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動物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海省動物學會1月4日,青海省動物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召開,來自西北高原所、青海大學、青海師範大學、青海民族大學、青海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海北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青海省林草局、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青海省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及各州縣林業局等18家單位的90餘位會員代表參加了會議。學會掛靠單位西北高原所副所長陳世龍致歡迎辭。
根據青海省民政廳、青海省科協關於學會換屆選舉工作的最新要求,第六屆理事會高度重視此次會議的換屆工作,認真籌備,總結完成了第六屆理事會[1]工作報告、財務情況工作報告,《青海省動物學會章程》(草案)的修改,學會會費標準(草案)的調整;提出了第七屆理事會理事的組成方案、候選人推選方案,以及理事會成員建議名單。經過第六屆理事會審議通過,青海省民政廳、青海省科協批准,中國動物學會指導,換屆選舉大會如期順利召開。
張堰銘理事長代表第六屆理事會做了工作報告,總結了本屆學會開展的主要工作,組織召開了1次國際學術研討會,4次國內學術會議,3次學術研修班。張同作秘書長做了財務報告。大會審議通過了工作報告,一致認為本屆理事會工作突出、收支合理。
本次大會審議通過了第六屆理事會提交的兩個工作報告、選舉辦法、監選人名單、《青海省動物學會會費收取辦法》,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了由40名理事組成的理事會。大會休會期間舉行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了第七屆理事會負責人。張同作當選為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邊疆暉、祁得林、陳志、趙凱、陶元清、魏登邦6人當選為副理事長,曲家鵬當選為秘書長。
大會復會後,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張同作發表就職演說,感謝上一屆理事會為學會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展望學會發展的美好前景,新一屆理事會將繼承和發揚學會優良傳統,切實做好服務工作,引領學會創新發展。
相關資訊
青海省動物學會承辦的第六屆全國動物生理生態學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由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省動物學會共同承辦的「第六屆全國動物生理生態學學術研討會」於2016年9月18-21日在青海省西寧市隆重召開。本次研討會得到全國動物生理生態學研究工作者的熱切關注和積極響應,來自中科院動物研究所、中科院南海海洋所、蘭州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西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南大學等全國38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共15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研討會開幕式由中國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邊疆暉研究員主持。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長張懷剛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趙新全研究員[2],青海省科協學會學術部余寧青部長,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德華研究員,青海省動物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張堰銘研究員,動物生理生態學專家組副組長、溫州大學柳勁松教授等出席了開幕式。張懷剛所長對與會代表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向大家介紹了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動物學領域的發展和近年來在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進步和成績,並希望各位代表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研究所各項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原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3任所長王祖望、樊乃昌、杜繼曾等老一輩科學家發來了充滿深情與關懷的賀信,對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
本次研討會共收到論文摘要102篇,安排4個大會報告和46個專題報告。趙新全研究員、王德華研究員、楊其恩研究員、邊疆暉研究員分別作了題為 「幾種高原動物適應及進化的分子機制初探」、「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動物的生理生態學研究回顧」、「陽光、高原屬兔與精子發生:精原細胞分化調控與季節性繁殖」、「應激整合假說與種群調節:密度應激在根田鼠種群波動中的作用」的大會報告。全部會議報告涵蓋了哺乳類、鳥類、魚類、兩棲爬行類及浮遊動物等多個研究領域。精彩的報告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大家認真傾聽、踴躍發言,展開了熱烈的交流與討論,現場氣氛異常活躍。
經過兩天緊張有序的學術交流,學術研討會於9月20日下午落下帷幕。閉幕式由青海省動物學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張同作研究員主持,王德華研究員作了大會總結報告,認為本次學術研討會圓滿、成功,會議報告內容豐富、生動,交流環節熱烈、高效;參會代表收穫了知識,啟迪了思維,展示了風采,加深了友誼,希望年輕的研究工作者不斷努力、積極進取、開拓創新。隨後,王德華研究員、楊明教授、杜衛國研究員分別宣布了在本次大會上遴選出的優秀青年獎、優秀報告獎及優秀牆報獎獲獎者名單並頒發證書和獎金。大會在與會代表持久而熱烈的掌聲中落下了帷幕。
參考文獻
- ↑ 理事會及各崗位職責,豆丁網,2021-05-06
- ↑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研究員? ,搜狐,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