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策和感召(邓星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鞭策和感召》是中国当代作家邓星汉的散文。
作品欣赏
鞭策和感召
我是在钟声的鞭策下成长起来的。
那时候的武冈二中,有着很多的优良传统。教导主任杨钺是一个真正的教育管理专家。学校规定每个教师星期天晚上一定要回校,学校的周会就在这个晚上召开。每个学期要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论文宣讲会,评选出优秀文章印刷成册发给每个老师学习。在这样的大会上,我汲取了张鸿孝、粟长源、李丽君、曾建觉等优秀教师的教学营养。
每个学期,学校要进行两次教学检查,既要检查备课情况,也要检查作业批改情况,还要评选出优秀教案。特别是还要检查文科老师的作文本和理科教师的解题本。学校要求每个文科老师每周至少要写一篇文章,理科教师每周至少要做十道自己认为的好题难题。这恐怕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又是行之有效的。
杨钺主任除了管理教学,他还要教一个班的英语课,每学期至少要听每个老师一堂课。他听了课后总是要和任课老师进行亲切、诚恳的交谈,肯定其优点,探讨改进的方法。
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更是有得力的措施。每一个青年教师学校都给安排了一个指导老师,青年老师与这个指导老师都教同一个年级。青年老师每天的课都排在指导老师的课后面,青年老师一定要先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修改好教案后再去上同一内容的课。青年老师,每期都要写出培训总结交学校检查。
我在武冈二中的指导老师是许第敏老师和唐琪美老师。正因为有这两位名师的指导,才使我迅速的成为了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才有走南闯北的底气。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两位老师的教育和帮助。
学校对我的感召和鞭策就是这永不消失的钟声的一个个音符。
我是在钟声的嘱托中找到人生的坐标的。
在武冈二中工作的十二年间,我当了十年班主任。这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了教师职业的平凡伟大,使我认定以教育为终生职业。促使我产生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原因是源于对家长和学生的责任感。
那时,武冈二中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经济都很困难。有一年的初春,天气久雨不晴,道路泥泞不堪。班里有个同学的父亲挑着一担大米来到学校,他给他儿子送口粮来了。他把米交到总务室后,又找到我的房间向我了解他儿子的学习情况。
他站在门口,我请他进屋里坐,他却无论如何不肯进屋。我向这位家长望去,只见他大约有六十来岁的样子,面色蜡黄,像是有病,身材瘦高单薄,衣服破旧,眉毛上挂着汗珠,衣领口冒着热气,脚穿一双旧套靴,为了防滑,靴底用草绳绑了好几圈,泥浆沾满了靴筒和裤腿。他家离学校有四十多里,本来是可以乘车的,但他为了省下车费给他儿子作伙食钱,他就自己挑着担子走路送来了。看着他这副模样,我知道他是怕弄脏我的房间才不好意思进来坐。
我就简单的告诉他,儿子在校其它各方面表现还不错,就是学习单凭兴趣,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如不改正,势必会影响高考成绩。这位家长听了也不多说话,只説了一句:“谢谢老师。请您帮我多加教育。”然后就告辞了。
他转过身去,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时,我看到他的背上也全部是一点一点的泥巴,几乎铺到了肩头上。这肯定是因为他走得急,脚后跟把地上的泥浆抛上去了。
这个家长满是泥巴的背影和他那一声长长的叹息,像刀子一样刺痛了我的心。我非常同情这位家长,我能想象出这位家长为了儿子的学习而经受的苦难,我能理解这位家长那一声长叹里包含的无奈和失望。这时候,我懂得了我这个教师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啊。真正是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一头挑着家长的重托。如果我不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又怎能够对得起一个个像他这样的家长呢!
在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宣读了一篇标题为《爱源于责任》的经验总结,后来被评为优秀论文。
今年四月的一个晚上,时任湖南省株洲市委书记的毛腾飞在和一些领导吃饭时,給我打来电话。他说:“邓老师,我永远记得你在武冈二中的班主任会上的发言,你説爱源于责任,这句话对我的人生一直起着激励作用。你一直是我的榜样。”毛腾飞那时是刚分配到武冈二中教书的青年老师,比我晚进武冈二中三年。我相信他在电话里説的话是真切的。因为他还记得我三十多年前的文章的标题和内容。
这种家长的期待促使老师产生的强烈的责任心是这悠扬绵长的钟声的装饰符号。
我想,武冈二中的莘莘学子,也都是迎着钟声的召唤而来,又是在钟声的嘱托中离开校门,踏上新的人生征程的吧。
后来,我因种种原因调离了武冈二中,去了湖南师大附中。再后来,我又调去了深圳中学。
因为开会或者出差,我后来又去过许多国内名牌大学,去过全国几十所跻身于中国百强中学行列的名校,都没有再听到钟声,都是一色的电铃声。每当那急促、刺耳的电铃响过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武冈二中那清亮悠扬、高亢激昂、亲切动人的钟声。
但是,人们告诉我,武冈二中也早就不用钟声而改成电铃声了。
听了这样的话,我良久无语。
我真希望在哪一天,那难以忘怀的钟声再重新在武冈二中的上空飘扬起来。
作者简介
邓星汉,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