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韩宣惠王

增加 1,168 位元組, 4 年前
[[File:韩宣惠王.jpg|缩略图|右|韩宣惠王|[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6864288477&di=de4bd9f2c91642773bb3580490847224&imgtype=0&src=http%3A%2F%2Fd.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s%253D220%2Fsign%3D115faab5d43f8794d7ff4f2ce21b0ead%2Feac4b74543a982264ce6622a8a82b9014a90eb9c.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F%A9%E5%AE%A3%E6%83%A0%E7%8E%8B?fr=aladdin 来自百度百科的图片]]]
[[ 韩宣惠王 ]] ,或称 [[ 韩威侯 ]] (?-前312年), [[ 战国时期 ]][[ 韩国 ]] 君主, [[ 韩昭侯 ]] 之子,在位21年。
=='''人物生平'''==
[[ 韩宣惠王 ]] ,即 [[ 韩康 ]] [[ 战国时期 ]][[ 韩国 ]] 第一位称王的君主。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ka94m2do85e1lbn.html 韩宣惠王],名人简历</ref>地延续下去。不久秦国派军队进攻韩国的军事重镇宜阳,并将其攻克。这时是韩康的父亲韩武在位,韩武经历失败后,闭门不出,不久就死了。韩康继承了君位。
此时中原局势日益混乱,首先是魏、齐联军在平邑打败赵军,占领平邑、新城。 公元 前326 前337 年, 赵国又联合 [[ 韩国 ]]变法派[[申不害]]死后 又向魏 [[韩 发起攻击,包围魏 ]] 襄陵 变法未能很好地延续下去 战争持续到次年,以魏 不久[[秦国]]派 战胜赵 队进攻[[ ]]的 事重镇[[宜阳]] 活捉 其攻克。这时是[[ 举告终 康]]的父亲[[韩武]]在位,[[韩武]]经历失败后,闭门不出,不久就死了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44.htm 魏世家第十四[韩康] ,国学网</ref>]继承了君位。
此时[[中原]]局势日益混乱,首先是魏、齐联军在平邑打败赵军,占领[[平邑]]、[[新城]]。公元前326年,[[赵国]]又联合[[韩国]],又向[[魏国]]发起攻击,包围魏的[[襄陵]]。战争持续到次年,以魏军战胜赵韩两国联军,活捉将领[[韩举]]告终。<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44.htm 魏世家第十四],国学网</ref>
公元前325年四月,秦国君主嬴驷公然称王,魏国君主魏罃为了制约秦的发展,便拉拢列国,五月在巫沙与韩康会见,承认韩康为王。<ref>[http://book.guqu.net/zhushujinian/11829.html 古本竹书纪年],中国古曲网</ref>
公元 前323 前325 四月 [[秦 ]]君主[[嬴驷]]公然称王,[[ 魏国 加上赵国、燕国及中山国在公孙衍 ]]君主[[魏罃]]为了制约秦 倡导下 起“ 展,便拉拢列国, 国相王”活动 月在[[巫沙]]与[[韩康]]会见 互相 承认 对方 [[韩康]] 为王 。<ref>[http://book.guqu.net/zhushujinian/11829.html 古本竹书纪年] 组成合纵抗秦联盟。中国古曲网</ref>
公元 前319 前323 年, [[韩国]]、[[魏国]]加上[[赵国]]、[[燕国]]及[[中山 军队攻击韩 ]]在[[公孙衍]]的倡导下发起“[[五 相王]]”活动,互相承认对方为王 攻取了鄢 组成合纵抗秦联盟
