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浦部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静浦部落位在花莲县丰滨乡,夹在山间,坐落于秀姑峦溪出海口,是花莲县海线最后一个部落,部落目前最为人熟知的地点,就是周边的长虹桥,是泛舟活动最后的聚集点。
太阳部落
出海口丰富生态保留传统渔猎生活方式,北纬23.5度的北回归线通过,静浦部落里有一颗过去耆老们取名太阳石的石头,在太阳初升昏暗的清晨,这块位在出海口的石头,便会因太阳光的反射,而变得特别耀眼,老人家便将之取名为太阳石,因此也称作太阳的部落,过去台湾历史上与邻近的港口部落一起出现在知名的大港口事件中(族人们也称作cepo’事件),目前由三个小社区组成(三富桥、静浦、静安),统称为‘静浦部落’。
静浦考古遗址
位于丰滨乡静浦村静浦国小与台十一线公路周围,为秀姑峦溪河口右岸第二级河阶地。静浦国小庆丰楼后方竹林是本遗址中心,推测曾为清光绪3年(1877年)大港口事件清兵屠杀阿美族人的空间场域。此遗址为静浦文化静浦类型,距今800至200年,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器型包括带横把的罐形器、带纽把的罐形器,dewas式(阿美族男祭师的祭杯)的陶瓶、陶支脚,与目前已知阿美族使用的陶器相当类似。为数不多的石器有石槌、砥石、打制石斧、石杵、砝码型网坠,以为数不多的铁器判断已进入使用金属器的时代。遗迹有火塘和淡黄色土环、条状黑土,推测可能与昔日阿美族构筑的残存遗迹有关。遗址地为菜园、玉米田及稻田,保存情况尚好,但靠近静浦国小操场处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本遗址为花莲的列册遗址。
Cawi部落
汉语称做静浦部落,位在花莲县丰滨乡静浦村,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根据林修澈主编的《台湾原住民部落事典》中的说法,清国时期称此地为dafdaf(纳纳社),昭和12年(1937),改称静浦。现在的名字“Cawi”是阿美语,意指“山坳里的平地”。过去静浦部落属于cepo’(者波)大部落的范围内,这个大部落是阿美族的发源地,也是大港口事件的发生地。目前阿美族许多部落仍然进行著海祭仪式,阿美族语中对海祭的其中一种称呼就是misacepo’。
大港口事件纪念碑
位于东海岸之丰滨乡静浦国小操场旁一带,这曾是一百四十多年前著名的“大港口事件”发生地现场。1874年(清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之后,清政府展开“开山抚番”政策,罗大春、吴光亮及袁闻柝等人由北、中、南三路翻山越岭抵达后山花莲、台东。1875年(清同治14年)至1876年(清同治15年)吴光亮完成了南投竹山至璞石阁间的八通关古道后,即展开水尾至大港口间之道路开辟工程。开路期间兵员伙食、营房建筑、筑路等工程,均由阿美族人供应或劳役,因过度压榨劳力和军队屯驻压缩族人的生活空间等因素,使得族人起而反抗,反抗者包括奇密社、纳纳社与阿棉社的阿美族人。冲突主要发生在静浦国小一带,由于清军无法取胜,台湾镇总兵吴光亮决定采怀柔政策,以酒宴诱骗大港口部落的壮年菁英,设计杀死来参加酒宴的族人,当时大港口部落的青壮一代几乎全部死于此次事件,事件后族人只好逃难至山区或投靠部落。2014年(民国103年),原住民委员会、花莲县政府、丰滨乡公所、Cepo’部落等单位于昔日事件发生之古战场“静浦国小”建造一座纪念碑,来纪念一百四十多年前发生在此地的事件。[1]
秀姑漱玉
秀姑峦溪,在瑞穗附近大转弯之后,就陷入海岸山脉的重围中。左弯右回,终于在大港口挣脱羁绊,随即抖落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冲积出一片平原,然后又因东海岸的隆昇运动形成河阶。
来到南岸的静浦,河口的第二级河阶上,拨开短草,陶片俯拾即是。这个遗址由宋文薰教授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刘益昌先生,在1979年调查东部时发现。多年来考古学者一直对它保持相当大的兴趣;1988年台湾大学人类学系黄士强教授曾做过小面积的试掘,了解到本遗址只有一个文化层,而且属于静浦文化。
出土的遗物以陶器最多,石器只剩下少量的石槌和砥石,缺乏有刃的石器,这是进入铁器时代很自然的现象。根据多次采集所获,得知陶器的种类包括有阿美语称为Atomo的带横把罐形器、阿美语称为Devas的陶瓶和陶支脚及带纽把的罐形器。这些器型和阿美族所用的陶器相当类似。
清光绪四年总兵吴光亮诱杀大港口阿美青壮百馀人,事件就发生在本遗址上,至今当地老人尚有记忆。因此除了考古学的意义,在台湾的垦拓史上,静浦也是一处汉人和原住民关系的重要纪念地。
由于遗物直接在地表出露,文化层也在浅薄的表土层,可见在遗址不很久远以前曾经是一个旧部落。[2]
港口遗址
位于花莲县丰滨乡港口村东南侧的海阶平台上,秀姑峦溪口北侧、港口村活动中心东边小山以南。港口遗址有丰富的文化层,目前推测为有四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包括:大坌坑文化(距今5000~4000年前)、麒麟文化(距今3500~2000年前)、静浦文化(距今1500~数百年前)与约200年前的近代文化。大坌坑文化层,典型器物为橙色系绳纹陶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麒麟文化层,典型器物为橙红色系素面陶片及磨制石器、玉器;铁器时代的静浦文化层,典型器物为红褐色系素面陶片;最上层为近代硬陶片及瓷器残片、瓷质装饰品、清朝铜钱等。
此处亦为港口部落的前身──吉普峦部落,其中,静浦文化与阿美族的文化有关:遗址中挖掘出典型的阿美族器物,年代大约距今700到800年,包括有红褐色陶器、左右大耳的容器等。在历史照片中亦可看到阿美族妇女头上顶著同样的容器,因此可以得知此文化层与阿美族相关。[3]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