一柄;瘿花生内壁近口部,花被合生,管状,顶端4-5齿裂,包围子房,花柱侧生,短,柱头漏斗形;雌花生于雌植株榕果内壁,花被片3-4,条状披针形,薄膜质,基部合生。瘦果倒卵形,薄被瘤体,花柱与瘦果等长,柱头棒状,无毛。花期冬季,约1-2月开始抽稍展叶,3月新叶会大量出现,11月部分叶片落下,1-2月始花期,3-9月进入盛花期,10月果实开始成熟,11月果实大量成熟。

主要价值

杂色榕的榕果熟时可食用。杂色榕树冠庞大,分枝较多,结实力强,树汁丰富,为紫胶虫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而且,杂色榕的萌发力强,可以多次截干更新利用,因此是优良的紫胶虫夏代寄主树。

生长环境

杂色榕在水湿条件较好的低海拔的沟谷地区常见。杂色榕为中等喜光树种,喜日照充足的环境,在土层湿润深厚肥沃的山地生长较好。杂色榕不耐低温,在约-3℃的低温时嫩枝就会全部枯萎。

分布范围

杂色榕印度(包括南安达曼岛)、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所罗门群岛、澳大利亚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及沿海岛屿、海南、广西、云南南部。

繁殖方法

杂色榕可分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播种法

应适时播种,杂色榕的种子一般于10月上旬开始成熟,10月中旬至11月果实大量成熟,此时即可采收,将采回的果实剖开,用水洗法取出种子,晾干后贮藏,翌年开春即可播种育苗,播种期于2-3月为宜。杂色榕种皮外包裹着一层胶状物,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一般可先用50℃的温水浸泡24-48小时,接着自然冷却。或用50%硫酸浸种15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或用草木灰混搓种子,再用清水冲洗。之后,再进行种子催芽,发芽率均在80%以上,否则直接播种发芽率仅10%左右。由于杂色榕种子细小,播种时可与细沙土混合撒播,3个月后苗高15-20厘米,便可分床育苗,一年后苗高1-1.5米,地径1.5-26厘米,即可出圃造林。

扦插法

采枝宜在树液刚刚萌动,顶芽开始膨胀,梢叶即将展开时(1-2月)进行,插条宜选择粗1-2厘米,1-2年生的枝条或实生苗茎干中、下部,插条长为15-20厘米,下端斜切成马耳形待乳汁凝结后即可扦插。扦插前,若用0.01%萘乙酸溶液或1‰吲哚乙酸水溶液浸泡切口24小时,成苗率可达70-85%,待苗高15厘米时选留一个健壮枝作为苗干,一年后苗可高2.3-2.5米。

栽培技术

杂色榕栽培十分容易。只需在作为紫胶虫夏代寄主树时注意选地即可。当杂色榕作为紫胶虫夏代寄主树时,要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水湿条件较好、海拔高度400米以下溪边山谷通风透气带造林,切忌选择干旱贫瘠的山地和四周高山阻挡闭塞闷热的“死谷”,以利于胶虫安全度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