公元 前318 前319 韩、魏、赵、楚、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 失败。 [[ 秦国 为了打 ]]军队攻 报复,发动修鱼之战,在浊泽活捉了 [[ 韩国 将领申差。韩国着急了 ]] 相国公仲侈对韩宣惠王说:“盟国是不可靠的。如今秦国想征伐楚国已经很久 攻取 ,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向秦王求和,送给它一座名城,并准备好盔甲武器,和秦军一起向南征伐楚国,这是用一失换二得的计策。”韩宣惠王说:“好 ”于是为公仲侈的行动作好警戒,他要西行与秦国讲和。<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45.htm 韩世家第十五],国学网</ref>
公元前318年韩、魏、赵、 王听说后非常惊恐 、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失败。[[秦国]]为了打击报复,发动修鱼之战 召见陈轸把情况告诉他 在浊泽活捉了[[韩国]]将领[[申差]] 陈轸 [[韩国]]着急了,相国[[公仲侈]]对[[韩宣惠王]] 说:“ 盟国是不可靠的。如今[[ 秦国 ]] [[ 楚国 ]] 已经很久了, 现在又得到韩国的 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向[[秦王]]求和,送给它 一座名城,并 且还 准备好 盔甲武器, 韩合兵攻伐楚国,这是秦国祈祷祭祀梦寐以求的,如今已经得到了,楚国 定要受到侵伐。大王听我的意见,先在全国加强警戒,发兵声言援救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然后派出使臣,多给他配备车辆,带上厚礼,让韩国相信大王是在救他们。即使韩王不听我们的意见,韩国也一定会感激大王的恩德,一定不会列队前来攻楚,这样秦韩就不和了,即使军队到了,也不会成为楚国的大患。如果韩国听从我们的意见,停止 秦求和,秦国必定大怒,因而对韩国的怨恨加深;韩国到 方结交 征伐[[ 楚国 ]] 必定慢待秦国,慢待秦国,应酬秦国时必定下很尊重: 秦韩军队之间 一失换二得 矛盾来免除楚国的祸患 计策 。” [[韩宣惠 ]] 说:“ ”于是 在全国加强 为[[公仲侈]]的行动作好 警戒, 发兵声言去救援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然后派出使臣,给 配备很多车辆,让他带着厚礼到韩国。楚使对韩宣惠王说:“敝国虽小,已经把军队全派出来了。希望贵国能随心所欲地同 要西行与[[ 秦国 作战,敝国君将让楚军为韩国死战 ]]讲和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45.htm 宣惠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世家第十五] 就停止了公仲侈到秦 议和的行动。学网</ref>
公仲侈 [[楚王]]听说后非常惊恐,召见[[陈轸]]把情况告诉他。[[陈轸]] 说:“ 不能这样,以实力侵犯我们的是 [[ 秦国 ,用虚名来救我们的是 ]]想攻伐[[ 楚国 。大王想依靠楚 ]]已经很久了,现在又得到[[韩 ]] 一座 城,并且还准备好了盔甲武器 而轻易和强敌 国绝交,大王必定要被天下大加嘲笑。况且 韩合兵攻伐 韩并非兄弟之 国, 又不 早有盟约共谋伐 [[ 国]]祈祷祭祀梦寐以求 。我们 ,如今 经得到 联秦攻 ,[[ 国]]一定要受到侵伐。大王听我 迹象 意见 先在全 加强警戒,发兵 声言 发兵 [[ 国]] 这一定 让战车布满道路,然后派出使臣,多给他配备车辆,带上厚礼,让[[韩国]]相信大王 陈轸的计谋 在救他们 况且大 即使[[韩 已经派人把 ]]不听 我们的 打算通报秦 意见,[[韩 ]]也一定会感激大王的恩德 现在又决 定不 会列队前来攻楚 ,这 是欺骗秦国。