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青桐(拉丁学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L. f.) Marsili),锦葵目梧桐属,一种落叶乔木。嫩枝和叶柄多少有黄褐色短柔毛,枝内白色中髓有淡黄色薄片横隔。叶片宽卵形、卵形、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宽楔形,很少近心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紫红色,5裂几达基部;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柱不超出雄蕊。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紫色。
生长习性
青桐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喜肥沃、湿润、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但不宜在积水洼地或盐碱地栽种,又不耐草荒。积水易烂根,受涝五天即可致死。通常在平原、丘陵及山沟生长较好。深根性,植根粗壮;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长尚快,寿命较长,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长季节受涝3~5天即烂根致死。发叶较晚,而秋天落叶早。对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抗性。怕病毒病,怕大袋蛾,怕强风。宜植于村边、宅旁、山坡、石灰岩山坡等处。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和日本。华北至华南、西南广泛枝培,尤以长江流域为多。
形态特征
青桐,高达15到20米,胸径50cm;树干挺直,光洁,分枝高;树皮绿色或灰绿色,平滑,常不裂。小枝粗壮,绿色,芽鳞被锈色柔毛,株高10~20米,树皮乳光滑,片状剥落;嫩枝有黄褐色绒毛;老枝光滑,红褐色。
果枝有球形果实,通长2个,常下垂,直径约2.5~3.5厘米。小坚果长约0.9厘米,基部有长毛。花期5月,果期9~10月。种子4~5,球形。种子在未成熟期时成球成青色,成熟后橙红色。
栽培繁殖
繁殖技术
常用播种繁殖,扦插,分根也可。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脱粒后当年秋播,也可干藏或沙藏至翌年春播。条播行距25厘米,覆土厚约15厘米,每亩播种量约15千克。
种子处理
把种子浸泡在5%的多菌灵溶液中24至36小时,然后捞出,与经过消毒过筛的湿河沙混合,混合比例为种子:河沙=1:3。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于1.5米处,挖一四壁垂直的催芽坑,坑的大小依种子的数量而定。
播种栽培
做宽垄
规格为长×宽×高=(1000-1500)×(40-45)×30厘米,垄间距30厘米。做垄时要求大小一致,端直不曲,土块破碎。
播种时间
可在春季土壤解冻后的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进行。
做高床
规格为长×宽×高=(1000-1500)×(100-120)×(20-25)厘米,床间距30至40厘米。做床时做到:做床前划线,床面平整,边角分明,大小相等,规格一致。
土壤准备
在播种前深翻土地30厘米、清除杂草、树根及其他杂物,然后进行做垄或做床及土壤消毒等工作。
土壤消毒及杂草预防:
播种前3至5天,选择晴朗的天气,用5%的多菌灵喷洒床面或垄面。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喷洒1/400的氟乐灵,以阻止单子叶杂草种子萌发,减少杂草滋生。
施肥
施肥灌溉当苗高3至5厘米时施肥,复合肥每亩施8至10千克,结合灌溉施用,以后根据土壤墒情浇水。
移植
容器苗管理当苗高5厘米、植株基部半木质化时,进行移栽。移栽前,做长×宽=(15至20)×(2至3)米的畦。移栽时去掉容器,连同培养基一起移植到畦中,株行距为20×40厘米,每亩8300余株。然后灌透水一次,7月份施尿素一次,用量每亩8至10千克,以后依土壤墒情灌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