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龙疏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龙疏钞公案

 

 

 

青龙疏钞

《青龙疏》系唐代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宣演,凡六卷,乃青龙寺少门道氤奉唐玄宗之诏,所作《金刚经》之疏注。 青龙疏钞德山宣鉴禅师注 德山宣鉴禅师鼎州(后改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人,龙潭崇信禅师之法嗣,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资阳一带)人。 幼年即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

宣鉴禅师烧《青龙疏钞》的公案

宣鉴禅师对律藏和性相二宗经论颇有研究。 经常给信众讲《金刚经》,时人称之为周金刚。 宣鉴禅师颇为自负,曾经对他的同学讲:“一毛吞海,海性无亏。 纤芥投锋,锋利不动。 学与无学,唯我知焉(一毛端含藏大海,而大海的性质并没有变小。 拿一纤毫或芥子投向剑锋,纤毫断芥子碎而剑锋却完好无损,纹丝不动。 有学与无学之境界,唯有我知道)。”

宣鉴禅师后来听说南方禅宗盛行,大讲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下学人莫不归附,心里愤愤不平,说道:“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 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我当搂(lou,拽掉)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

于是,宣鉴禅师便担上自己多年所注的《青龙疏钞》,离开四川,准备去湖南、江西,找那里的禅宗大德一决高低。 《青龙疏》系唐代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宣演,凡六卷,乃青龙寺少门道氤奉唐玄宗之诏,所作《金刚经》之疏注。 《青龙疏钞》不是宣鉴禅师自己对《青龙疏》的进一步阐释。 在去澧阳的路上,有一天,宣鉴禅师遇见一位老婆婆在龙潭山山脚下的一处路口卖烧饼。 一个多月来,宣鉴禅师天天挑着担子赶路,此时已经是很累了。 于是他便在老婆婆的饼摊前停下来,放下担子歇息一下,顺便准备买一些点心充饥。 老婆婆指着他的担子问:“这个是甚么文字?” 宣鉴禅师回答道:“《青龙疏钞》。” 老婆婆又问:“讲何经?” 宣鉴禅师道:“《金刚经》。” 老婆婆道:“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 若答不得,且别处去。” 宣鉴禅师瞟了一眼这位普通的老婆婆,心里并不在意,说道:“请问。” 老婆婆道:“《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 宣鉴禅师一听,傻眼了,不知道该如何应答。 当然,烧饼也就没有吃成。 宣鉴禅师羞愧得连头也不敢抬,挑起担子,径直上龙潭山去了。

到了龙潭崇信禅师的道场,宣鉴禅师直接走进法堂,说道:“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 龙潭禅师一听,遂欠身道:“子亲到龙潭。” 宣鉴禅师便默不作声,其实他心里早已有了几分敬畏,于是便决定留在那里,随师参学。

一天晚上,宣鉴禅师侍立次,龙潭禅师道:“更深,何不下去(夜深了,为什么不回寮房休息)?” 于是宣鉴禅师向龙潭禅师道了一声珍重,便往外走。 脚刚踏出门,却又缩回来了,说道:“外面黑。” 龙潭禅师于是点了一支纸烛,递给宣鉴禅师。 宣鉴禅师正准备伸手接,龙潭禅师忽然又将蜡烛吹灭了。 就在这当下,宣鉴禅师豁然大悟,连忙伏身礼拜。 龙潭禅师问:“子见个甚么?” 宣鉴禅师道:“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第二天,龙潭禅师升座,告诉大众说:“可中(恰好、正好)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 话音刚落,宣鉴禅师便搬出《青龙疏钞》,堆在法堂前,举起火把,说道:“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通过穷尽玄思言辩,来探求佛教真理,就好比将一根毫毛置于虚空; 竭尽世间的聪明学问以探求实相之妙谛,犹如投一滴水以填巨壑。 这样做,徒耗时光,劳而无功)”。 说完,便点火将疏钞烧掉了。 然后礼辞崇信禅师,前往大沩山。

德山宣鉴在龙潭寺一住就是三十年,深得崇信旨要,并以机锋险峻而著称于南禅。 依赖于他力,是无法获得般若之智的。只有当外在的烛光熄灭后,内在的潜能才可能放出绚烂的光辉。   [1]

参考文献

  1. 青龙疏钞公案, 新浪博客 - blog.sina.com.cn/s...- 20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