轻易欺骗强 韩就不和了,即使军队到了 而听信 也不会成为[[ 楚国 ]] 谋臣,恐怕 王必定要后悔的 如果[[ 宣惠王不 国]] 劝告 从我们的意见 终于 停止向秦求 ,[[ 秦国 断交。秦国因而 ]]必定 大怒, 因而对[[韩国]]的怨恨 兵力进攻 深;[[ 韩国 ]]到南方结交[[楚国]] 必定慢待[[秦 大战 ]],慢待[[秦国]] 应酬[[秦国]]时必定下很尊重:这就是利用秦韩军队之间的矛盾来免除楚国的祸患。”[[ 王]]说:“很好!”于是在全 加强警戒,发兵声言去 兵一直没 援[[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然后派出使臣,给他配备很多车辆,让他带着厚礼 [[韩国]]。楚使对[[ 宣惠王]]说:“敝 虽小,已经把军队全派出 十九年 希望贵国能随心所欲地同秦国作战 敝国君将让楚 大败 为[[ 军于岸门 国]]死战 ”[[ 国只好派太子仓去作人质来向 宣惠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就停止了[[公仲侈]]到[[ 秦国 ]]议 的行动
[[公仲侈]]说:“不能这样,以实力侵犯我们的是[[秦国]],用虚名来救我们的是[[楚国]]。大王想依靠[[楚国]]的虚名,而轻易和强敌[[秦国]]绝交,大王必定要被天下大加嘲笑。况且楚韩并非兄弟之国,又不是早有盟约共谋伐秦的。我们已有了联秦攻楚的迹象,[[楚国]]才声言发兵救韩,这一定是[[陈轸]]的计谋。况且大王已经派人把我们的打算通报[[秦国]]了,现在又决定不去,这是欺骗[[秦国]]。轻易欺骗强秦,而听信[[楚国]]的谋臣,恐怕大王必定要后悔的。”[[韩宣惠王]]不听劝告,终于和[[秦国]]断交。[[秦国]]因而大怒,增加兵力进攻[[韩国]],两国大战,而[[楚国]]救兵一直没到[[韩国]]来。十九年,秦军大败韩军于岸门。[[韩国]]只好派[[太子仓]]去作人质来向[[秦国]]求和。 [[ 韩康 ]] 于是对秦转为连横战略,依附于秦。 [[ 韩宣惠王 ]] 继位的第25年, [[ 韩国 ]] [[ 秦国 ]] 一起攻楚,打败了楚将 [[ 屈丐 ]] ,在 [[ 丹阳 ]] 斩杀了八楚军。这一年, [[ 宣惠王 ]] 去世, [[ 太子仓 ]] 即位,这就是 [[ 襄王 ]]
=='''相关考证'''==
[[ 史记韩世家 ]] 》: [[ 宣惠王 ]] 立,《 [[ 索隐 ]] 》云:“《 [[ 纪年 ]] 》, [[ 郑昭侯 ]] 武薨,次 [[ 威侯 ]] 立。 [[ 威侯 ]] 七年,与 [[ 邯郸 ]] [[ 襄陵 ]] 。五月, [[ 梁惠王 ]] [[ 威侯 ]] [[ 巫沙 ]] 。 十月, [[ 郑宣王 ]] 朝梁。不见 [[ 威侯 ]] 之卒。下败 [[ 韩举 ]] [[ 威侯 ]] 八年,而此《 [[ 系家 ]] 》即以为 [[ 宣惠王 ]] 之 年。又上有杀 [[ 倬公 ]] [[ 悼公 ]] 又不知是谁之諡。则韩微国小,史失代系,故此文及《 [[ 系本 ]] 》不同,今亦不可考也。”今按:《 [[ 索隐 ]] 》此条所引,已为后人改乱,而痕迹犹可考见。今证以当时史实,重为校正如次:一,五月 [[ 梁惠王 ]] [[ 威侯 ]] [[ 巫沙 ]] ,五月上应脱“八年”二字。
据《 [[ 史记秦本纪 ]] [[ 秦惠文王 ]] 十三年,韩亦称王,是年为 [[ 韩威侯 ]] 八年,其证一。(参读上 考。)又若同为七年事,既与 [[ 邯郸 ]] [[ 襄陵 ]] 句下,不著何月,而其下忽著五月十月,于文法 亦不合。今若正为七年云云,八年五月云云,十月云云,则文理顺惬矣。其证二。(陈氏《 [[ 集证 ]] 》谓:“既与赵围魏襄陵,岂未逾年即朝梁?”此亦一证。惟陈 氏遂谓:“大约《 [[ 索隐 ]] 》引《 [[ 纪年 ]] 》,最为错谬,阅者毋为所惑。” 则大误。 [[ 梁玉绳 ]] 亦不信《 [[ 索隐 ]] 》,故论《 [[ 纪年 ]] 》多失。)
二,下败 [[ 韩举 ]] 在“ [[ 威侯 ]] ”八年,而此《 [[ 系家 ]] 》即以为 [[ 宣惠王 ]] 之年,当正为下败 [[ 韩举 ]] 在“ [[ 梁惠王 ]] 后”八年,而此《 [[ 系家 ]] 》即以为 [[ 宣惠 ]] 之年。
据今《 [[ 索隐 ]] 》原文,“五月, [[ 梁惠王 ]] [[ 威侯 ]] [[ ]] ,十月, [[ 郑宣王 ]] 朝梁,不见 [[ 威侯 ]] 之卒,”云云,则 [[ 威侯 ]] 之即 [[ 郑宣王 ]] ,亦甚明显。 惟《 [[ 索隐 ]] 》不之知,故曰不见威侯之卒矣。然《 [[ 索隐 ]] 》既认 [[ 威侯 ]] [[ 宣王 ]] 为两人,则七年十 月已有 [[ 郑宣王 ]] 朝梁之文,此下不应再有 [[ 威侯 ]] 。若其下又云 [[ 威侯 ]] 八年败 [[ 韩举 ]] ,岂不更可怪, 而《 [[ 索隐 ]] 》何竟置不言?盖《 [[ 索隐 ]] 》引《 [[ 纪年 ]] 》败 [[ 韩举 ]] [[ 梁惠王 ]] 后元八年,而今《 [[ 史记 ]] 》即以为在 [[ 韩宣王 ]] 之八年,故《 [[ 索隐 ]] 》以为可异耳。(参读《 [[ 考辨 ]] 》第一三四。)今《 [[ 索隐 ]] 》此条,其前既脱八年二字,此处 [[ 惠王 ]] 八年,又讹为 [[ 威侯 ]] 八年, 遂致乖戾难读。又按:《 [[ 苏秦列 传索隐 ]] 》引《 [[ 世本 ]] 》:“ [[ 韩宣王 ]] [[ 昭侯 ]] 之子也。”合之《 [[ 纪年 ]] 》, [[ 宣王 ]] 之为 [[ 威侯 ]] ,灼 然甚显。惜其此处又下“不见 [[ 威侯 ]] 之卒”一语,遂使后人纷纷辨订,不得其解。(梁氏《 [[ 人表考 ]] 》云:“《 [[ 竹书 ]] [[ 宣王 ]] 之前有 [[ 郑威侯 ]] ,《 [[ 索隐 ]] 》以为不可考,或疑即 [[ 宣王 ]] ,未审。 ”郝懿行《 [[ 纪年通考 ]] 》谓“ [[ 梁惠成王 ]] 元年方称 [[ 韩共侯 ]] ,旋称 [[ 韩懿侯 ]] [[ 周隐王 ]] 元年之 [[ 郑宣王 ]] ,即 [[ 显王 ]] 三十八年之 [[ 郑威侯 ]] 。俱一人而有两称。《 [[ 索隐 ]] 》因不见 [[ 威侯 ]] 卒,误分 [[ 威侯 ]] [[ 宣王 ]] 为二人,”此说极析。然亦不知《 [[ 索隐 ]] 》有为后人改乱处也。陈逢衡《 [[ 竹书集证 ]] 》亦定 [[ 威侯宣王 ]] 为一人,而于《 [[ 索隐 ]] 》此文全未论及。至洪颐煊校《 [[ 纪年 ]] 》谓 :“ [[ 郑宣王 ]] [[ 韩威侯 ]] ,古威宣通用,《 [[ 史记 ]] [[ 齐宣王 ]] [[ 纪年 ]] 》作 [[ 齐威王 ]] ,其证 也。”则又得诸韩而失诸齐矣。张宗泰《 [[ 竹书纪年校补 ]] 》竟认 [[ 威侯宣王 ]] 为两人,最误。)
又同篇“八年, [[ 魏败 ]] 我将韩举,”《 [[ 索隐 ]] 》云:“按此则举是韩将不疑,而《 [[ 纪年 ]] 》云 [[ 韩举 ]] 赵将。盖举本赵将,后入韩。又《 [[ 纪年 ]] 》云:“其败当 [[ 韩威王 ]] 八年,是不同也。”今 按此亦有误。
三,又《 [[ 纪年 ]] 》云,其败当“ [[ 韩威王 ]] ”八年 ,当正为其败当“ [[ 梁惠王后 ]] ”八年,(参读《 [[ 考辨 ]] 》第一三四。)
据《 [[ 索隐 ]] 》原文云:“《 [[ 纪年 ]] 》与《 [[ 史记 ]] 》不同”,若为 [[ 韩威王 ]] 八年,则本无不同。 [[ ]] 亦不当称 [[ 威王 ]] 也。此缘《 [[ 索隐 ]] 》虽屡引《 [[ 纪年 ]] 》,而本不之信。故曰:“《 [[ 纪年 ]] 》之书 ,多是讹谬,聊记异耳。”(语见《 [[ 燕世家 ]] 》。)故于 [[ 威侯 ]] [[ 宣王 ]] 不能明定其为一人,而 轻曰“不见 [[ 威侯 ]] 之卒。”后人益滋疑误,既认 [[ 威侯 ]] [[ 宣惠王 ]] 为两人,遂并改《 [[ 索隐 ]] 》引及 [[ 惠成王 ]] 者为 [[ 威侯 ]] ,而《 [[ 索隐 ]] 》原文乃益增其缪戾,此所以古书之难通也。
==视频==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韩国君主]]
[[Category:春秋戰國時期人物]]
4,344
次編輯